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标题:
篆刻从临习到创作的步骤讲解 2016-12-24 10:35
[打印本页]
作者:
龙凤
时间:
2017-7-19 12:13:11
标题:
篆刻从临习到创作的步骤讲解 2016-12-24 10:35
一、汉印形式的习作
(一)集字作
这是习作的初级阶段,即在已临幕过的(未临亦可)汉印中找取几个计划要刻的字,抽出来重新组成一方新的印章,然后根据汉印构成的规律加以调整。注意集字时要求字体风格、笔画粗细、转折等基本统一、平匀、协调。
(二)仿作
模仿某一种类型的汉印风格字,稍微带有一点模仿性的创造,来补足无法在字书上查找的字,或是一时找不到同一风格的字,使之能凑合成一个新的印面。
(三)仿意
仿某一方汉印之意味,求其大意或其精神相似,不斤斤计较字的外形,不求与印字一模一样,有所取舍。
1、仿字形之意
根据汉印中某一字之形体结构,或笔法风格模仿之。
2、仿刀笔之意
汉印制作的方法有铸、凿、琢等,模仿某一制作方法而为之。这种方刀笔之意,仅是从笔画的用刀特点而发扬之,不计较与原印是否百分之百的相同,若仅计较于某处形似,反会伤其意。
3.仿外形之意
仿汉印之界、格、边、残等意,有图象边、瓦当纹、封泥边、秦汉界格、朱白文等样式。
二、汉印形式的创作
汉印形式的习作,仅是对汉印的字法结构、章法布局和刀笔等制作外表的形与意的某一方面的模仿。而创作,除了对汉印的仿意以外,还应具备印章的内容与外在形式的完美统一。
汉印形式的创作,它包括自己组织的内容和外在格式(如字法、章法、刀法等)构成诸方面的协调统一,即带有创作的性质,这也可以说是创作的初级阶段。若从创作的高级阶段来说,则要求对汉印的各种格式和字法能融会贯通,博采众长而自成一路,,形成自我的风格,并在刻制的过程中,通过刀表现作者的笔意、思想、感情和审美情趣,这种融合内容、形式、情感等各种因素的作品,某一方面像汉印,但却又不全像,更主要的是带有作者和时代精神。
下面介绍汉印形式创作的有关构成因素。
(一)内容的确定
印章内容在创作中占着较为重要的一面。若形式方面都完成得很美,而印章的内容不好,则有前功尽弃的危险。所以考虑内容时要注意有思想内容,并健康向上,同时考虑到印章的形式构成,最好字数越少、越精练越好。,以及字的笔画繁简等,以便容易求的各字间的统一协调,使内容与形式达到相互和谐,相得益彰。
印章内容或范围主要有姓名印、书画印、收藏印、斋馆印、词句印等。
(二)形式的构成
1、文字的统一
在印面上应要求书体的统一,在同一种书体中要求风格的统一。
2、章法的构成
(1)内容与形式的统一:在根据内容选择何种形式、何种书体时,要考虑到相应的协调统一,以求的形式为内容能得到更充分深入的表现,内容也因形式得到更好的发扬。这就是内容与形式得到完美的统一,得到相得益彰的效果。
(2)多样的变化与统一:汉印的章法构成中,在平匀中求的变化,在变化中求的统一。汉印的章法变化是多样的。在线条上有粗细、长短、方圆、曲直等变化;在分布上有朱白、疏密等变化;在方法上有横竖、正斜、转折等变化;在趣味上有巧拙、苍秀、藏露等变化等等。在这些变化中,有的是取对比而协调既对立又统一的规律;有的则采取渐变而取得协调。如为达到匀称目的,常使疏者加密、密者减画成疏;增长与缩短线条;盘错、借并、朱换白等手法。
(3)界、边、格的的合理运用:界、边、格是章法构成中的组成部分,是章法中最重要的辅助手段。运用得好,则可以锦上添花,或化板为活;运用得不好,则会阻碍章法的合理构成,甚至变得分散或多余。
界,是指划分字与字之间,或行与行之间的界线。界的作用是区分和联接各字之间的关系。界线的宽窄要根据字间关系而定,处理得好,可印中各字得到紧密团聚之效;处理不好,过宽或过窄,会使全印分散或挤成一团,面目不清。
格,就是字与字之间相互交叉的界线。其作用首先表现在它自身线的交叉而形成的团聚作用;其次它可以起到各字间不太统一的协调作用。
边,就是印文靠外围一边的界线。白文印是靠边的红线为边,朱文印则另加红线为边。边有单边、双边、厚边、封泥边、盘龙边等。边的作用是收栏印中各字,使之能统一团结,与界、格常常相互结合使用。在运用时,应从整体团结效果出发,使之与印中各字能互为补充,不可使边在印面上过分突出,容易使印面呆板。
3、印稿的斟酌
印稿的好坏,决定了印章创作是否成功的关键。
(1)草稿:要求印文统一而又有变化,全印各字能相互照应,相互团结。
(2)改稿:多次反复、比较、修改,择其优者用之。
(3)定稿:要求在章法变化稳妥的墓础上,注意字与字之间和笔画与笔画之间的气势连贯和笔情墨趣。
(三)刀笔的表现
刀法熟练,能充分表达作者在印稿中的意图和审美情趣.笔意通过刀意来表现,更为丰富;刀意中有笔意的内功,而使之更具有含蓄的美。总之是刀中有笔,刀耕石开,刀笔石结合,融为一体,互为生发,方能产生篆刻艺术中所特有的“金石味”。
1、笔意与用刀
篆刻中,笔情墨趣是通过用刀来传达和表现的,用刀是对笔书写印文的再现和提高。
(1)直传其笔:用刀不重视刀的个性与特点,而是以传达笔书之意为主要目的的。
(2)刀传其笔:这种作品中的笔画可见其笔情墨趣,但偶尔也可见其用刀痕迹。
(3)有刀有笔:保持刻的特点,同时还要在刻中表达出用刀的效果,以及刻的刀痕流露的效果,笔中藏刀,刀中藏笔,相互结合,相互补充。
2.刀味与石味
刀味是刻刀在印材上刻划线条时的一种产物。它具有刀的痕迹和用刀的力度,以及执刀者运刀中所传达的具有思想感情和审美等趣味。这种趣味同时也具有印材的属性美,故也可说是石味美。
刀味、石味,是由这门艺术的客观物质所决定的,同时也是这门艺术的重要特点之一。
(1)刀味的产生:由于执刀方法多样,发挥力度不一,入刀方向与角度不同,以及制作修饰等,从而产生在印面上的不同刀法与效果。
(2)石味的把握:石质印材,产地不同,其石质也各有特点。在下刀之前,石之物理性能,使刀与石的接触中,因材而异,随机应变,灵活施刀,得心应手。同时还要有能力驾驭处理意外滑刀或错刀,审时度势,随机利导,化破为整,化错为正,使之成为奇异之笔。
3、刀、笔、石、人的统一
印石上以笔书字,以刀刻字,这皆假于人手。刀、笔、石均系无生命之物,结合具体作品,而可产生新的生机勃勃、气象万千的境象,并赋以艺术之生命,这主要依赖作者的刀法熟练程度,笔书内功等艺术修养的水平而定。
三、提高与修养
创作的入门较易,但提高确要花很多的时间,甚至是终生为之.创作的提高,主要有以下途径。
(一)印内求印
狭义的印内求印是以汉印为素材,对汉铸印加以临习与研读,以此为基础,对汉代玉印、凿印也应有所认识,然后对汉印中有特色的,但又不完美的印章进行研读,取其精华,弃其糟泊,最后做到对汉印的形与其内在规律及特点融会贯通,能自由地创作这类形式或的风格的汉印。
广义的印内求印是从汉印以外的印章中去探寻异同,求其营养补充.从纵的方向来看,它包括上至春秋战国的古玺印,下至隋唐宋元明等官私印等。从横的方向看,有封泥、砖文、瓦当、陶文、漆印等都是一些宝贵的学习资料。
(二)印外求印
1.文字与书法
入印的文字书体是多种多样的,择定一种,认真研读、临习,融汇到自已的印章创作中去。另外从某一种文字也可受到启发加以发展,吸收入印,则可成为另一种风格。
2.史论知识
直接的如沙孟海《印学史》、刘云《篆刻美学等,间接如艺术史、美术史、文化史等。
一切文学艺术都是文化中一个组成部分,其表现形式虽各异,但其理相通,其艺术创作的手法和意境方面,都会给予有形的和无形、直接的和间接的帮助和影响。
3.文化修养
文化修养,是篆刻创作必不可少的基石,是提高篆刻创作的催化剂。无论刻印的技巧如何熟练,如果没有其他文化修养,或修养不高,就不可能形成自己独特的具有强烈感染力的个人风格的作品。
(三)印如其人
一件篆刻作品,是篆刻家的人的道德品质、政治思想、文化修养、专业技巧、审美情趣的综合表现,故有“印如其人”之说。
1. 人品与印品
人品,指人的思想品质与道德修养,也指篆刻家的品格、思想意识、文化修养、创作态度、生活态度、专业技巧的,总和。印品,就是在篆刻作品中蕴藏着的某些标志人的精神气质的东西。人品通过作品体现出来,人的思想、性格、感情、爱好都会无形地、不知不觉地影响到作品的精神面貌和品格。
2. 生活的广度与深度
提高篆刻的创作水平,要加强文化与品德修养,不仅限于闭门读书,还须到社会的大生活中去陶冶,较广泛地接触生活面,生活面广、经历丰富,这是我们思想活跃的基础,也是创作的契机所在。生活的深度,即使对生活中的某一点,自己修身养性以及和专业有关方面的深入,和对社会生活本质的认识。
生活在这个时代的篆刻家和爱好者,他必须是这个时代生活中的一分子。他必须关心国家和民族,热爱先人留下来的优秀传统,也必须热爱自己的祖国。如果是自私自利、目光短浅、品格低下、思想后进的人,他的作品必然不能表现我们这个时代朝气蓬勃、奋发向上的主流。
3. 不断学习、不断进取
不断与社会生活有着广泛而深入的接触,不断思考研究,不断学习提高,就可以不断改变我们头脑中落后的一面,面向传统,取法今人,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思想和技巧等修养,跟随时代步伐不断前进。对于篆刻作品的水平也会在不断实践中,不断地提高与发展。
一、汉印形式的习作
(一)集字作
这是习作的初级阶段,即在已临幕过的(未临亦可)汉印中找取几个计划要刻的字,抽出来重新组成一方新的印章,然后根据汉印构成的规律加以调整。注意集字时要求字体风格、笔画粗细、转折等基本统一、平匀、协调。
(二)仿作
模仿某一种类型的汉印风格字,稍微带有一点模仿性的创造,来补足无法在字书上查找的字,或是一时找不到同一风格的字,使之能凑合成一个新的印面。
(三)仿意
仿某一方汉印之意味,求其大意或其精神相似,不斤斤计较字的外形,不求与印字一模一样,有所取舍。
1、仿字形之意
根据汉印中某一字之形体结构,或笔法风格模仿之。
2、仿刀笔之意
汉印制作的方法有铸、凿、琢等,模仿某一制作方法而为之。这种方刀笔之意,仅是从笔画的用刀特点而发扬之,不计较与原印是否百分之百的相同,若仅计较于某处形似,反会伤其意。
3.仿外形之意
仿汉印之界、格、边、残等意,有图象边、瓦当纹、封泥边、秦汉界格、朱白文等样式。
二、汉印形式的创作
汉印形式的习作,仅是对汉印的字法结构、章法布局和刀笔等制作外表的形与意的某一方面的模仿。而创作,除了对汉印的仿意以外,还应具备印章的内容与外在形式的完美统一。
汉印形式的创作,它包括自己组织的内容和外在格式(如字法、章法、刀法等)构成诸方面的协调统一,即带有创作的性质,这也可以说是创作的初级阶段。若从创作的高级阶段来说,则要求对汉印的各种格式和字法能融会贯通,博采众长而自成一路,,形成自我的风格,并在刻制的过程中,通过刀表现作者的笔意、思想、感情和审美情趣,这种融合内容、形式、情感等各种因素的作品,某一方面像汉印,但却又不全像,更主要的是带有作者和时代精神。
下面介绍汉印形式创作的有关构成因素。
(一)内容的确定
印章内容在创作中占着较为重要的一面。若形式方面都完成得很美,而印章的内容不好,则有前功尽弃的危险。所以考虑内容时要注意有思想内容,并健康向上,同时考虑到印章的形式构成,最好字数越少、越精练越好。,以及字的笔画繁简等,以便容易求的各字间的统一协调,使内容与形式达到相互和谐,相得益彰。
印章内容或范围主要有姓名印、书画印、收藏印、斋馆印、词句印等。
(二)形式的构成
1、文字的统一
在印面上应要求书体的统一,在同一种书体中要求风格的统一。
2、章法的构成
(1)内容与形式的统一:在根据内容选择何种形式、何种书体时,要考虑到相应的协调统一,以求的形式为内容能得到更充分深入的表现,内容也因形式得到更好的发扬。这就是内容与形式得到完美的统一,得到相得益彰的效果。
(2)多样的变化与统一:汉印的章法构成中,在平匀中求的变化,在变化中求的统一。汉印的章法变化是多样的。在线条上有粗细、长短、方圆、曲直等变化;在分布上有朱白、疏密等变化;在方法上有横竖、正斜、转折等变化;在趣味上有巧拙、苍秀、藏露等变化等等。在这些变化中,有的是取对比而协调既对立又统一的规律;有的则采取渐变而取得协调。如为达到匀称目的,常使疏者加密、密者减画成疏;增长与缩短线条;盘错、借并、朱换白等手法。
(3)界、边、格的的合理运用:界、边、格是章法构成中的组成部分,是章法中最重要的辅助手段。运用得好,则可以锦上添花,或化板为活;运用得不好,则会阻碍章法的合理构成,甚至变得分散或多余。
界,是指划分字与字之间,或行与行之间的界线。界的作用是区分和联接各字之间的关系。界线的宽窄要根据字间关系而定,处理得好,可印中各字得到紧密团聚之效;处理不好,过宽或过窄,会使全印分散或挤成一团,面目不清。
格,就是字与字之间相互交叉的界线。其作用首先表现在它自身线的交叉而形成的团聚作用;其次它可以起到各字间不太统一的协调作用。
边,就是印文靠外围一边的界线。白文印是靠边的红线为边,朱文印则另加红线为边。边有单边、双边、厚边、封泥边、盘龙边等。边的作用是收栏印中各字,使之能统一团结,与界、格常常相互结合使用。在运用时,应从整体团结效果出发,使之与印中各字能互为补充,不可使边在印面上过分突出,容易使印面呆板。
3、印稿的斟酌
印稿的好坏,决定了印章创作是否成功的关键。
(1)草稿:要求印文统一而又有变化,全印各字能相互照应,相互团结。
(2)改稿:多次反复、比较、修改,择其优者用之。
(3)定稿:要求在章法变化稳妥的墓础上,注意字与字之间和笔画与笔画之间的气势连贯和笔情墨趣。
(三)刀笔的表现
刀法熟练,能充分表达作者在印稿中的意图和审美情趣.笔意通过刀意来表现,更为丰富;刀意中有笔意的内功,而使之更具有含蓄的美。总之是刀中有笔,刀耕石开,刀笔石结合,融为一体,互为生发,方能产生篆刻艺术中所特有的“金石味”。
1、笔意与用刀
篆刻中,笔情墨趣是通过用刀来传达和表现的,用刀是对笔书写印文的再现和提高。
(1)直传其笔:用刀不重视刀的个性与特点,而是以传达笔书之意为主要目的的。
(2)刀传其笔:这种作品中的笔画可见其笔情墨趣,但偶尔也可见其用刀痕迹。
(3)有刀有笔:保持刻的特点,同时还要在刻中表达出用刀的效果,以及刻的刀痕流露的效果,笔中藏刀,刀中藏笔,相互结合,相互补充。
2.刀味与石味
刀味是刻刀在印材上刻划线条时的一种产物。它具有刀的痕迹和用刀的力度,以及执刀者运刀中所传达的具有思想感情和审美等趣味。这种趣味同时也具有印材的属性美,故也可说是石味美。
刀味、石味,是由这门艺术的客观物质所决定的,同时也是这门艺术的重要特点之一。
(1)刀味的产生:由于执刀方法多样,发挥力度不一,入刀方向与角度不同,以及制作修饰等,从而产生在印面上的不同刀法与效果。
(2)石味的把握:石质印材,产地不同,其石质也各有特点。在下刀之前,石之物理性能,使刀与石的接触中,因材而异,随机应变,灵活施刀,得心应手。同时还要有能力驾驭处理意外滑刀或错刀,审时度势,随机利导,化破为整,化错为正,使之成为奇异之笔。
3、刀、笔、石、人的统一
印石上以笔书字,以刀刻字,这皆假于人手。刀、笔、石均系无生命之物,结合具体作品,而可产生新的生机勃勃、气象万千的境象,并赋以艺术之生命,这主要依赖作者的刀法熟练程度,笔书内功等艺术修养的水平而定。
三、提高与修养
创作的入门较易,但提高确要花很多的时间,甚至是终生为之.创作的提高,主要有以下途径。
(一)印内求印
狭义的印内求印是以汉印为素材,对汉铸印加以临习与研读,以此为基础,对汉代玉印、凿印也应有所认识,然后对汉印中有特色的,但又不完美的印章进行研读,取其精华,弃其糟泊,最后做到对汉印的形与其内在规律及特点融会贯通,能自由地创作这类形式或的风格的汉印。
广义的印内求印是从汉印以外的印章中去探寻异同,求其营养补充.从纵的方向来看,它包括上至春秋战国的古玺印,下至隋唐宋元明等官私印等。从横的方向看,有封泥、砖文、瓦当、陶文、漆印等都是一些宝贵的学习资料。
(二)印外求印
1.文字与书法
入印的文字书体是多种多样的,择定一种,认真研读、临习,融汇到自已的印章创作中去。另外从某一种文字也可受到启发加以发展,吸收入印,则可成为另一种风格。
2.史论知识
直接的如沙孟海《印学史》、刘云《篆刻美学等,间接如艺术史、美术史、文化史等。
一切文学艺术都是文化中一个组成部分,其表现形式虽各异,但其理相通,其艺术创作的手法和意境方面,都会给予有形的和无形、直接的和间接的帮助和影响。
3.文化修养
文化修养,是篆刻创作必不可少的基石,是提高篆刻创作的催化剂。无论刻印的技巧如何熟练,如果没有其他文化修养,或修养不高,就不可能形成自己独特的具有强烈感染力的个人风格的作品。
(三)印如其人
一件篆刻作品,是篆刻家的人的道德品质、政治思想、文化修养、专业技巧、审美情趣的综合表现,故有“印如其人”之说。
1. 人品与印品
人品,指人的思想品质与道德修养,也指篆刻家的品格、思想意识、文化修养、创作态度、生活态度、专业技巧的,总和。印品,就是在篆刻作品中蕴藏着的某些标志人的精神气质的东西。人品通过作品体现出来,人的思想、性格、感情、爱好都会无形地、不知不觉地影响到作品的精神面貌和品格。
2. 生活的广度与深度
提高篆刻的创作水平,要加强文化与品德修养,不仅限于闭门读书,还须到社会的大生活中去陶冶,较广泛地接触生活面,生活面广、经历丰富,这是我们思想活跃的基础,也是创作的契机所在。生活的深度,即使对生活中的某一点,自己修身养性以及和专业有关方面的深入,和对社会生活本质的认识。
生活在这个时代的篆刻家和爱好者,他必须是这个时代生活中的一分子。他必须关心国家和民族,热爱先人留下来的优秀传统,也必须热爱自己的祖国。如果是自私自利、目光短浅、品格低下、思想后进的人,他的作品必然不能表现我们这个时代朝气蓬勃、奋发向上的主流。
3. 不断学习、不断进取
不断与社会生活有着广泛而深入的接触,不断思考研究,不断学习提高,就可以不断改变我们头脑中落后的一面,面向传统,取法今人,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思想和技巧等修养,跟随时代步伐不断前进。对于篆刻作品的水平也会在不断实践中,不断地提高与发展。
欢迎光临 辽宁养老服务网 (http://bbs.lnylfw.com/)
Powered by Discuz! X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