辽宁养老服务网

标题: 中国红与中国鱼文化的渊源 北京民俗 2017-01-22 10:52 [打印本页]

作者: 秋月    时间: 2017-1-22 13:21:34     标题: 中国红与中国鱼文化的渊源 北京民俗 2017-01-22 10:52

年关将近,家家户户也着手准备年货了,年夜饭在除夕这一天可谓是重中之重,准备什么样的菜式,购买什么食材可马虎不得。有一样食材在餐桌上想来是必不可少的,那就是鱼,不过今天要讲的并非是美食,而是中国的鱼文化渊源。

“鱼”这个形象很早就出现在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早在新石器时代(距今约12000-4000年)的一些代表性遗址中出土的日常器物上常有鱼纹。闻一多先生的《说鱼》中说明鱼在中国语言中,具有生殖繁盛的祝福含义,在《美的历程》一书中,李泽厚先生更是把鱼的形象进一步追溯到仰韶文化的彩陶上,彩陶上鱼纹具有巫术礼仪的含义,其含义在于对氏族子孙“瓜瓞dié绵绵”长久不绝的祝愿,体现了当时社会中最为重要的社会结构即血缘关系。
血缘关系、家庭结构如从血脉这一大树主干分出的枝丫一般,一边联系着彼此一边再度开枝散叶,“血浓于水”的思想便是滋养这棵大树的甘露。

商代墓葬出土的一些青铜盘上用鱼作为装饰,周代的墓葬中也常出土一些二三寸长薄片小玉鱼。秦汉之际,铜镜的镜背多有祝福铭文,末尾处有两个并列的小鱼,“鱼”与“余”同音,象征着富贵有余,与祝愿铭文相得益彰。明朝嘉靖万历年间,发明了五彩瓷,起始用红鱼作主题图案,北京郊区曾发掘出几具绘有五彩红鱼的大罐。五彩瓷色彩主要为红、黄、蓝、绿、紫、黑等,但以红彩为主,关于五彩所用色彩,清《南窑笔记》云:“彩色有矾红,用皂矾炼者,以陈为佳;……”,朝的五彩瓷多以浓重艳丽的红彩作为主色,且明朝各代都偏爱红彩瓷器,可能与洪武帝以红为贵的审美相关。

随着明代南方中产阶级的兴起及一般工艺品的发展,玩赏性金鱼的品种也日益增多,明文震亨的《长物志》卷四说:“朱鱼独盛吴中,以色如辰州朱砂故名。此种最益盆蓄,有红而带黄色者,仅可点缀陂池”不同样貌的金鱼有不同名称:“初尚纯红、纯白,继尚金盔、金鞍,锦被,及印头红,裹头红,连腮红,首尾红,鹤顶红……难以尽述。然亦随意定名,无定式也。”由此可见至晚从明朝时金鱼已育出多种,且以红色为贵。

到十九世纪以来,培养金鱼的风气已遍及各地。北京一个叫金鱼池的地方大家耳熟能详,该地位于北京市崇文区天坛之北,最早形成于金代,当时因大兴土木取土烧砖,窑坑积水后形成许多池塘,此处是金、元、明、清直至民国时期的饲养金鱼之地,人们俗称"金鱼池。

附近居户以培育金鱼为业,数十亩池塘星罗棋布,养鱼人家各自经营自己的鱼池,培育出许多优良的金鱼品种,然后在市场上出售。直至今日,鱼缸中的金鱼亦是家中一景,闲来无事,或是逛逛花鸟鱼虫市场,或是随便走到那个街边巷口都能看到卖金鱼的摊子,即便不买,在摊前站一会,看着那红彤彤的一小团在水里游动着,心中也会翻起朵朵欢喜。
纵观中国历史,鱼始终以一种吉祥的姿态伴随在人们生活的左右。当鱼被赋予巫术意味的祝祷,它是令中华血脉绵延的使者;当它被描绘在瓷器之上,成为了富贵有余,以红为贵的象征;当它摇曳在水中时,又是带来喜庆红火的精灵。当然,它也是备受大家喜爱的食材,作为吃货大国,也算是把吃鱼发挥到了淋漓尽致。

新春将至北京民俗-在这里恭祝各位:连年有余,富贵有余,如鱼得水,鸿运当头!

作者: 浪淘沙    时间: 2017-1-22 17:31:56

连年有余,富贵有余,如鱼得水,鸿运当头!

作者: 秋月    时间: 2017-1-22 21:03:42

燕呢窗花纸墨趣,风过屏梅笔砚香。





欢迎光临 辽宁养老服务网 (http://bbs.lnylfw.com/) Powered by Discuz! X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