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标题: 何香凝:女杰养成术 人民艺术家 2017-07-12 16:17 [打印本页]

作者: 紫蝶    时间: 2017-7-13 17:50:31     标题: 何香凝:女杰养成术 人民艺术家 2017-07-12 16:17

人生是短促的,这句话应该促醒每一个人去进行一切他所想做的事。虽然勤勉不能保证一定成功,死亡可能摧折欣欣向荣的事业,但那些功业未遂的人,至少已有参加行伍的光荣,即使他未获胜,却也算战斗过。

在中国政治舞台上,何香凝作为国民党左派廖仲恺的遗孀,有很重要的社会影响。廖仲恺1925年遇刺身亡后,毛泽东、周恩来曾为撰写祭文。何香凝在1928年辞去国民党党内的职务后,将精力主要用来从事绘画创作。在她的女性受众中,有孙中山先生的遗孀宋庆龄女士。像1935年冬她为孙夫人颂寿所作的《松、竹、梅》图轴,以“岁寒三友”来表达高尚的志趣。

▲1949年,何香凝与宋庆龄在北京火车站

当日本侵华战争爆发后,何香凝从欧洲返回共赴国难,以绘画作为支援抗战的武器。目前仅见的一幅她在《救济国难书画展览会》上展卖的左派《竹菊图》,颂扬了中华民族坚强不屈的性格。对此,毛泽东在1937年致何香凝的信中,做了政治性的解读:
“ 先生的画,充满斗争之意,我虽不知画,也觉得好。今日之时,唯有斗争乃能胜利。先生一流人继承孙先生传统,苦斗不屈,为中华民族树立模范,敬仰奋兴者有全国民众,不独泽东等少数人而已。”

▲毛泽东与何香凝与宋庆龄在交谈

1878年何香凝出生于香港的富商家庭,她早年留学日本,受到近代日本画的影响,但她有中国传统文化做根基,借鉴中国传统绘画的精华,以女画家少有的刚健画风,受到画坛同仁和革命友人的青睐。

▲廖仲恺与何香凝


▲1987年廖仲恺诞生一百一十周年纪念邮票

20 世纪初年,清末“新政”引发了一股留学热潮,国内青年学子和有志之士为求取新知识与救国真理,纷纷东渡日本国留学。廖仲恺、何香凝伉俪也在此时赴日求学。何香凝先后在东京的女子师范学校和目百女子大学学习,其间加入了同盟会。1909年4月10日,已有两个孩子的何香凝考入东京本乡女子美术学校高等科,专攻绘画。当时,她除跟美术老师端管子川学习绘山水、花卉外,还每星期两次到日本帝室画师田中赖章家里学绘狮、虎等动物及日本画。

▲何香凝格外喜欢雄狮、猛虎题材,借以表达对中华民族觉醒的希冀。


▲《虎》 绢本设色 1910年此何香凝在辛亥年前作此画赠予黄兴


▲《虎》 1934年为经亨颐夫人祝寿所作

这两位教师“都很重视”这个中国女留学生,总是“很热心”地教她学绘画。廖承志后来指出:

“我的妈妈原来没有想到她竟然会画起画来的。……主要的问题是由当时孙中山提出的。孙中山要在国内组织武装起义,需要起义的军旗和安民布告、告示的花样,军用票的图案等等,因而需要有人搞图案,把它画出来。我母亲为此进了日本东京上野的美术学校,同时我父亲也怂恿她好好去学绘画。她就真正地学起来了。”
由此可知,何香凝与普通的留学生学画有所不同: 她立志学画不是以之作为将来谋生的职业和手段,而是为了中国民主革命斗争实践的需要。何香凝自己也回忆说:

“留日时我一面学习美术,一面一直都为孙先生照料秘密集会和通讯联络机关。为了筹划革命党人的起义事宜,很多准备工作都是在我家里部署的;起义部队所用的旗帜符号,有一些就是我在孙先生指导下描绘和刺绣缝制的。”

▲1916年4月9日,孙中山、廖仲恺、宋庆龄、何香凝等在日本举行“帝制取消一笑会”。

归国之后何香凝将画作用于赠礼、酬卖等用途,自辞去党内职务后,更将绘画作为维持生计、建立社交等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何香凝常将自己的作品做为礼物馈赠给友人,有社会人士、文人墨客、国民党官员还有诸多共产党员。何香凝用绘画形成了她庞大的交友圈,以此来支撑她的革命事业与理想。


▲“二次革命”失败后,何香凝全家亡命日本,此期间她为日本友人宫崎寅藏夫人绘此《菊》图。

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成果后,企图刺杀流亡日本的孙中山,幸得廖仲恺、何香凝和日本友人宫崎寅藏、头山满等襄助,保证了孙中山的安全。

▲《雪月松 》 1922年

何香凝回广州定居后,受到岭南画派高剑父等人画风的影响,这幅《雪月松 》是结合了具有日本画风格的岭南画派的绘画作风。


▲从1928年起至1950年的二十余年间,“何画柳题”几乎成为何香凝绘画、柳亚子赋诗的一种合作模式。


▲1928年 ,何香凝与陈树人、经亨颐合作此《松竹梅图》,于右任题字。

何香凝不违直言她以卖画换取粮食、钱财等基本生活物资。何香凝卖画的原因,为私是维持生活,而为公则是筹款救国。最早见何香凝卖画筹款的记录始于1921年与宋庆龄在“出征军人慰劳会”的义卖中,何香凝现场作画,协助义卖。


▲《菊》 1934年


▲《松竹梅》 1936年


▲《绿梅》 1943年


▲《竹菊图》

由她筹划举办的最具社会影响力的一次展览即1931年12月的“救济国难书画展览会”。有学者称这次展览是三十年代初规模最大、人数最多且继美展之后最具社会影响力的展览,在形式上兼具了展示与售卖的功能。当时的媒体报道资料显示,何香凝是此次展览取得极好的社会反映的关键。作品以低价义卖,甚至远低于一般润格费,展览最终所得义卖款项为二万余元,并按展览初衷为反日救伤工作费用。何香凝筹划的这次展览,无疑为她在政府官僚、文艺圈和社会上提升了更高的声望。行动魄力和已经具备的社会威望使得何香凝在展览中得到更多的拥护,这使以后有更多的人希望获得她的画作。


▲《山水图》 1910年


▲《月下小景》是何香凝早期作品中,较为典型的日本风格作品。


▲在这幅山水作品中何香凝借鉴了日本浮世绘风格的技法,使之装饰性的韵味更突显。


▲《芦雁图》 1929年

与政治权利和财富不同的是,文化资本不会随着朝代更迭而有所减少甚至丧失,其中的原因在于朝代的更替没有改变我们对传统精英的判断和衡量的准则。民国时期具有一定社会影响力的艺术家中也不乏有女性的身影。而何香凝的出现,依靠其已累积的文化声望,在其女性角色、民主革命与艺术历程之间找到一种相互交融的共存方式。


▲1934与王一亭合作《为谁来补破河山 》于右任题诗


▲与胡佩衡、吴镜汀等人合作《春山童趣》


▲与潘天寿合作《江淹浦畔》


▲与经亨颐合作《山水》

政治身份的确立是庇护何香凝艺术家身份的一个首要因素,而艺术家身份又为她在民主革命和妇女运动等社会活动中扩展了影响力。这前后的因果关系使何香凝在国内或海外,在国民党政府或地方上的各种交际往来中都享有一定高度的社会声望。何香凝的政治身份、社会活动与她的艺术创作三者之间存在着互动的关系。这也是民国时期何香凝这位女性艺术家身上所独有一种文化资本,她也通过这段特殊的历史时期在其日常生活和民革事业中有意识地运用着这些资本,以此拓展了自己在艺术史中更多的活动空间。


▲刘少奇题字祖国山河

20世纪的中国画家获得了前所未有的自由,绘画创作的目的也更为多元,但如何充分发挥绘画的认知作用,却成为一种挑战。何香凝作为国民党左派的元老和女权运动的领袖,是一个社会制度改革者,十分明确绘画在女性解放的过程中的功能,使其与现代中国的命运联系在一起。




作者: 紫蝶    时间: 2017-7-13 17:52:02

伟大的女性,伟大的先辈,永远怀念,致敬!!!




欢迎光临 辽宁养老服务网 (http://bbs.lnylfw.com/) Powered by Discuz! X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