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克文
1889年,金氏生下袁克文不久后,他便被过继给袁世凯宠爱的大姨太沈氏。沈氏无子女,对袁克文溺爱有加,几乎到了百依百顺的地步,所以袁克文天性顽劣、放荡不羁,从不正经读书。
袁克文天资聪颖,自幼聪明过人。据说他有“过目不忘”的本事,所以尽管他和“呆霸王”薛蟠一样都不愿好好读书,可他作诗、填词、写文章却都是件件精通,写的字也是风流潇洒。他的聪慧引起了袁世凯的注意,对他也偏爱有加,甚至一度想在称帝后立他为“太子”。
1915年,袁世凯称帝。就在皇子试穿皇子服的仪式上,袁克文却拒绝试穿皇子服,并且还作诗一首《感遇》,其中末两句这样写到:“绝怜高处多风雨,莫到琼楼最高层。”以此来反对父亲的称帝行为,这也惹怒了袁世凯,袁克文也因此一度被软禁在北海。
民国四公子袁克文
而这并不是袁克文第一次反对袁世凯称帝。民国初年,名士吴步蟾因上书反对帝制,袁世凯一怒之下,命令手下实施搜捕,并意欲加害。吴步蟾有一至宝《落水兰亭帖》,为了逃命,情愿用宝帖换取自己性命一条。于是,他携帖去找前清进士、总统府内使王式通,王式通却以自己势单力孤,没有十足的把握确保吴步蟾的生命安全为由,拒绝了他的请求。恰好此时袁克文来访,王式通便将这件事情告诉了他。听完,袁克文慨然对吴步蟾说:“我现在送你去天津,你再乘船南下。”袁克文陪同吴步蟾到前门车站,要上车的时候才发现自己身上没带钱,赶紧跟随从借来5块钱,这才买到了车票,帮助吴步蟾成功逃往天津。
袁克文为救吴步蟾,公然跟老爸对着干,吴步蟾脱险后,对袁克文的义举大为感激,心甘情愿地献出了宝帖。他对袁克文说:“《落水兰亭帖》应该改名‘五元一命兰亭帖’了。”袁克文回京后,对着《落水兰亭帖》日夜欣赏临摹,爱不释手。有一天袁想起吴的话,居然真的提笔在帖上题写“五元一命兰亭帖”,以资纪念。
袁克文不像自己的父亲和大哥那般,向往恢复帝制,甚至还不断做出非常强烈的反抗,这彻底激怒了他的父亲,为了暂时躲避风头,他只能躲到了上海地界。虽然身处异地,但是他并未感觉到落魄,失去了父亲与兄长地庇护,他感到从未有过的身心自由。他开始自主地掌握自己的人生,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并选择加入了盛极一时的青帮。当时的青帮看到大总统的二公子能入帮,实在是求之不得的大好事。换句话说,不是袁克文高攀青帮,而是青帮想攀袁二公子做护身符。而袁克文也通过不断地努力,加之自身渊博的学识,最终做到了青帮老大的位子上来。
戏子袁克文
成为一帮之主后,他开始广招门徒,很多人纷纷投入他的麾下,其中以天津和上海人为多,青帮势力也一扩再扩,逐渐成为了全国响当当的大帮会。当时,社会上流传着这么一句话“南有黄金荣、杜月笙,北有袁克文”。虽然至此,他已经与父亲和兄长所要走的路完全不同了,但是他的大哥袁克定还是担心他会回来跟自己争夺军队的领导权,并将其视为自己的竞争对手;当时袁克文喜爱昆曲,多次登台表演昆曲,袁克定则认为他是个一文不值的戏子,称他的行为对袁氏家族造成了很大的侮辱,于是委派人手四处拘捕他。成为一帮之主的袁克文在青帮里可谓是如鱼得水,门徒满庭,袁克定派出去的捕手经常是有去无回。
1916年,称帝不足百日的袁世凯,在外界舆论的压力之下病逝。他死后,留给子孙的财产寥寥无几,大公子袁克定后来穷困潦倒,得靠表弟张伯驹接济度日,但袁克文却一直活得有滋有味,风生水起。不仅因为他有才,而且还依仗青帮里众多的门徒。据当时人讲,袁克文在天津,走到哪儿,都是前呼后拥的。
1931年,袁克文克死天津,年仅42岁。那时候由于他成天挥霍不断,家里早已家徒四壁,家人办不起他的丧事,还是帮里的徒子徒孙们凑钱为他办的。出殡时,帮里的人,以及天津的和尚、道士、尼姑、喇嘛等近五千人都跑来为他送行,场面颇为壮观。他被葬于杨村,方地山为其撰写碑文:才华横溢君薄命,一世英明是鬼雄。
袁克文选择走青帮这条路,其实是十分聪明的,从他反对袁世凯称帝就可以看出,他的目光是很长远的——不是不从政,而是看到了从政的高风险性。虽然皇子没当上,可他的这一生却过得比一个皇子有趣多了。历史上像他这样的人还真不多,他也算得上是一个成功的另类了。
欢迎光临 辽宁养老服务网 (http://bbs.lnylfw.com/) | Powered by Discuz! X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