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推送之《程砚秋轶事三则》录自《秋声集》,《秋声集》为中国戏曲家研究协会主编,1983年北京出版社出版,所收入文章多为程砚秋先生昔年的艺术伙伴、程派艺术的传人及研究者专门撰写,是很珍贵的程派艺术研究专集。
程砚秋礼让李世芳
翁偶虹
一九三九年,程砚秋请我把昆曲《百花赠剑》改编成《女儿心》,准备在戏中露露他的武功,特制了“豹尾双枪”和二十四面“百花旗’。当时,荣膺四小名旦之一的李世芳,也从山西梆子移植了此戏,名《百花公主》。李世芳虽是梅兰芳的高足,对程砚秋也一直尊以师,时常请益。他知道程砚秋在排《女儿心》,心想以程的声望和艺术,自己的演出必然受影响。一次见程时,李含蓄地表示了自己的隐忧。程砚秋安慰他说:“你放心,我这出《女儿心》,以后只在上海演出,北京、天津两地绝不演。希望你演好此戏。一题两作,传统有之,营业方面,你不必担心。”程先生遵守诺言,《女儿心》从未在京、津唱过。以致北京约“程迷”谈到此剧,均以未见为憾。《百花公主》李世芳饰百花公主
程砚秋理服盖三省
翁偶虹
程砚秋先生在演戏时,非常支持同台的配角演员尽量作戏,配角演员偶因作戏过火破坏了演出气氛,甚或影响了他的表演,程先生从不“翻场”(演出中演员之间发生矛盾当场表露出不满情绪,术语叫“翻场”),他常是在事后,以商讨的方式进行引导,以便配角演员在今后的演出中加以克服。程砚秋三十年代之《金锁记》
在那次《金锁记》演出中,当窦娥唱“我哭、哭一声禁妈妈,我叫、叫一声禁大娘,啊,可怜我遭此不白的冤枉,家业一旦尽花光,哪有银钱来奉上,望求妈妈你,你……行善良!”这段精采的[滚板]时,剧中的禁婆应当有被窦娥感动、由逼拷转变为同情的表演——凄然酸鼻、默然流泪。这次演出至此,扮演禁婆的盖三省为了讨好观众,将动作大为夸张,他不但咧嘴大哭,大甩鼻涕,还把鼻涕抹在鞋上,怪相频出,观众哄然。这就破坏了悲剧气氛,影响了程先生的精采演唱。“破瓦寒窑”析
晓云
《武家坡》、《汾河湾》都是熟极的传统剧目,也是程砚秋最有特色的拿手戏。戏中的王宝钏、柳迎春都住在寒窑,戏中不仅反复念“破瓦寒窑”,甚至还有“破砖碎瓦”的词句,换句语说这“寒窑”是砖瓦砌的,不过残破矮小而已。多少年来,演员这么念,观众也这么听,从没有人提出异议。程砚秋之《汾河湾》
解放初,程砚秋去西北演出,在陕西他参观了号称“武家坡’的遗址,看了王宝钏的“寒窑”,以及周围的窑洞,引起了沉思。他对同行的人说,以前在老戏中,大家全念“破瓦寒窑”,眼前这么多孔窑洞,哪里有砖有瓦,都是在黄土坡下挖成的,好一点的窑洞门口用砖砌半截墙,安上窗门,差一点的不过遮挡一下窑门,一砖一瓦也没有,可见这“破瓦寒窑”四字与事实不符,那么这句念又是怎么来的呢?我想了很久,琢磨陕西方言称有的窑洞为“坡洼寒窑”,即黄土坡下挖的窑洞,这“坡洼”二字与“破瓦”二字谐音,久之,以讹传讹,就念成了“破瓦寒窑”,甚而画蛇添足,加上了“破砖碎瓦”的词句,离事实越来越远了。我们演戏不能师父怎么教,我们就怎么唱。对戏情戏理,词句身段,要问个究竟,为什么这样?根据是什么?这样心里就有底了,表演才会充实。我要不来陕西,眼见到窑洞,那么这“破瓦寒窑”四字,我还要错着念下去,既害了观众,也害了后一代。(《秋声集》)
光风霁月的梨园欢迎光临 辽宁养老服务网 (http://bbs.lnylfw.com/) | Powered by Discuz! X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