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标题:
他是中国现代美术第一人,再多活30年,身价必超齐白石!
[打印本页]
作者:
大志
时间:
2017-4-25 21:03:20
标题:
他是中国现代美术第一人,再多活30年,身价必超齐白石!
本帖最后由 大志 于 2017-4-25 21:07 编辑
芭莎艺术 2017-04-24 14:01
陈师曾《兰花》,立轴设色纸本,27×45cm
他家境殷实,被誉为“陈门四杰”。他有着强大的朋友圈,鲁迅、李叔同、吴昌硕都是他的圈中密友。他独具慧眼,炒火了晚年的齐白石,可惜他英年早逝。如果他能再活30年,身价或许会超过吴、齐二人。
吴昌硕评价他:
“朽者不朽。
”梁启超更称赞他为:“
中国现代美术第一人。
”在陈师曾离世时,梁启超悲痛地说:“师曾的死,对于中国艺术界来说,其程度之大比日本大地震还要严重,地震损失的不过是物质;而失去了师曾,丧失的是他的精神。”
吴昌硕(左)和梁启超(右)
可见,陈师曾的地位已经不仅仅局限于美术和美术史,而是延伸到文化界、思想界、教育界乃至整个艺坛,而他究竟提出了什么样的观点影响了世界?为什么他的艺术地位如此重要却被今人遗忘?
齐白石的伯乐
说到齐白石的伯乐,大家理所应当想到的是徐悲鸿;然而,真正让齐白石大火且画价一路飚高的实则另有其人,而这位伯乐就是陈师曾。
徐悲鸿和齐白石
齐白石曾说:“除陈师曾外,无人懂我的画。”
那么,陈师曾究竟用了什么办法,炒红了当时作品两元一幅都卖不出去的齐白石呢?
画家齐白石
齐白石一生朋友甚多,但被他视为莫逆之交的,只有陈师曾一人。
陈师曾为齐白石做了两件事:一是建议齐白石自创风格,不断改进画法;二是将齐白石的作品推向海外,使之名声大噪。
齐白石结识陈师曾,是1919年来京寓居法源寺的时候。当时的陈师曾已享有盛名,而齐白石却连生计都成问题。
北京法源寺
齐白石早年画美人,人称外号“齐美人”。
齐白石早年画美人,人称“齐美人”。陈师曾见后道:“
你天性疏放,笔下出丑相,怎能画美人!应当学大笔写意画,以丑为美。
”陈师曾从友人处借得二十幅吴昌硕精品,给齐白石学。齐白石让妻子将他反锁在屋中,终日研学吴昌硕的画作。三年后,终于学成出户。
齐白石作画
1919年,齐白石依照法源寺的石阶砖纹,用水墨印画一只小鸟,堪称“涂鸦”,颇有“天然之趣”。
齐白石开创红花墨叶一派
1922年,陈师曾应日本画家之邀,参加中日联合绘画展览会时,带去好几幅国内一流画家的作品,还特意带去了齐白石的几幅山水。
他故意将齐白石的画价标高,甚至超过了吴昌硕
,二尺山水卖到250块银元,令日本人大为震惊。
尽管日本人对于齐白石的画作十分喜爱,但由于画价太高,他们无意购买。日本人经多方打听得知齐白石的画在国内目前卖不上高价,便纷纷派人到中国来收购。
陈师曾闻讯,马上急电北京各画店将齐白石的画价提高20倍。
等到日本人赶到北京时,才发现价格似乎与东京不相上下。
这个消息反馈到中日联合绘画展览会后,立即掀起了抢购齐白石作品的狂潮,陈师曾带去的画作被销售一空,就连法国人也购买了一部分准备带回到巴黎办展。
齐白石经陈师曾的这一番吹捧,终于得以跻身一流画家之林,并且身价倍增。
齐白石的《群蟹图》,他晚年尤喜画虾蟹,虽寥寥数笔,却活泼生动、栩栩如生。
他究竟何许人也?
是的,他捧红了齐白石。那你一定也会觉得,他应该是个职业的画商,或是个职业的画家经纪人。其实不然,他更重要的身份是“
中国现代美术第一人
”。
陈师曾出身书香门第,祖父是湖南巡抚陈宝箴,父亲是诗人陈三立,胞弟是著名学者陈寅恪。
陈师曾是民国初期画坛上闻名中外的大家。
1904年在日本留学时的三兄弟,右为陈师曾、中为陈寅恪、左为陈隆恪。
1902年,陈师曾东渡日本留学,与鲁迅在矿务铁路学堂同窗,之后又同在日本留学,感情深厚。鲁迅在东京筹办《新生》杂志,陈师曾是积极的支持者和赞助者。回国后又一起共事,对新知识、新思想的追求也成为他们一生友谊的基础。
陈师曾与鲁迅的同窗情谊
而后,鲁迅去了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学习,而陈师曾则在东京师范学校博物科学习。
国外求学的经历对陈师曾创作中国传统画作有着极深的影响,他曾接触少量的西画,因此在对事物的观察以及绘画技法的运用上有着自己的独到之处。
陈师曾的西画作品
陈师曾入京两年后,凭借坦荡热忱的为人、丰富深厚的学识和包容并蓄的艺术态度,很快成为北京文化艺术圈里的中心人物,而此时的鲁迅尚默默无闻。周作人曾说:
“陈师曾的画世上已有定评,我们外行没有什么意见可说。在时间上,他的画是上承吴昌硕,下接齐白石,却比二人似乎要高一等,因为他的画中有书卷气。”
1920年国立北京美术学校教师陈师曾(左四)、王悦之(左五)、李毅士(左六)等合影。
陈师曾本人对于文人画的评价也很高。对于何为“文人画”,陈师曾在文中写道:
“即画中要带有文人的性质,饱含文人的趣味;不在画中考究艺术上的工夫,但须在画外能够看出许多文人的感想,这才是文人画。
”
对文人画的特点,他更强调内在精神,即使形式有所欠缺,但是可以通过优美的精神来补充。他用四个词来形容文人画的个性:
宁朴毋华、宁拙毋巧、宁丑怪毋妖好、宁荒率毋工整。
陈师曾最后归结文人画的四要素:
一为人品,
二为学问,
三为才情,
四为思想。
他崇尚淳朴天然而不加修饰的画风,
绘画的过程洋溢着画家天性的解放、独立的精神、朴素的风骨。他最忌讳涂脂抹粉之态、矫揉造作之姿。
陈师曾著有代表作《文人画之价值》,成为上
世纪以理论形式肯定中国文人画的第一人
。他不去比较中西绘画谁优谁劣、谁高谁低的问题,而指出其流弊在于“沉滞不前”。陈师曾主张
中西融合、固本出新、承上启下、继往开来
,这种画学思想不仅在当时,即使在今天也是超前的。
陈师曾还有另一位大名鼎鼎的莫逆之交——近代著名画家、皈依佛门后称弘一法师的李叔同。二人结识于日本,志趣相投、一见如故。
弘一法师李叔同
陈师曾与李叔同时常讨论艺术方面的认识与见解。他善诗文、书法,尤擅长绘画、篆刻。陈师曾的山水画在承袭明代沈周、清代石涛的技法基础之上,
更加注重师法造化,从自然景观中汲取创作灵感
。
陈师曾在山水画的学习上对“四王”流派抱以坚决反对的态度。
他努力恢复中国画“师造化”的传统,并且吸收西方对景物写生的特点,突破了山水画程式化的陋习。
他画山水强调用笔,即使皴法也纯用中锋圆笔勾勒,绝不侧擦拖卧,也不施水墨烘染,有粗笔白描山水之效果。
此外,他常画些园林小景,用写生画法,简洁而富有诗意,充满生活气息。
陈师曾的写意花鸟画近学吴昌硕、徐渭等大写意笔法,画风雄厚爽健、富有情趣。
由于画风直接学自吴昌硕,因此他的花卉明显具有吴氏的形神风貌。
陈师曾的风俗人物画给人留下的印象最深,取材紧贴生活,画法写实简括、面貌清新、别具一格
,
带有速写和漫画的纪实性。
他创作于1914-1915年间的《北京风俗图》是对美术创新及文人画思想最全面、最彻底的诠释。
他以速写和漫画的笔触描绘了一批表现北京风土人情、具有鲜明乡土色彩的小品画,有压轿嬷嬷、磨刀人、说书艺人、算命先生等各种人物。
这些真实反映普通民众生活和市井百态的题材,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
陈师曾对西画现实主义表现方式的吸收和借鉴
,也是对中国传统画家过于注重个人情感抒发的创作心态的一种超越。
后来,
丰子恺的漫画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陈师曾的启发和影响。
陈师曾偶然为之的人物画却对中国现代人物画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并使他成为中国现代人物画的开拓者。
他主张人物画应当紧随时代,充分体现其思想敏锐、治学严谨的大家风范,为现代美术教育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人们常常感叹当代没有文人画,其实,不是没有文人画,而是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文人罢了。
陈师曾在艺校讲授中国绘画史期间,他的授课讲义在他去世后刊印出版,成为近代出版的《中国绘画史》的开山之作。他还编纂了艺术理论的相关著作,有《陈师曾先生遗墨》(十集)、《中国美术小史》、《中国文人画之研究》等。
他十分肯定中国画的进步,
“现在有人说西洋画是进步的,中国画是不进步的。我却说中国画是进步的……譬如说有人走了许多路,在中途立住了脚,我们不能以他一时的止步,便说他不能步行。”
他的理论不仅对当时的中国画坛具有极为可贵的指导意义,而且对上世纪80年代以后西潮再度汹涌的中国画坛,仍然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他杰出的艺术实践也有力地证明了文人画的价值,证明了立足传统基础之上的渐变式革新是大有前途的。
陈师曾《读画图》,纸本设色,故宫博物院收藏。
师曾精神不灭
陈师曾在那样的时代,有如此的创新之举,敢于将中国绘画从画院派的颓废风气中挽救出来,他的思想即便在今天,都足具前卫概念。可惜的是,对于同代的画家,他的思想并没有被很好地接受与采纳。
原本可以在他的思想基础之上,撷取古代传统之精华,创造现代中国的新艺术运动。无奈,那些画院派仍然继续摹古拟古,将绘画作为消遣的玩物,全然不去思索其精神内涵与技法创新。如此下去,除了可以标榜自己是文人、诗人且自命不凡之外,作品往往也将注定流于平庸。
中国经历了无比辉煌的往昔,为中国画的创新与学习积累了十分深厚的积淀。伴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画大家辈出,无论从技法上还是风格上,都有着强烈的个人风格。
然而,仍然不乏有人还在固执地追求西方那些已经厌倦的、正要被唾弃的“物质”,这又是何等的可悲。
每一位欣赏艺术的人或是创作艺术的人,都不应该只是照单全收,而是应该用批判的精神来思索每一幅艺术作品背后所传达的精神逻辑与绘画技法,只有经过综合考评之后所下的结论,才不失为对每一位用心创作的艺术家最真诚的回馈。
欢迎光临 辽宁养老服务网 (http://bbs.lnylfw.com/)
Powered by Discuz! X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