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标题:
立春了,毛主席用这首词为我们报春,从容自信激人奋进
[打印本页]
作者:
凌云
时间:
2017-2-4 23:17:48
标题:
立春了,毛主席用这首词为我们报春,从容自信激人奋进
本帖最后由 凌云 于 2017-2-4 23:20 编辑
昨天立春,我在老家过年。老家在西北地区一个偏远山村,四面环山,村前有一条河,冰面如镜。不知道是年龄渐长的缘故,还是世事变幻,家乡已经没有了儿时的年味,除了看到家家户户的大红灯笼和红彤彤的春联外,就是偶尔响起的爆竹声,彰示着我们就在过年。
此外无他。
我每天八九点起来,匆匆洗漱毕,就搬一小板凳看电视。看完吃饭,吃完再看,一看一天。偶尔访个朋友,也是寥寥数语。电视节目让我体会到儿时的味道,只有一个台,中央台。这并不是说我村落后,别人家都装了户户通,我家没装。中央台除了重播各种晚会,就是一个名叫中国诗词大会的节目。董卿主持,蒙曼和康震点评。
蒙康二位好像是从百家讲坛出来的,由于我不看百家讲坛,不好置评。康老师是北师大的教授。有个选手有道题,她在丛中笑,让填出上一句。待到山花烂漫时。
然后康老师点评,我每天晚上都要读诗词,读完就想。读完毛主席这首诗词我就想,诗人得有怎样一种胸怀和气魄才能把一朵梅花写的这样大气豪放,这样自信从容。文如其人,每个诗人的格局都和他的经历和气势有关。陆游的梅花,是寒士之梅,清冷,孤高,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而毛主席的梅,是战士之梅,是王者之梅,傲雪凌霜,迎风绽放,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董卿说,好一朵王者之梅。
梅花在中国文人笔下,往往是人格的象征或意趣的指向。由于审美情趣的差别、吟咏时心绪不一,他们笔下梅花的风姿与味道也各异其趣。宋代林和靖《山园小梅》诗:“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这梅花是清丽淡雅的,寄托了他“妻梅子鹤”的隐逸情趣。清代宋匡业《梅花》:“独立风前惟素笑,能超世外自归真。”这梅花是超凡脱俗的,表明他与世无争、超然尘世之情思。宋代陈亮《梅花》诗:“一朵忽先变,百花皆落后。”这昭示着梅花独领风骚的品位。元代王冕的《墨梅》诗:“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赞颂了梅的清雅高洁的内在美。
南宋爱国诗人陆游的《卜算子.咏梅》,以孤高寂寞的姿态表现出自己的操守和傲骨,被后人广为传颂。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毛主席读陆游咏梅词,反其意而用之。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好一朵不争春的报春花。
欢迎光临 辽宁养老服务网 (http://bbs.lnylfw.com/)
Powered by Discuz! X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