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标题:
光荣属于八十年代的新一辈!
[打印本页]
作者:
清梦
时间:
2017-3-7 17:59:49
标题:
光荣属于八十年代的新一辈!
80年代,那是一段理想主义盛行的激情岁月。每一个人虽身无分文,人微言轻却有远大前程憧憬,似乎万物皆为我所备,躬逢盛世,整天沉浸在莫名兴奋之中。一心以为鸿鹄将至,弯弓搭箭,建立世功,立马可待。社会如人,80年代,那正是青春年华之时。
20多年过去了,如今国富了,民强了,当初的峥嵘岁月,当初的激情澎湃,再回忆起来是多麽美。
清华大学
食堂的盛饭桶是浴缸
只能站在食堂里或着蹲在外面吃饭
就算是这样,寝室里,教室里,实验室里到处都是刻苦读书的身影
北京大学
“勤工助学”在校园里是个时髦而响亮的字眼儿
这间学生们自已开在校园里的售书亭,《第二次浪潮》、“弗洛依德”,王朔的小说常常断货。
简易的圆饭桌、小方凳、日光灯管、双喇叭录音机、嘈杂的人声……这就是我们的“咖啡厅”
女服务员是中文系大四的一个女生,用当时报纸上的话说:她受到了很好的锻炼。
当时校园里最时髦的事情跳交际舞、演讲、速记……各种“协会”、“学会”如雨后蚯蚓般纷纷出现。
围棋协会
文学青年都有个成为作家的梦想,学校园里“诗人”遍地。
留长发穿喇叭裤手抱吉他,唱着当年流行的校园歌曲。
北京农业大学
大学生乐队开始在校园里火了起来
80年代,男同学西服领带,女同学的裙子前高后低,喇叭裤、大风衣几乎成为了那些年的校园爆款。
80年代是感性的年代,那个年代的大学生都是天之骄子,每个人都怀着深切的理想和责任感,“真正有为中华之崛起而奋斗的想法。”
所以他们更加拼命的读书,只想为祖国的建设添砖加瓦。
1981年,要考大学的青年,在天安门广场借着路灯读书。刘香成
1981年,北京,中央美术学院,油画专业的学生对着人体模特作画。20世纪50年代早期,在被谴责为资产阶级性质和堕落腐朽之前,它是中国艺术院校的标准课程。 刘香成
1987,北京大学宿舍 阎雷(Yann Layma)
1989年,北京,玛格南摄影师Patrick Zachmann
有人说,80年代是中国近百年来最好的年代,80年代的大学是最像大学的大学,80年代的学子是真正时代的精英,80年代的人是最有激情的一代。
正如歌里所唱:再过二十年,我们重相会,伟大的祖国该有多么美!天也新,地也新,春光更明媚,城市乡村处处增光辉。啊,亲爱的朋友们,愿我们自豪地举起杯,挺胸膛,笑扬眉,光荣属于八十年代的新一辈!
欢迎光临 辽宁养老服务网 (http://bbs.lnylfw.com/)
Powered by Discuz! X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