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种悲剧,都曾真实发生过,现在依然时有发生,值得整个社会深刻反思,也是居家养老方式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谈:智能居家养老的概念和服务方式
近几年,很多地方在尝试通过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来提高居家养老的服务能力,取得了不错的效果,智能居家养老的概念也应运而生。本文综合多种提法后做出如下描述:智能居家养老,是指利用互联网、云计算和物联网等先进技术,通过智能感知设备、互联网服务等手段,最大限度地实现老人的位置信息、生理健康指标、活动量等各类传感器和互联网、数据中心随时随地实时连接,让监护人(子女或家人)、服务机构和志愿工作者等,能远程自动实现对居家老人的安全看护、健康监测、精神关爱和生活服务等。
我们可以畅想一下智能居家养老方式所带来的变化。居家生活的老人,通过其佩戴的智能手表中植入的定位、脉搏等传感器和无线数据传输网络,可以24小时自动采集和上传其位置信息、生理健康数据和活动量数据等,养老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和老人的子女,可以通过电脑或手机随时监测到这些数据,在出现异常情况时,还能主动预警、主动干预;而老人在紧急情况或需要帮助时,也可以一键拨通智能手表上的SOS按钮或求助按钮,第一时间得到紧急救援或生活帮助。
智能居家养老的初衷,就是让老人的日常居家生活质量更高,过上安全、健康、轻松、快乐的老年生活。
在安全方面,类似许多智能手表这样的穿戴设备,可以通过GPS定位技术,随时了解老人的位置,不再担心走失或迷路;在老人摔倒或突发疾病时,可以一键SOS紧急求救,通知急救中心和家属,可以在第一时间得到救助;在智能手表监测到脉搏异常时会主动报警,家属或医护人员能主动了解情况,为老人消除生命健康的安全隐患。
在健康方面,通过智能手表、手机或电脑,可以远程自动监测到老人的日常作息规律、脉搏数据、活动量等,保证最基本的健康监护;还可以通过智能手表外接蓝牙医疗设备,监测到老人的血压、血糖等健康指标,这些自动采集的健康信息,加上服务中心医护人员或家属进行健康调查或定期体检录入的数据,形成持续的健康档案,可以对老人进行更全面的健康监测、预警、建议和指导、干预等一系列健康管理,帮助老人防控心脑血管等疾病的意外突发风险、形成健康生活方式(包括合理作息、饮食、运动、服药提醒等),也有助于对老年常见慢性病的预防和康复治疗。
老人年迈体弱、行动不便,日常生活逐渐会面临更多的困难,如果有一套便捷的服务求助系统,生活就轻松了!智能手表就有这样的求助按钮,可以设置亲人或社区服务中心的电话,需要时一键拨通!当然,在亲人不在身边时,就需要有政府组织的社区服务或公益性的志愿服务,为老人的生活求助进行对接服务。例如老人出门就医有诸多不便,提供陪伴就医服务的机构或志愿者,可以及时准确地接收到周边范围的老人求助信息,就近就快地上门帮助。
有了安全、健康的保障,有了便捷的求助方式,还有子女和家属随时随地的关心和监护,这样的居家养老生活就安心无忧了、具备了“老有所乐”的坚实基础!老人自己安心还不够,还有他们永远牵挂的子女或孙辈,无论走向多远的地方,都可以随时随地关爱到老人,即使出现什么状况也可以第一时间知道,即使不在身边也可以及时求助于其他亲属、邻居或社区,这样他们就可以安心忙于事业、照顾好孩子和家庭!其实,让子女放心,这也正是老人所希望的,无论子女多大,永远是“儿行千里母担忧”,让子女放心、尽最大努力减轻一点子女的负担,这更能让老人们发自内心的快乐!
三谈:智能居家养老服务体系的建设
从上面的介绍可以看出,智能居家养老是需要社会各方共同努力的,只有形成一套完善的智能居家养老服务体系,才能实现其真正的目标。这方面,笔者考察过多地实践,也参与了一些规划和实际运行管理,基于此,本文提出一点浅见,供养老事业的政府部门、机构、志愿者等广大同行参考。
智能居家养老服务体系的建设,可采用“立足家庭、社会支撑;政府兜底、市场运行”的基本思路。立足家庭、社会支撑,这是面向相对健康、具备基本生活自理能力且能得到家庭照顾的居家老人群体。这类老年人,在享受居家生活和天伦之乐的同时,需要更进一步的安全、健康和生活质量的保障,因此通过智能居家养老方式,让子女和家庭能随时随地关心和照顾,能够解决其居家养老的基本需求。但相对比较专业的健康医疗、生活服务、紧急救援、心理咨询等服务需求,一般家人难以提供,这就需要社会力量来支撑。武汉侨亚信息技术公司在这方面进行了很好的实践,他们建立了智能居家养老服务平台和呼叫中心,一方面可以24小时接收老人通过智能手表或其他电话拨打的求助电话,并进行自动分类、和服务资源智能配对,另一方面在武汉进行网格化的服务资源整合,使得这些服务提供商,能第一时间获得这些求助服务需求、就近就快提供对接服务。也有的地方是政府主导、依托社区来提供这些服务的整合与支撑。
政府兜底、市场运行,应该针对不同年龄阶段、健康状况和生存状态的老人,针对共性或个性的养老服务需求,明确服务保障的责任主体。对于失能、半失能、失智、孤寡、残疾以及经济特别困难等特殊老人群体,除了依靠政府之外,几乎是“老无所依”,所以这个群体,应该由政府来“兜底”。政府可以通过建设智能居家养老服务平台,或者购买专业机构或企业提供的智能居家养老服务,为这个特殊群体提供服务;另外也有武汉市等地方出台政策和财政支持,针对所有65岁以上的老年人,统一提供标准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满足老年人养老生活的一些共性需求。近两年,各地政府更加重视应对养老问题、根据具体情况实施了一些养老服务的民生工程,这都是体现政府责任、“兜住底线”的行动。但是,居家养老服务,面对着庞大的老年群体和多样的服务需求,政府能做到“兜底”就已经很不容易。对于大多数老人的居家养老服务,立足家庭、部分依靠政府惠民或志愿机构(公益服务)、部分依靠社会力量(付费服务),是目前比较合理的选择,这也是能够将智能居家养老服务进行持续市场化运行的基础。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越来越多的人们已经认识到智能居家养老的重要性和现实价值,对于尊崇传统孝道文化和更向往享受天伦之乐的老人们,也更容易接受居家养老的信息化、智能化变革,所以,智能居家养老的服务需求将迎来爆发式的增长,对于从事养老服务信息化系统建设和互联网、手机应用开发的企业,对于从事老年护理、家政、健康、生活等传统服务的企业,对于从事老年人智能穿戴设备和便捷健康医疗设备等研发生产企业,都将面临很好的发展机遇。当然,智能居家养老的进一步发展和成熟,还需要从服务模式设计、服务体系建设、服务资源整合、服务系统优化、智能设备研发等方面不断深入探索和实践,还需要社会各方和产业链各个环节的长期、持续的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