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互联网+养老”发展模式探析
在信息化时代,“互联网+”渗透到了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互联网+”通过大数据对中国老年人的生活习惯进行挖掘,线上线下互动为老年人提供丰富的养老服务,推进居家养老综合服务的规范化、制度化、便捷化、智能化,正是对李克强总理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互联网+”行动计划的有益探索。
面对快速到来的老龄化,仅凭养老机构有限的服务已难以满足不断增长的社会养老服务需求,发展“智慧养老”成为解决当前社会难题的方案之一,“互联网+居家养老”将形成新的商机。
当前,“互联网+”正瞄准养老产业。我国老年空巢家庭率已达50%,大中城市达70%,到2035年,老年人口将从2.12亿人增加到4.18亿人。面对快速到来的老龄化,全社会养老、健康服务需求在不断增长,在社会养老机构容量有限的背景下,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今天,一系列智能化设备让居家养老成为可能,发展“智慧养老”已经成为解决当前社会难题的方案之一。
不少地方政府已在探索智慧养老的试点工作。它们通过设立社区服务中心,引入信息化技术构建信息网,储存居家养老老年人的基本信息,并配有线上老年服务交互系统,通过在老人家中安装智能居家照护设备、远程健康照护设备、SOS呼叫跌倒与报警定位等,实现远程监控和管理。如老人意外跌倒后,呼叫中心和老人家属就会立即收到报警,相关救助可及时跟进。这一整套服务过程通过信息化手段整合在一起,形成的统计数据报告会逐月提供给政府,方便政府掌握老年人情况。
不只是政府,在看好夕阳红这一产业的情况下,不少商家也期望通过智慧养老产品的推广应用,打造“基于可穿戴设备的智慧养老”模式。比如智能手环智慧养老模式,该手环可以实现实时定位、紧急呼叫、自动报警、心率测量、健康管理等功能,并配有一款面向政府以及老人子女的智能手环管理软件,儿女则可通过该软件进行轨迹查询、围栏告警等,实时掌握老人的状况。
智能化设备可以把物联网、互联网和养老加起来,整体构成一个信息平台,降低居家养老的风险,为老人跌倒、身体健康监测等问题提供解决方案。比如老人摔倒时,因心脏、血压会突然变化,穿戴的智能设备会将接收到的异常数据信息在社区的电脑里面自动显现,子女、医护人员可以根据这些信息开展救助。
智能化设备的应用推动了智慧养老的发展。北京世纪城社区的照护中心通过智能化设备实时记录着老人们的活动状态,及时跟踪老人的身体情况,而且还建有一套特殊的“亲子”照护系统。老人在照护中心生活时,子女通过手机下载一个智能客户端软件,就可以和照护中心的智能系统连接起来,实时观测老人的生活和护理情况。每天傍晚,照护中心会把老人当天的用餐、睡眠、护理等方面的照护日志通过微信发送给老人子女,子女通过照护日志可以对护理情况进行评价和打分。
在发展智慧养老的过程中,老人的健康问题备受关注,不少机构通过智能化设备满足老人的健康需求,却忽略了他们日常起居方面的需求。以理发为例,社区内老人普遍反映剪发难的时候,智能手环的作用就无法体现
针对这一问题,也有部分社区推出以服务为主的“互联网+居家养老”。这些机构提供的服务从单纯的线上配餐到修脚理发、沐浴保洁等,将无偿与低偿、志愿服务与市场服务借助“互联网+”模式结合起来,老人通过主动拨打热线电话或一按铃的方式就可以享受服务。但在国务院参事马力看来,“互联网+居家养老”的关键在于智能化设备的应用,机构需要实时跟踪老年人的身体情况,以便在突发情况下能第一时间做出反应。“仅仅是通过大数据对接满足老人日常需求,但无法及时处理突发情况的居家养老模式,离真正的‘互联网+’还有不少距离。”马力说。从上述例子不难看出,“互联网+居家养老”作为新兴业态尚处于初级阶段,其培育发展仍然面临着诸多挑战。万磊认为,目前的智慧养老都在客户端发力,往往忽略了需求对接问题。而养老服务需要通过细化分析老年人多元化、多层次、多类型的需求,在养老领域推进“互联网+”,需要搭建信息开放平台、开发适宜老年人的可穿戴设备,还需要对传统业态养老服务进行改造升级,提供有针对性的养老服务产品。
除了需求对接的问题外,缺乏成熟的商业模式已成为行业痛点。由于养老产业具有公益性质,不少机构提供的服务是低偿甚至是无偿的,各机构普遍面临较大的生存压力。朝阳区社区服务中心负责人表示,为了解决理发难问题,中心通过承包的方式引进理发店,但理发店因运营压力难以持续运作,最后只能由社区服务中心在保持收支平衡的情况下聘请一位理发师,缓解老人理发难问题。“缺乏成熟的商业模式,智慧养老将成为一个概念。”该负责人说。
本文作者:余水工()
本文来源前瞻网,转载请注明来源!
欢迎光临 辽宁养老服务网 (http://bbs.lnylfw.com/) | Powered by Discuz! X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