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标题: 元宵佳节对联趣闻 王安石一幅对联抱得美人归 [打印本页]

作者: 海燕00    时间: 2017-2-11 21:20:10     标题: 元宵佳节对联趣闻 王安石一幅对联抱得美人归

农历正月十五,是我国传统的元宵节。
千百年来,我国人民每逢元宵节,都要张灯结彩,庆贺这个象征团圆的日子。因此,元宵节又称“灯节”。据史书记载,元宵放灯始于汉,盛于唐。开始只限于寺院,至东汉明帝,风行民间。
历代的文人雅士抓住赏月观灯的机会,吟诗作联,进而将联写在灯上,成为“灯联”。


在为数众多的民间元宵灯联故事中,最为人们津津乐道的恐怕要数下面这一则了。
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


宋代有一个叫田登的州官,最忌别人直呼他的名字,不仅如此,就连“登”字的同音也不许说。违者,轻则打板子,重则坐牢。因“灯”与“登”同音,强迫民众把“点灯”说成“放火”。到了灯节,他出布告曰:“本州依例元宵放火三日。”有人看后,编一联题于灯旁加以讽刺:“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后来,这两句成了成语,用于形容那些横行霸道、欺压百姓的人,一直流传至今。
其实除此之外,关于元宵灯联,还有许多更让人津津乐道的故事。
王安石赶考奇遇



传说王安石20岁那年赴京赶考,元宵节路过某地,边走边赏灯,恰遇一个大户人家高悬走马灯,灯下悬一则上联,征对招亲。联曰:“走马灯,灯走马,灯熄马停步。”王安石读后,一时未能对出,便默默记在心中。

到了京城,你说巧不巧,考题正好是:“飞虎旗,旗飞虎,旗卷虎藏身。”王安石即以招亲联对出,并被取为进士。返乡途中,当王安石再次路过那户人家时,听说那招亲联仍无人对出,他便又以主考官的出联回对,结果被招为快婿。


一次巧合竟成就了王安石两件大喜事———金榜题名、洞房花烛,真可谓是不费吹灰之力捡了两个天大的便宜。当然,这只是一个民间传说,不足为信,但这个故事中所提到的灯联的确算是佳联妙对。
秀才拍马获状元


传说明成祖朱棣于某年元宵节微服出游时遇到一个秀才,谈得很是投机。朱棣有意出联试他才情,联云:“灯明月明,灯月长明,大明江山一统。”那秀才立即对出下联,并且巧妙地将明成祖的年号“永乐”嵌入联中:“君乐民乐,君民同乐,永乐天子万年。”不管是有意还是无意,秀才这副拍马联都可谓对得恰到好处。不用说,此联使龙颜大悦,该秀才也遂被赐为状元。
老宰相试子出妙对

被称为“父子双学士、老小二宰相”的清代安徽桐城人张英、张廷玉父子,皆能诗善对。有一年元宵佳节,张府照例张灯结彩、燃放鞭炮。老宰相出联试子曰:“高烧红烛映长天,亮,光铺满地。”小廷玉思索时正好听到门外一声花炮脆响,顿时灵感一动,对曰:“低点花炮震大地,响,气吐冲天。”此联对仗工整,朗朗上口,极具口语色彩,堪称妙对。
闵鹗元闻鼓文思涌

清朝浙江吴兴人闵鹗元自幼善属对,常常是出口成联。有一年元宵节,他随父亲到毛尚书家做客。毛尚书家里张灯结彩,唱和宴饮,好不热闹。席间,毛尚书雅兴大发,提议以元宵为题作联属对,以助酒兴。是夜恰逢乌云遮月,星光暗淡,有一幕僚即景为一上联云:“元宵不见月,点几盏灯,为山河生色。”这则上联出来之后,满座高官名士苦思冥想,却最终没人能对出下联。闵鹗元听得鼓声阵阵,不禁文思涌动,随口吟出一则下联:“惊蛰未闻雷,击数声鼓,代天地宣威。”此下联一出,满座为之拍案叫绝。








欢迎光临 辽宁养老服务网 (http://bbs.lnylfw.com/) Powered by Discuz! X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