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连良先生在后台化妆
家里的菜式基本分三类,即厨师杨德寿做的清真菜,母亲偏好的淮阳菜,还有一些西餐菜肴。杨德寿是西派清真菜大师褚祥的徒弟。褚祥曾经主理过溥仪时期宫中的清真御膳房,后来在我们家做过一个时期的厨师。他的菜式是在老派北京清真菜基础上创新出来的,融入了许多新的理念。他根据父亲的建议,吸收了南方鸭子菜的特色,并参考了香酥鸭的技法,创制了颇有名气的名菜——马连良鸭子。父亲对他的创新精神十分肯定,而且非常喜欢他的菜肴风格。他离开马家后,曾主理京城名店“西来顺”和“大陆春”。因为他是鼎鼎有名的大厨,所以他的徒弟杨德寿的外号就叫“小厨子”。一段梨园佳话复活一道清真名菜
西来顺饭店的马连良鸭子
杨德寿每天的工作十分辛苦,特别是遇到父亲晚上有戏的时候,他一般都等父亲吃完夜宵后才回家,那时大概就快夜里两点了。我们家中午饭都比较简单,总是吃炸酱面,因为他早上要晚起一会儿,再去采买,回来就近中午了。他的烹饪水准不亚于他的师父,我们北京京剧团的人都爱吃他做的饭。父亲若是在家请客,就是他大显身手的好时机。马连良先生投资建立的录音棚
父亲对羊肉的吃法基本上就是“爆、烤、涮”,从不敢多吃,怕羊肉上火,影响嗓子。他吃涮羊肉常去东来顺,与那里的东主丁家相熟。东来顺的谭德海师傅的刀功一绝,切出的羊肉片又薄又嫩,口感一流,非常好吃,父亲总是喜欢请谭师傅帮忙切后腿肉。谭的儿子就是后来北京人艺的著名演员谭宗尧。父亲在吃涮羊肉时不吃我们一般人喜欢吃的芝麻酱调料,他知道这种调料很香,里面还有酱豆腐、韭菜花、卤虾油、酱油、辣椒油等,但是味道有些偏咸、刺激,对嗓子不好。杨德寿师傅给他配制了一种特殊的酱油,平时存在东来顺,他每次吃涮羊肉就在这种酱油里放一点儿蒜末,用羊肉点一下即可。左起:张君秋、马连良、姚撼岳、侯喜瑞、李多奎
北京的几家清真餐厅是父亲常去的饭馆,一般请客吃饭基本是去鸿宾楼。那里的王守谦师傅负责迎宾知客,以前管这份工作叫“堂头”。北京城里常去他们那里的名人没有他不认识的,各家的宅门没有他没去过的,后来听说王师傅被评为特级服务技师。每次宴客之前,王师傅都亲自到家里来,与父亲、母亲一起斟酌菜单,有时不厌其烦地反复前来多次,直到父母满意为止。王师傅永远面带微笑,保持着高度的工作热情,像这样的服务技师真是少之又少。马连良先生吊嗓
父亲与又一顺那里的后厨师傅们关系都十分融洽,经常喜欢在用餐之前到后厨的灶上去看望他们,有时送给他们香烟或者戏票。师傅们对父亲特别尊重,同时也对他十分优待。总会特意预留一些好的原材料,以便让父亲吃着满意。其实父亲吃的东西有时很简单,主要吃的是东西的地道劲儿。一次他在又一顺厨房与师傅们聊天,有人说了句:“烧饼得了。”父亲闻着香飘四溢的空气,情绪就来了,对他们说:“我来一个。”于是,自己从烧饼炉的码道上拿了一个刚刚出炉的热烧饼,咬了一口后十分满意,还回味无穷。师傅们有时可以根据父亲的意思,为他制作一些菜谱上没有的东西。记得父亲在又一顺点过一次“蛋炒饭”,这个“饭”在当年的大饭庄里却是从来没听说过的东西,师傅们还不知如何下手。马连良先生《借东风》剧照
父亲比较喜欢吃西餐。因为常去上海、天津等地演出,是当地交际应酬的需要。另外,他的好朋友冯季远、朱海北等都是洋范儿,吃西餐是家常便饭,与他们在一起,父亲多少也受到些影响。杨德寿也十分聪明,学了几道西菜很地道。家里有时请客,他的罐焖牛肉、鸡蓉汤等很拿得出手。《听歌想影话梨园:马连良长子马崇仁口述实录》
欢迎光临 辽宁养老服务网 (http://bbs.lnylfw.com/) | Powered by Discuz! X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