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标题:
从古诗词里走出的地名,太美了! 2017-06-12 08:54
[打印本页]
作者:
惜晖
时间:
2017-6-12 16:49:55
标题:
从古诗词里走出的地名,太美了! 2017-06-12 08:54
中国人都有寻根观念。一个地方的地名和当地文化、家族传统相连。
曾有过这样一则新闻:一位台湾老兵让孩子回来寻根,孩子归来,却难以找到,原来这个地名早已消失。经过民政部门翻阅档案,才找到原来地名。这位老先生写信来感谢民政部门的同志,并说:‘你们经济发展得很好,建设也很好,但是地名请不要改。地名是我们回家的路标。’”
的确,地名在每一个中国人心中,就是一条回家的路。无论走多远,一听到故乡的名字,心头总会泛起一阵暖意。
古代地名君莫改,寻根问祖好识途。月是故乡明,越是故乡名。
我们在阅读古诗文时,也常常见到一些地名,颇有似曾相识之感。事实上,随着时代的更迭,中国许多城市都历经多次易名。诗文典籍中那些美丽的地名,不仅传承着地方特有的文化符号,也是我们心中,是我们的怀古之情,对中国河山的想象。
1
徽州(古)
——黄山(今)
欲识金银气,多从黄白游。
一生痴绝处,无梦到
徽州
。
——汤显祖《游黄山白岳不果》
如此有情怀的汤显祖,一辈子想去人间仙境,可做梦也没梦到人间仙境原来在徽州!可见,徽州的美让人难以想象…
青砖小瓦马头墙,回廊挂落花格窗,青山向晚盈轩翠,碧水含春傍槛流。
纵然你没去过徽州,脑海中也会浮现它的样子:白墙黑瓦,高低错落的马头墙,处处流水到人家……
这里孕育出独特的徽州文化:徽派建筑,徽商,徽菜,徽剧......徽州这个名字,早已深深与这方水土融合。
记得胡适先生晚年在回忆录中,开篇就写到“我是安徽徽州人…”可想而知,自己的故乡是这般山水氤氲的人间仙境,那是多么自豪的一件事,也不难看到胡适先生的思乡之情溢满字里行间。
1987年,徽州更名为黄山。黄山也很好,奇松怪石云海,但终不及“徽州”二字优雅有底蕴。更名后,我们的徽州记忆、徽州情结将从何处寻?
2
长安(古)
——西安(今)
北路古来难,年光独忍寒。
朔风侵鬓起,边月向眉残。
芦井寻沙到,花门度碛看。
薰风一万里,来处是
长安
。
——杨巨源 《送太和公主和番诗》
梦里长安,若为女子,定是容色倾城,恰似牡丹,娇媚又华贵,让人迷恋不已:若为男儿,定是温文如玉,犹如翠竹,风流倜傥,倾倒美人无数。
那个在长安街头喝酒的李白,酒到兴处,锦绣诗句从口中娓娓而出,醉了,蒙头就睡,天子召见也不去,醉醺醺的说:“臣是酒中仙!”余光中说李白:“酒入豪肠,七分化作月光。剩下的三分,啸成了剑气。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
梦里长安,有着月色未央,跌宕风流。千年前,那个梳着云鬓玉簪的美人,用轻纱的长袖,朦胧了古城月夜下的长信宫灯,醉了大唐几代人的笔墨。而今,怕是早已不复昔年风韵,那楼台烟雨,如今也只剩下重建后的“汉唐风光”,那股子气息,到底是找不到了。
“
长安
”这个名字,永远存在于中国人心头,化作一场关于盛唐的遥远的梦。
3
武陵(古)
——常德(今)
事外痴顽老,人中剩长身。
开颜时赖酒,闭口不言贫。
淡话常终夕,闲游动历旬。
渔翁偶相遇,疑是
武陵
人。
——陆游《寓叹》
说起武陵,可能有些人还不甚熟悉。但若说起桃花源,恐怕就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是所有中国人心中的一片乐土。
自古以来,先人们就留下了无数个脍炙人口的诗句,将武陵与桃花紧紧地连在一起。
王昌龄在《武陵开元观黄炼师院三首》中的“
先贤盛说桃花源,尘忝何堪武陵郡
”,裴迪在《送崔九》中的“
莫学武陵人,暂游桃源晨
”,李白在《当涂赵炎少府粉图山水歌》中的“
若待功成拂衣去,武陵桃花笑杀人
”、陆游在《小艇》中的“
清晓长歌何处去,武陵溪上看桃花
”等诗句,都在历史上赫赫有名。
但最有名的,还是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一位武陵的渔夫行船到桃花深处,突然发现一个洞。出洞后,“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从今以后,武陵桃花源便成为人们心中一缕明亮的光,人生纵有诸多不顺,那片纯净的桃花源永远是精神逃遁的乐土。只要桃花源在,不再惧怕黑暗。
可是如今,武陵之名不复存在,那片传说中的桃花源所在之地,改作“常德”。
4
浔阳(古)
——九江(今)
浔阳
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白居易《琵琶行》
浔阳,因其“南开六道,途道五岭,北守长江,运行岷汉,来商纳贾”,曾以中国的“四大米市”、“三大茶市”之一而著称于世。作为长江黄金水道上的历史重镇,浔阳城在两千多年的历史风风雨雨中,曾几度兴衰,几度浮沉。
万里长江门前过,千顷鄱湖屋边绕,奇秀匡庐似脊梁,甘棠南门是明眸。烟水浔城,湖光山色,落影缤纷,这是千古浔阳得天独厚的地理文化。
当时仕途不顺的白居易,被琵琶艺女曲折的命运所激动,发出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感叹。
如今,白居易和琵琶女相遇的浔阳,已经改名为“九江”。
九江,虽有“江到浔阳九派分”江水滔滔的壮阔,却终不及浔阳给我的“
陌生人相遇,惺惺相惜
”的感动。浔阳城在九江市民心中,依旧拥有着极其强烈的历史文化归属感。
5
姑苏(古)
——苏州(今)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
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张继《枫桥夜泊》
苏州有一个典雅的古称“姑苏”。姑苏既有园林之美,又有山水之胜,自然、人文景观交相辉映,加之历代文人墨客题咏吟唱,使姑苏成为名副其实的“人间天堂”。
一个秋天的夜晚,张继泊舟姑苏城外的枫桥下。落第的他心情沮丧,月落乌啼山,更添凄凉;满天清霜,又增寒意。对着江边隐约的枫树,江中闪烁的渔火,难以入眠。
千年的吴江水流淌,数不清多少荡气回肠,多少诗情画意,又有多少碎碎的纠葛、笑语与辛酸。
吴侬软语,江南水乡,姑苏城,不偏不倚,它,就在这里。
如今的姑苏已变为苏州,苏州也很美,却不及姑苏韵味悠长。诗中美丽的地名,都有我们的脚印,那是我们的来处。
6
燕京(古)
——北京(今)
日落把烛归,凌晨向
燕京
。
方陈五饵策,一使胡尘清。
——李白
提起燕国,可能很多人会脱口而出《天龙八部》。在金庸先生的这部武侠巨著中,慕容博、慕容复父子一生都在为光复大燕国而疲于奔命。
燕京这个名称正是来源于燕国。历史上,燕京的命名虽然屡有变动,而这个名称却使用得最为广泛。
在历史航道上走过三千年的燕京,从燕国蓟城经中都、元大都到明清北京直至今日,这期间几起几落,最终发展成一个全面开放的、现代国际第一流大都市。
纵然如今名字改了,我们也不会忘记来处,不会忘记曾经的燕京。
7
齐州(古)
——济南(今)
江通一柱观,日落望乡台。
客意长东北,
齐州
安在哉。
——杜甫《送舍弟频赴齐州三首》
济南作为我国历史最为悠久的古城之一,历史已远过千年,济南这个名字最初来源是因为它位于济水(河流)之南。
从隋朝到宋代,齐州这个名字陪伴了济南近700年。齐州,是“时来泉水濯尘土,冰雪满怀清与孤”的趵突泉;是“群山尾岱走东河,鹊华落星清照湖”的千佛山;是“玉轮滚滚无时已,珠颗涓涓尽日生”的珍珠泉;是“荷叶荷花何处好,红妆翠盖木兰舟”的新秋大明湖。
汩汩的泉水,滋养了这座城市和这座城市的居民几千年。波光粼粼的大明湖,也见证了这个老城的光辉与荣耀。只是不知,我们何时还能重见“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老城齐州?
8
琅琊(古)
——临沂(今)
环滁皆山也。望蔚然深秀,
琅琊山
也。山行六七里,有翼然泉上,醉翁亭也。翁之乐也。得之心、寓之酒也。更野芳佳木,风高日出,景无穷也。
游也。山肴野蔌,酒洌泉香,沸筹觥也。太守醉也。喧哗众宾欢也。况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太守乐其乐也。问当时、太守为谁,醉翁是也。
——黄庭坚《瑞鹤仙·环滁皆山也》
9
汝南(古)
——驻马店(今)
结客少年场。春风满路香。
歌撩李都尉。果掷潘河阳。
隔花遥劝酒。就水更移床。
今年喜夫壻。新拜羽林郎。
定知刘碧玉。偷嫁
汝南王
。
——徐陵《乌栖曲 二》
10
庐州(古)
——合肥(今)
积雨陂塘五月秋。送还留。且停舟。听我骊驹,歌彻上
庐州
。无柰绿窗眉锁恨,情脉脉,思悠悠。同乡翻作异乡愁。善谋猷。尽优游。不见闾阎,谈笑觅封侯。勋业此时都莫问。书有便,寄来不。
——舒頔《江城子·积雨陂塘五月秋》
11
大梁(古)
——开封(今)
千秋二壮士,烜赫大梁城。
——李白《侠客行》
12
石头城(古)
——南京(今)
瓜洲初见
石头城
,城下波涛与海平。
——苏辙《和子瞻金山》
13
京口(古)
——镇江(今)
京口
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王安石《泊船瓜洲》
14
临安(古)
——杭州(今)
临安
山中古石镜,曾照钱王冕服来。
天遣紫苔封里后,等闲不许别人来。
—— 张昱《临安访古(九首)·石镜》
15
广陵(古)
——扬州(今)
芍药樱桃两斗新。名园高会送芳辰。
洛阳初夏
广陵
春。
红玉半开菩萨面,丹砂浓点柳枝唇。
尊前还有个中人。
——苏轼《浣溪沙》
这些只代表一部分,当然也有些城市自建立以来,几千年都没改名,比如成都,洛阳,邯郸,是当地人的骄傲!
欢迎光临 辽宁养老服务网 (http://bbs.lnylfw.com/)
Powered by Discuz! X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