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标题:
为什么中国古代没有开拓了通向印度洋的出海口?
[打印本页]
作者:
惜晖
时间:
2017-1-30 11:13:31
标题:
为什么中国古代没有开拓了通向印度洋的出海口?
本帖最后由 惜晖 于 2017-1-30 11:14 编辑
中国古代,自秦朝征服百越以来,西南的极致就一直保持在云南一线,最厉害的元朝、明朝也不过是设立了八大宣慰司,始终没能打通印度洋的通道?
中国古代始终没有开通印度洋出海口,这是有特定的历史原因,具体分析:
(一)特定地理环境,中原王朝想开通印度洋的出海口,只有征服缅甸以及印度东北部与孟加拉地区,熟悉中国历史人都知道,中原王朝一直到元朝才真正算是把云贵高原与青藏高原地区纳为版图,之前西藏出现过和中原王朝长期对峙强大的吐蕃政权,而云南则有南诏和而后的大理国,没有把这些地区占领谈何印度洋出海口。即使元朝把这些地区纳为版图后,也不可能继续朝外打,每个大帝国都是有重心的,印度洋出海口恰巧从来都不是中原王朝重心,每个大帝国扩张都是有扩成本的,如果没有绝对的利益是不可能继续向外扩张征服的。
而且印度东北部有喜马拉雅山脉与云贵高原横断山脉阻挡,这一段区域人迹罕至,很少有中原王朝跨过山脉的来做这个赔本的买卖的。
(二)中原王朝作为农耕文明,根本不是天然性的扩张型民族,而且是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出海口的作用都是用于海上贸易,农耕文明的中国,对海上贸易没有迫切的需求,郑和下西洋都是为了宣扬国威的,而不是为了中国的远洋贸易,基本上就是大明王朝的面子工程,这是和欧洲大航海时代后,欧洲列强殖民贸易扩张型有本质区别,而且中国东南沿海到处是良港,犯不着舍近求远。
中原王朝每次开疆拓土都是在消除自己的核心地的威胁基础上,如汉朝讨伐匈奴,占领西域;唐朝灭东西突厥;清朝灭葛尔丹,收纳新疆,都是在消除王朝威胁被迫开疆拓土,顺便彰显天朝上国的国威,令四夷臣服,很多开拓领土都是没有用的,无法经营,打下来也是赔本的买卖,很快就放弃了,有的只能依靠当地部族首领实行羁縻统治。
(三)中原王朝在这一地区多次扩张,效果并不明显,而且常常吃亏,加上其他原因就放弃了。
中原王朝在开发中国南方地区断断续续花了一千年时间,虽然在秦汉时期就占领越南中北部,但最后还是让越南独立了,究其原因还不是南方和越南环境一样,艰难开发环境,森林瘴气毒虫,而缅甸地区也是一样,诸葛亮《出师表》不就写到“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写的就是缅甸当时为不毛之地,可想而知征服是多么困难,缅甸也很早就有不少强大地方政权,打下来根本不容易。而且中原王朝每几百年就有一次王朝更替循环,有的时候更是自己内部问题都没有解决,更别提向外开拓出海口了。
比如诸葛亮七擒孟获,为什么要七擒七纵,还不是因为无法征服这一地区,孟获就是缅甸地区部族的首领。
在明清时期,缅甸强大到一度要入侵中国国土,虽然最后没有得逞,特别在清朝乾隆时期,清王朝更是在清缅战争被打死几个王爷,虽然最后缅甸扛不住与清王朝消耗,表面上投降清朝,实际上是相互妥协,清朝在此次战争损失巨大,缅甸表面归降才勉强让中原王朝留下一丝颜面,体面退出这场战争,成为乾隆十全武功之一,其实名不其实。很多中原王朝都在这个上面吃过苦头,取得缅甸地区印度洋出海口更是无从谈起。
综上所述分析,中国没有取印度洋出海口是有中原王朝属性和特定历史原因。
希望此次回答对你有用。
中国历史上哪个王朝拥有印度洋出海口
现在的中国,虽然在太平洋西岸,有着18000公里的漫长海岸线,然而,中国的出海权却是受到限制的,无论是进出太平洋,还是经南海马六甲海峡进出印度洋,都几乎要经过别国的海域,特别是在个别国家的干扰之下,中国远洋运输有可能受到限制,所以,中国为了远洋运输的安全,现在租借巴基斯坦瓜达尔港,然后经巴基斯坦全境过到达新疆,但这毕竟只是权宜之计,还必须看别国的眼色,何况还有时间的限制,目前签订租借的时间仅为43年,远没有自己拥有印度洋出海口方便。所以,有人说中国如果在印度洋拥有自己的出海口该有多好。
然而,绝大部分中国人或许不知道的是,在中国历史上有一个王朝曾经拥有过印度洋的出海口,并且拥有时间长达200年之久,特别是还一度控制了马六甲海峡,可惜的是,这个王朝竟然不知道珍惜,最终还是丢掉了这个好不容易获得的中国在印度洋唯一的出海口,导致了今天的中国在出海权方面受阻,尤其是出入印度洋这样的黄金海口。这是哪个王朝呢?这个王朝就是开创全世界首个全球海洋探险的朝代明朝。
那是在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时期的公元1381年,朱元璋派大将沐英出击云南击败蒙古残余势力后,沐英被封作黔国公世镇云南。同时明朝廷在云南外围以西以南设立了六个宣慰司,即孟养宣慰司(辖境相当今缅甸八莫,伊洛瓦底江以西,那伽山脉以东地区,治所在今缅甸孟养)、木邦宣慰司(辖境相当于今缅甸掸邦东北部地区,治所在今缅甸兴威)、缅甸宣慰司(即缅甸阿瓦王朝,曾臣属于明朝,其地在木邦以西,孟养以南,今缅甸曼德勒为中心的伊洛瓦底江中游地区)、八百宣慰司(其地在今缅甸掸邦东部和泰国清迈地区)、车里宣慰司(辖境相当于今中国云南西双版纳)、老挝宣慰司(其地在今老挝境内)。实际上这六个宣慰司管辖的地方包括了现在的缅甸全境和老挝、泰国部分地区,这块地方应该说是中国梦寐以求的印度洋最佳出海口,因为这个地方不但气候条件好,既温暖又湿润,平原广布,中国将拥有一块超大的粮食生产基地,而且水资源相当丰富,伊洛瓦底江和萨尔温江两条黄金水道,尤其是萨尔温江,它的上游就是中国著名的大河怒江,著名的“三江并流”之一,距离澜沧江、长江相当近,如果加以维护疏通,并通过运河将三江连起来,甚至可以连接珠江,那中国的黄金水道可以从上海、广州等地直达印度洋,这样的蓝图或许还真可以构想,尤其是中国远洋运输从此不需要看别人的眼色,真是绝妙之地。为什么中国对全世界的河流都称河,唯独对缅甸的这两条河流称江,根本原因还是因为缅甸曾经是中国的领土。
所以,中国如果真拥有这块地区对于中国的重要性来说或许远远大于历史上各王朝对其他地区的开疆扩土,如果自明朝以来,中国真正控制了这块地区,成为中国固有领土,保住这个进出印度洋的唯一出海口,那明朝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将堪比唐汉,那朱元璋在中国历史上的伟大应该不逊色于历史上的任何帝王,朱元璋那也将毫无争议地列入中国封建时代的五大帝王序列。可惜的,后来的明朝竟然将好不容易获得的印度洋出海口轻易丢失了,导致了今天的中国不但在印度洋,即使面对太平洋,那也几乎说是没有真正的出海口,这种尴尬确实令国人不是滋味。
为什么明朝会将好不容易获得的印度洋出海口会得而复失呢?其实,从朱元璋时期的公元1381年算起,明朝拥有这片地区长达200年,直到明神宗万历年间,盱缅甸的东吁王朝强盛起来,四处征战扩张,兼并了现在缅甸的大部分地区,但依然还是臣属于明朝,到了1581年,缅王莽应龙死去,其子莽应里继承王位,他继承王位后,继续使用武力向北扩张,并且与明朝公开翻脸。万历十一年(1583)正月,缅军攻陷施甸(今云南施甸),进攻顺宁(今云南凤庆)、盏达(今云南盈江),所到之处烧杀抢掠、无恶不作。明政府迅速派刘綎和邓子龙率领明军进行抵抗,明军在当地土司武装的配合下,在姚关以南的攀枝花大破缅军,取得攀枝花大捷。明军乘胜追击,邓子龙率领军队收复了湾甸、耿马。而刘綎率领军队长驱直入,占领了陇川,俘虏缅甸丞相岳凤。岳凤投降后,缅甸军队一触即溃,明军一路收复了蛮莫、孟养和孟琏,孟密土司也宣布内附,阿瓦缅甸守将莽灼也投降了明廷。万历十二年(1584年)五月,缅甸军队再次入侵,攻占孟密,包围五章。明军把总高国春又率军击败了缅甸的入侵。自此缅甸东吁王朝的势力被赶出木邦、孟养、蛮莫等土司地区,叛国投缅的大汉奸岳凤被押送京师处死,边境地区的土司纷纷重新归顺明朝。
可惜的是,这个时候的明朝已经腐朽不堪,一方面是内部矛盾重重,各地起义蜂拥而起;另一方面应东部属国朝鲜的请求护日援朝需要用兵;三方面北方的后金政权已经崛起,正在威胁明朝北方的边境;四方面也是最根本的原因,虽然明朝重视海洋权益,重视对海洋权益的拓展,能够有郑和七次下西洋的壮举,但是,明朝的统治者总体上还依然对于出海权的重要性认识不够,所以,在多次大败东吁王朝的大好形势下,竟然不知道乘胜追击,恢复明朝在缅甸等地的统治,竟然承认了东吁王朝在缅甸的合法地位,最终失去了这个好不容易得来的出海口。
其实,明朝失去缅甸这个印度洋出海口从朱元璋时期就开始埋下,如果当初朱元璋在缅甸一带设置六大宣慰司时就加强管理,进行有效的控制,并且积极发展经济,建立有效的交通运输通道,开通从印度洋进入中国内地的贸易港口,那好不容易得到的缅甸出海口又怎么可能会它失去呢?
可惜的是,明朝的历代统治者包括开国皇帝朱元璋在内并没有意识到这块土地对于中国的重要性,最终终于失去了好不容易得到的这个印度洋出海口,导致了中国现在没有真正出海口的尴尬。或许正是因为明朝统治者没有意识到缅甸的重要性,最终导致了在缅甸这里亡国。原来,于1661年,清军南下,三路攻入云南,明朝最后一个皇帝永历帝朱由榔,流亡缅甸首都曼德勒,被缅甸王莽达收留。后吴三桂攻入缅甸, 莽达之弟莽白乘机发动政变,杀死其兄后于8月12日发动咒水之难,杀尽朱由榔侍从近卫,活捉永历帝朱由榔,然后将其献给吴三桂,1662年6月在昆明被绞死,明朝正式灭亡。
当然,明朝之后是清朝,即使明朝不失去进出印度洋的缅甸海口,清朝是否会守住这个出入印度洋的唯一出海口那也是一个未知数,毕竟,在中国的东北,当年进出太平洋那是不受任何限制的,现在却看不到海了。
作者:
惜晖
时间:
2017-1-30 11:15:35
我认为这就是一个地理问题,而这一地理问题主要分为两条线。首先中国大陆通往印度洋有两条路,一条是从青藏高原俯冲直下,过了印度高原后到印度洋,这一条路行不通;这条路有太多的未知因素,简单点就是千年冻土,白雪皑皑,就算以现在的科技也不能攻克,更何况中国古代。还有一条路就是从中国岭南出发,穿过东南亚各国并最终到达印度洋,这条路相对于青藏高原要安全,但也不见得是人能走的出来的路,在这条路当中经过了丛林沟壑,中恒交错,关键是这里机会就是一个东方的亚马逊,到处都是原始森林,原始野兽,抗日战争时即使有飞机也死了好多人在这一片区域,那古代国人的困难也就可想而知了。简单点说为什么中国古代未能开拓通往印度洋的出海口主要还是技术等一些人为不可抗拒的自然环境的制约,其实按中国古代的技术、拓展精神,如果不是条件恶劣,那是没有去不到的地方。
作者:
惜晖
时间:
2017-1-30 11:16:14
因为要给后人留些事情做,还因为那时候我们已经是老大了,打开不打开都是,还因为科技的发展在这几十年里文明进步了几个档次,要知道缅甸那一带野人山等等是以二战时候的科技那地方都是绝地,马来半岛到中南半岛再到云南也是山地地形多,最主要的原因以前我们的眼光仅仅在国内,而且一直在抵抗北方游牧民族,而打开印度洋出海口并没有什么利益,但是现在不一样了,现在我们眼光在全球,海外最大的原料进口在非洲,最大的科技引进在欧洲,最大的能源引进在中东,至于澳大利亚算半个印度洋国家,南美东海岸国家和我国贸易大船,特别是矿石石油等等这些船都是不过巴拿马运河,反而很多走印度洋过来也有走太平洋的,但是貌似没有走印度洋的多现在我们的百分之六七十的利益要经过印度洋,这种时候如果印度洋上我们没有三个以上出海口,都走马六甲,那不是让人家把刀放我们脖子上啊?而且打开印度洋出海口好处多多,一路一带,整合中亚,东南亚巴布亚新几内亚所罗门群岛秘鲁等等这一群岛国,又开了印度洋口子,又削弱了美国一二岛链对我们的围堵,还把日本韩国搞在经济圈外面,去韩日的船,特别是能源矿石船都得经过我们控制的地方过,慢慢把他们边缘化,这也是为什么日本到处跑韩国国内到处跳这二年。再有,我国是一个大陆国家,我国真正绝对的力量是在陆地上的,虽然现在在抓空军海军,但是这不是七八年就能见效的尤其是海军,可能连续高投入十多年才能稍微看见一些东西,不要以为我们现在有几条军舰就不得了咯,海上的东西是一个体系的东西,怎么样走洋流情况,后勤补给,天气预报,定位,通讯等等等等一系列东西要在一条船里面集成这还不说打仗,就这些东西没点工业技术,是搞不定的。关于在瓜达尔港和缅甸马来西亚打开印度洋出海口这很好一个可以整合中东,一个可以整合东南亚以后慢慢扩大,顺便把南海控制住了,然后一步步干,现在问题是只要我们安装定下来的路线走,不要内斗,依法依规办事,再发展个十多二十年可能不战而屈人之兵了,不过台湾日本估计是要打的,东南亚一些可能会冲突下,阿三随便他,不给他搞痛他天天烦也不是个事,不过这些都是想的还是的到时候看,话说我国在印度洋中间岛上是不是可以考场一下那些可以搞军事基地呢?还有非洲战略地方和战略岛屿,比如红海出口的塞瑟尔和南非,大西洋暂时不用军舰去,但是中间几个大岛搞好关系,以后得建基地地!
作者:
惜晖
时间:
2017-1-30 11:17:00
简简单单的一句话就说明白了。中国特别是中原地区的地域广大,土地肥沃。使得中国成为一个大陆型国家,重视的是农耕文明!从而缺少海洋意识。如果中国是一个贸易型的国家,那么中国就会争取东北亚和印度洋的出海口。一旦得到通商甜头的中原王朝,极有可能允许私有化而促进和鼓励资本主义的发展。中国近千年有几个历史机遇期,不是被北方游牧民族打断就是被腐朽的思想埋没。要不然,近百年中国想不吊打世界都难。
评论
葛家大院60944593
01-28 18:13
2赞
踩
自广西以西都是大山和原始森林,以古代陆军为主的军事力量,每走一步都是大量的金钱铺路。更何况原始森林的瘴气和毒虫毒蛇也是能死人的。(想想抗战时期以中国远征军的现代化部队败走野人山都死伤极大,更不用说古代全靠人力牛车了。)这些地区既不能开荒种田,又不能放牛放羊,和中国农业立国的国本不同。实在没有攻占的利益,且成本极高。加之这些地区的小国都向中国当朝称臣纳贡,也就没有攻打的必要了
评论
平阳九幽
11-28 18:39
11赞
踩
中国古代王朝的重心是中原的农耕区,对于周边只是采取羁縻政策,明朝的八大宣慰司虽然听着过瘾,但只是一个空架子,就像唐朝在中亚还设立了四百多个羁縻州,但根本不能真正的控制,明朝对中华故土安南,设立了布政使,都没有守住,更不用说中华影响力远远小于安南的缅甸了。
中国王朝真正控制大西南,是从永乐——雍正时期的改土归流开始的,如果乾隆时期,能大败缅甸,并在其地实行改土归流,则还有可能守住。
评论
izmirmay
11-30 16:58
4赞
踩
回答这个问题,先要弄清楚元帝国
与四大汗国(钦察汗国、窝阔台汗国、察合台汗国、伊尔汗国)的关系。如果四大汗国算是元朝领土的话,中国古代不仅有印度洋出海口,而且也有大西洋出海口!
评论
黄金133421356
11-27 21:05
16赞
踩
种地民族不解释。
意识到这么短的回答可能通不过,就再说一点其他次要的原因。
1、太远了,中间隔着高原戈壁沙漠,高山峡谷。
2、高原沙漠戈壁自然环境恶劣,不适合农业生产
3,高原沙漠不气候,气温恶劣。
4,中原王朝没有有效的控制管理,实际上都是游离于附属国,朝贡体系,和国内行政区之间状态。
5,信仰不同,吐蕃地区方向,西域方向,信仰与中原王朝差异太大,且对外包容性不够强,或者说中原儒家文化难以融入对方文化。
评论
廖军30
12-09 20:30
2赞
踩
这要从国家版图大小实力大小及有无这样的战略需求。中华文明长期以农耕文化为主,两条母亲河造就地大物博王朝,盛极之时天下朝贡,自然没有向外发展的必要。何况当时中原政权延伸到甘陕和四川,已经是尽头,再往西北西南就是鞭长莫及了。本世纪以来,中国高速发展能源需求巨大,马六甲不在中国控制范围,成为国家能源安全的最大隐患。借着一带一路战略实施,以及与巴铁长期过命关系,中国终于冲破束缚,可以肯定地说未来更光明,中国人将以更自信的姿态走向世界。
欢迎光临 辽宁养老服务网 (http://bbs.lnylfw.com/)
Powered by Discuz! X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