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标题: 助蔡锷逃离袁世凯软禁的小凤仙,后来的人生怎么样了? [打印本页]

作者: 江水    时间: 2017-5-30 16:37:04     标题: 助蔡锷逃离袁世凯软禁的小凤仙,后来的人生怎么样了?

本帖最后由 江水 于 2017-5-30 16:38 编辑

2017-05-30 12:08  据易宗夔的《新世说》所记,

   小凤仙即筱凤仙,本籍河南,原姓张,十六岁入京师乐部,工皮簧,善酬应,丰肌玉貌,笑颊生涡。但也有更可靠的资料显示,小凤仙本名张凤云,原藉湖北黄陂(历史小说家高阳即持此说),其父经商,家境富裕,但因交友不慎,受到拖累而破产。光绪年间,张家流寓湘地,小凤仙被卖为奴婢,不久又沦落风尘,辗转至上海加入乐籍,后北上淘金而住京都。也有人说她出身于官宦之家,父亲是清末的武官,落职后生活潦倒不堪,居然将女儿卖到青楼。真可谓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小凤仙(1900年8月-1954年),小凤仙的幼年,生活在一个日趋贫困,后母对她很冷漠的家庭中。


正史之中并没有关于她的记载,甚至连她的生卒日期都没有能说清楚,但她却曾是名动公卿的名妓。她曾帮助共和名将蔡锷将军逃离袁世凯的软禁,更因为与蔡锷的那段至死不渝的爱情而被人传颂。


蔡锷(1882年12月18日-1916年11月8日),原名艮寅,字松坡,汉族,湖南宝庆人。蔡锷出身贫寒。1898年考入长沙时务学堂,师事梁启超、谭嗣同。1899年赴日本留学。1900年回国参加自立军起义。失败后改名“锷”,立志“流血救民”。1914年,蔡锷是云南督军,手握兵权,镇守边疆,权倾一时。袁世凯为称帝拉拢蔡锷,请蔡锷进京,封为“始威将军”,做他复辟的左膀右臂。当袁世凯看出蔡锷并不对他忠心耿耿,而是反对他当皇帝时,便把蔡锷软禁起来,不准他离京,怕他跑回云南起兵造反。蔡锷住在西城的棉花胡同,百般无聊之时,常常化装成商人模样,串八大胡同,找妓女寻欢作乐。

那时候,小凤仙住在八大胡同陕西巷里的云吉班。蔡锷心内烦闷,随便出来走走,并不是成心嫖妓,又因打扮成了普通商人的样子,并不像是特别有钱的大少,妓院老鸨就把他引到长相一般,性格古怪的二流妓女小凤仙这里。小凤仙一见来客就断定他不似一般寻常的狎客,真诚以待。

蔡锷虽涉足花台,但并不常去。据蔡锷长子蔡端先生回忆,其生母潘夫人给他讲过,有一次蔡锷陪家眷去看戏,开场前指着包厢里一年轻女子对潘夫人说:她就是小凤仙。从这个细节里至少可以得出两个信息:
一、蔡锷看戏是和家人在一起而不是和小凤仙出双入对,说明他俩的关系并不怎么亲密;
二、蔡锷和小凤仙的交往并不背着家人。
袁世凯登基前,为防止蔡锷叛变,派军警到棉花胡同的蔡宅搜查,蔡锷意识到北洋政府还是容不下他,他到天津去了一趟,袁世凯的密探对他层层监视,他苦思脱身之计,最后想到了小凤仙。蔡锷对小凤仙说:“决计不顾生死,非要逃脱羁系不可。”小凤仙决定与蔡锷生死同行。蔡锷说:“同行多有不便,将来成功之日,必不相忘!”小凤仙当夜为蔡锷饯行,为他歌唱、为他流泪,仔细叮咛。

蔡锷称和小凤仙游玩并趁机逃离北京,回到云南,通电讨袁。次年1月,蔡锷率军出征,称帝仅83天的袁世凯在内忧外患中死去。


同年11月8日,患喉结核的蔡锷在日本病逝,年仅34岁。1917年4月12日,蔡公魂归故里,国民政府在长沙岳麓山为他举行国葬,蔡公也成为民国历史上的“国葬第一人”。消息传到北京,在中央公园公祭蔡锷时,小凤仙身披黑纱,前往祭奠。蔡锷的离世带给小凤仙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从那以后,小凤仙过起了隐姓埋名的生活。

1951年春,梅兰芳赴沈阳演出,下榻于政府交际处招待所。某天,门卫送来一个纸条,字迹娟秀,署名竟是失踪三十余年的小凤仙。
梅同志:我现在东北统计局出收部张建中处做保姆工作,如不弃时,赐晤一谈,是为至盼。
梅兰芳当然记得小凤仙的芳名,后者曾捧过他的场,当时跟她在一起的就是那位玉树临风的蔡锷将军。看罢纸条,梅兰芳立刻让秘书许姬传出面约见小凤仙。

翌日,小凤仙如约而至,她衣着简朴,形容憔悴,头发花白,年龄在五十开外,垂垂老矣。但她颇为健谈,向梅兰芳讲述了早年身世,以及与蔡锷将军相识相知并助他逃离虎口的经过。当她讲到蔡将军发动护国战争,力疾视事,以致病入膏肓,在日本福冈不治而殒时,顿时泪如雨下,泣不成声。梅兰芳关切地询问她后来的生活经历,她感慨万端,三十年来流离颠沛,饱尝艰辛。

她先是嫁给东北军一位师长,师长在抗战中阵亡后,她又嫁给一位工人,眼下生活拮据。
小凤仙喜爱听评书,在金城电影院得遇锅炉工李振海。李振海旧日曾在大帅府公干,有缘一睹小凤仙之芳容。异日相见,自是格外亲切。又恰好使君无妇,罗敷无夫,沈阳解放第二年,二人便结为连理。小凤仙改名张洗非,做了四个孩子的继母。据其养子养女回忆,小凤仙此时虽已徐娘半老,但是却改不掉爱美的天性,常常穿着旗袍,在侧面别一张手帕招摇过市,家务的事情,却没有一样会做。如果饭菜吃着可口,便吃上一口;如果不可口,就自己去街上买。她的养子养女说小凤仙非常能“哄人”,也就是讨人喜欢之意,所以夫妇感情非常好。
梅兰芳听了小凤仙这番讲述,心有戚戚焉,他柔声安慰道:
“你的生活问题,我跟交际处商量一下,人民政府一定会照顾你的。”
“我觉得靠劳动吃饭最光荣。东北解放时,我进被服厂工作,以后一直在做保姆。”
梅兰芳宴请了小凤仙,离别时还送给她一笔钱。梅兰芳回北京后,又收到小凤仙来信,感激他古道热肠,慷慨援手,并告知她的近况:

蒙交际处李处长介绍,在东北人民政府机关学校当保健员。……我的前途光明,是经梅同志之援助,始有今天。
有道是“美人自古如名将,不许人间见白头”,小凤仙若非沦落到如此地步,又怎会现身人前,求取援助?俱往矣,那一段英雄美女情,那一场风花雪月事,留给后人许多谈资,也留下不少感慨:“只有悲剧才能给爱情镀金。”这条人间法则从未失效,蔡锷和小凤仙又何能例外!

小凤仙晚年,喜欢拉二胡和扭秧歌。闲暇的时候就常常拿着一张戎装军人旧照痴痴地观看,晚辈询问,她只说那是旧时的朋友。小凤仙的养子养女,都不知道她旧时候的身世。
小凤仙老年后患脑血栓与老年痴呆,公元1954年病故,享年五十有四。葬于沈阳皇姑区塔湾山林。小凤仙一生没有孩子,所以坟墓少人照料,坟墓搬迁后,她的墓在何处也就无从所知了。







欢迎光临 辽宁养老服务网 (http://bbs.lnylfw.com/) Powered by Discuz! X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