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世襄藏品“道光官模子蝈蝈葫芦三具”
在写作传记《人在漩涡——黄苗子与郁风》时,我第一次从这对夫妇那里听说了王世襄的一些故事。他的这座四合院是父亲置下的家产,为三进院。1957年以前,中院只有他一家居住。反右风雨的前夕,王世襄结识了黄苗子。当时,黄苗子郁风一家住在东单栖凤楼一座小院,同住的先后有吴祖光一家、音乐家盛家伦、北京电影制片厂制片主任戴浩一家、音乐家邬析零一家。楼下的一间大厅和两间侧室,曾由吴祖光介绍,成为上海《新民报晚刊》驻北京办事处,这样,《新民报晚刊》的总经理陈铭德、邓季惺夫妇也经常来此旅居。在反右开始之后,这座小院被视为不可容忍的、让人生疑的右派文人相聚的场所。一位文化部主持反右运动的副部长,曾直接明确地说不能让这样一批人再住在一起。这样,黄苗子郁风一家便准备另搬他处。正在这时,他们认识了王世襄。无法更改的性情难以想象,没有朋友间的相聚,没有文化的切磋,这样一些文人的生活还有什么意义?
上海博物馆明清家具展馆
他们不得不随着潮流贬低文化的价值,不得不高呼口号以表示自己已经与过去告别。甚至有些人也真的认为自己的兴趣、爱好是毫无价值的,是与革命相对立,是自己身上耻辱的标志。在这种情况下,抛弃旧我也就不再是一件艰难的事情。他们乐于这样做。而且,惟恐别人不允许自己这样做。上海博物馆明清家具展馆
有这样一种深藏的愿望,恰恰表明他们无论如何变化,无论如何跟随时代,但骨子里永远保留着对文化的热爱。上海博物馆明清家具展馆
王世襄的小院再也没有了往日的气氛。先是黄苗子郁风夫妇被关押进秦城监狱达七年之久,他们的孩子工作的工作,下乡的下乡,可以说家不成家。一段时间里,王世襄夫妇也前往外地的五七干校劳动。这时,街道安排其他几家居民搬来居住。私家小院顿时成了一座大杂院,里面陆续搭起一间间小屋,作为厨房或者储藏间。原有的宽敞一下子显得嘈杂拥挤,旧日格局与气氛不复存在。在文化被践踏的年代,私有财产同样失去了本来的神圣,反倒被视为耻辱与罪恶。这对王世襄实在是另外一种不幸。欢迎光临 辽宁养老服务网 (http://bbs.lnylfw.com/) | Powered by Discuz! X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