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标题:
毛主席为何一生没上黄山?
[打印本页]
作者:
华忠
时间:
2017-5-30 08:35:05
标题:
毛主席为何一生没上黄山?
读者报
2017-05-29 21:56
“细时四只脚,大了两只脚,老了三只脚”,这是毛泽东家乡流传的一句俗语,意思是人的一生经历了“手脚并用”爬的“幼年期”和用双脚直立行走的成年期以及借助工具(拐杖)(三只“脚”)行走的晚年期,这句出自老百姓的话语似乎还道出了人类的进化史!
毛泽东宁肯走路骑马却不肯坐担架
毛泽东年纪大了,有时也借助拐杖,甚至在年纪不太大,走路走得太累时也用起拐杖。拐杖在韶山用得非常多,一则韶山丛林茂密,随时随地都可以折一根棍子当拐杖,二则也是因为山水环绕,树木丛生,手中拿一根棍子并不完全是支撑身体减轻劳累之用,更是防身之用,它可以用来探路,防止野物(蛇、狗等)的伤害。韶山农户还常备着踩田棍,即在田间踩田除草时用于保持平衡的棍子,多为简单的竹棍,却也有人精选带有根雕效果的老木棍。
转战陕北途中,毛泽东手持一根随意采自野外的树棍,探路、防身和减轻劳累,有时还用于探河水深浅。
1947年3月,毛泽东患肺炎刚愈,身体尚未复原,十分虚弱,连香烟都不敢吸。卫士们为他准备了一副担架,准备在他行军困难时使用。毛泽东却不肯坐担架,宁肯走路、骑马。
警卫员孙振国负责背干粮,弄了一根柳木棍做扁担。他看到毛泽东走着有些累,说:“您就用这根柳木棍做拐杖吧,这样也许会省力一些。”毛泽东接过木棍,拄着在泥泞的小路上试走了几步:“这样走起路来的确轻松多了!”
“这根拐棍不要弄丢了,带回北京去!”
新中国成立之后,毛泽东亦如通常的老人,也间或用拐杖,特别在登山的时候,拐杖必备。
秋天,他去京郊登香山。毛泽东与女儿李敏、李讷一路欢笑,来到香山脚下。就要上山了,随行人员才想起忘记带拐杖,只好从附近农家弄来一根细竹竿,说:“主席,将就着用……”毛泽东笑说:“这根竹竿好长呀,比我还高!”
毛泽东在杭州登五云山。上山前,人们又发现没带拐杖,有人到附近农家砍了一根竹子。毛泽东拄着这根散发着清新竹香的拐棍,突然问:“这根竹子有没有付钱?”工作人员说:“老乡本来不收钱,但我们还是付了。”
毛泽东赞扬他们做得对。登山途中,毛泽东兴致很高,还跟大家开玩笑说:“你们也要弄根拐棍嘛,三条腿上山比两条腿稳当呢!”
上山后,毛泽东坐下来休息,说:“这根拐棍不要弄丢了,带回北京去!”
大家真的把这根竹棍带回北京。后来,毛泽东就一直用这根天然雕琢的竹棍了。
工作人员只是在拐棍着地的那一端绑上一块蓝色的橡胶。这样,更加防滑,也降低着地噪音。
毛泽东宁愿不去黄山也不坐轿
毛泽东在湖南长沙小住,随身带着从杭州丁家山采来的那根拐杖。他常常拄着它在省委招待所大院里散步。胡志明前来会老友,每天一起散步,聊天。有一天,他突然提出交换拐杖,毛泽东看了看胡志明手里那根精致的拐杖,扬起自己手中的这根,说:“就用我这根打狗棍跟你换?换不得,换不得,换了你就太吃亏了!”胡志明决意要换,毛泽东说:“用金子换竹子,不合算哟,我不能让你吃这个亏。”
毛泽东邀程潜等同游岳麓山。登山前,工作人员准备了小轿,准备从山下坐轿上云麓宫。毛泽东不肯坐轿,说:“轿子我不能坐,还是给老先生们坐吧!”
程潜与湖南大学的一位考古学教授坐轿上了山,而毛泽东则拄着根拐杖慢慢登上了云麓宫。
毛泽东与张治中同行到安徽,张治中请他上黄山看一看,毛泽东一辈子没上过黄山,他也想去,问:“公路修到哪里了?”张治中说:“修到了山下,上山可以坐轿。”毛泽东听说要坐轿,便不打算去:“那就不去了,我不坐轿。”后来,毛泽东再到安徽,张治中旧事重提,毛泽东依然问:“公路可修到山顶了?”张说:“还没有,山下轿子很多。”
结果,毛泽东还是没有登上黄山,他晓得,凭一根竹棍,海拔1800多米的黄山,他是上不去的,毕竟他也年纪大了。他宁愿不去黄山也不坐轿,他一生只坐过一回轿,那是1925年8月,赵恒惕派兵到韶山捉拿他的时候,他不得不扮成郎中坐轿脱险。
欢迎光临 辽宁养老服务网 (http://bbs.lnylfw.com/)
Powered by Discuz! X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