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江南分外娇》
《松鹤长流》
钱松喦乳名松伢,上学后改名松岩,后来改为结构更为优美的松喦。八岁开始随父读书,从《三字经》到“四书”“五经”,打下深厚的古文功底。同时接触书法、绘画,并产生浓厚兴趣。江湖卖画的画师、裱画店的裱画师、油漆铺的漆匠都成为他的良师益友。他常到寺庙观赏壁画,到邻居家察看影壁、窗雕、门楣,沉浸其中,废寝忘食。《太湖三岛》
1918年,钱松喦以名列前茅的成绩考取了设在无锡的江苏省立第三师范学校。美术教师胡汀鹭是著名花鸟、山水画家,一心扶植他成长。他画了十二幅无锡名胜图,当地画坛首领吴观岱高兴地说:“此子将来必成名家。”《灵永寿》
抗日战争胜利后,他回到无锡师范任教,但工资仍难糊口,辗转苏州、南京、常熟等地卖画谋生。1946年无锡美术界同人成立美术学会,他常去参加笔会。次年,参加总罢教、反饥饿斗争。《鼋渚春涛》
1957年,《锡山》、《鼋头渚》两幅作品入选江苏省第一次中国画展览。同年6月,江苏省国画院筹备处成立,钱松喦被聘为画师,从此调到南京。《常熟田》
“文化大革命”一度切断了他的艺术追求,先后被遣送金坛农村和镇江蚕种场劳动。1972年被允许回南京作画。1973年作《泰山顶上一青松》,次年遭批判。1975年被选为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长城万里无限风光》
1980年任中国美协江苏分会名誉主席。1982年党的十二大以后,他重写入党申请书,1983年春被批准入党。创作《长城起点老龙头》及一批指画。《陕北江南》
二钱松喦的艺术道路划分为两个大的时期:《石城虎踞 》
从1977年起,钱松喦进入艺术拓展阶段,迎来第二高潮期。他对山水画反思后认为,艺术作品应是“美的形式、善的内容、真的生活基础上的统一与结合,让艺术本身的语言表达出来,由人自己去感于物、动于衷,潜移默化,不知不觉地把思想感情导向积极、健康、光明、乐观。”(1982年《新春漫笔》)他晚年的创作更多注重作品的内在意蕴,力求从个别的风光描绘进而到更具普遍意义的、历史的、本质的表现。对长城、瀑布的反复描写可以说明这一点。再则画了一批忆写童年和早年生活之地的风光,如《荆溪老屋》、《鹅溪月》、《水暖鸭肥》等,皆清新可爱,自然流露出亲切的生活气息和发自肺腑的创作激情。此外,他还画了大量花鸟画,对指头画也做了新的探索,别具稚朴、挺健之美。这两者对他来说也可以说是“回归”,因为这都是他早年曾经实践过的。《春暖饲场三鸭肥》
三钱松喦是处于中国现代历史转折时期的第一代山水画家之一,由于他和傅抱石等江苏画家的共同努力,奋力探索中国山水画创新的道路,终于冲破三百年来仿古风气的束缚,开创出江苏山水画的新风貌,被公认为“江苏山水画派”或称“新金陵画派”,在上世纪60年代初与“长安画派”、“岭南画派”形成鼎足之势。《枣园曙光》
钱松喦对自己有着清醒的认识,他说:《红岩》
“前无古人才是新,今天不煮夹生饭,明天就无熟饭吃。我如创新不成,开个风气,后人定能成功。”欢迎光临 辽宁养老服务网 (http://bbs.lnylfw.com/) | Powered by Discuz! X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