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纪晓岚和乾隆的妙对
纪晓岚在乾隆十九年中进士后当了侍读学士,陪伴乾隆皇帝读书。时间长了,不免思念起老家来。乾隆皇帝也看出纪晓岚的心事,便说:“纪晓岚,看你面色悒郁不乐,必有心事在怀,让我替你猜详一下如何?”纪晓岚问:“陛下如何猜详?”乾隆说:“我看你是:
口十心思,思妻思子思父母。”
纪晓岚立刻跪下说:“皇上说得很对。如蒙陛下恩准,给假回乡省亲,纪晓岚衷心感戴圣恩。我便:
言身寸谢,谢天谢地谢君王。”
乾隆皇帝见纪晓岚对仗工整,应答如流,不觉圣心大悦,恩准假期,让纪晓岚回乡省亲。
2、李调元妙对唐伯虎清代,蜀中才子李调元到山中寺庙游玩。长老说有事相求。原来,寺庙里有幅荷花图,是长老师傅所画。恰好唐伯虎游玩到此,老和尚就请他在画上题字。唐伯虎就提笔写下了一句题词:
画上荷花和尚画
写完后对老和尚说:“我走之后,若有人能对出下联,此人必是当今奇才!”
李调元一看,便发现了这上联的妙处:它属于回文对联又兼用谐音,字的读音反读正读完全相同。最后他在唐伯虎上联旁写出了下联:
书临汉帖翰林书
这七个字反过来读,字的读音和正读完全相同,与唐伯虎的上联珠联璧合,长老拍手称奇。
3、撇捺人生据载梁启超去见湖广总督张之洞。张之洞想给梁启超一个下马威,刚见面即出一联让梁对:
四水江第一,四时夏第二,
老夫居江夏,谁是第一谁是第二
(武汉旧称江夏)
梁启超从容做对:
三教儒在前,三才人在后,
小生本儒人,不敢在前不敢在后
真正的读书人,要有胆识和气节。“不敢在前不敢在后”,体现了一种谦虚又不卑不亢的精神。
4、接对联
书圣王羲之的字千金难求,一年除夕,他在家门口贴的对联几次被人揭走,于是生出一计,贴出一副对联:
福无双至;
祸不单行。
这样便没人敢揭了,但毕竟是春节不能不吉利,便在后面加了几个字,令人叫绝:
福无双至今朝至;
祸不单行昨夜行。
5、三国名人入对四川内江有座嘉靖年建造的三元塔,塔中有一联说景,实则谐音含三国六个人名:
身居宝塔,眼望孔明,怨江围实难旅步;
鸟在笼中,心思槽巢,狠关羽不得张飞。
其中含有孔明、姜维(江围)、吕布(旅步)、曹操(槽巢)、关羽、张飞六个人名。其字面意思可解为:鸟儿被围在宝塔之内,眼望塔孔中的亮光,只怨江堤围困,难以出去旅行;被囚笼中,心中思念旧巢,只恨双翅被关,不能够展翅飞翔。
6、苏过应对苏轼据载,苏轼有一年与家人中秋赏月,时至半夜,苏轼想试试儿子们的才学,遂吟出了上联,并要三个儿子作对。其三子苏过反应敏捷,随即对出了下联:
半夜二更半;(苏轼)
中秋八月中。(苏过)
7、苏轼和黄庭坚互对苏轼和黄庭坚是好友,两人经常互对:
书房好似药室;(苏轼)
学士乃是郎中。(黄庭坚)
据说,一日,苏轼与黄庭坚在松树下对弈围棋,忽然有几颗松子落在棋盘上,苏轼顺口吟出上联。黄庭坚抬头环顾一看,见湖边有一渔夫在柳树下钓鱼,遂对出下联。一个说松子有意,一个道柳丝有情,用的是拟人手法,联中有画,画中有诗,诗情画意,兴味盎然。
松下围棋,松子每随棋子落;(苏轼)
柳边垂钓,柳丝常伴钓丝悬。(黄庭坚)
朔雪飞空,农夫齐歌普天乐;(苏轼)
晚霞映水,渔人多唱满江红。(黄庭坚)
8、撇捺人生
上联:若不撇开终是苦;
下联:各自捺住即成名。
横批:撇捺人生
其妙处在于,“若”字的撇如果不撇出去就是“苦”字; “各”字的捺只有收住才是“名”字; 一撇一捺即“人”。 凡世间之事,撇开一些利益,看开了就不苦了;方寸之间,能按捺住情绪才是人生大智,岂不妙哉!欢迎光临 辽宁养老服务网 (http://bbs.lnylfw.com/) | Powered by Discuz! X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