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标题:
何海霞:20世纪中国最大的庙堂山水画家
[打印本页]
作者:
zxcvb
时间:
2017-8-20 18:14:15
标题:
何海霞:20世纪中国最大的庙堂山水画家
私享艺术
2017-08-20 11:43
何海霞(1908.9—1998.8)原名何瀛,满族,北京人。擅长中国画。1934年拜张大千为师,随同入川作画。1936年曾与齐白石、于非音、张大千举办四人作品联展。1956年后历任西北美术家协会画师、陕西省国画院副院长,中国国家画院专业画家。作品有《华山》、《大地长春》、《晴峦暖翠图》、《天开图画》等。出版有《何海霞画集》等。
凌云健笔意纵横
文/潘絜兹
如果举行山水画竞技,何海霞先生无疑可以获得全能冠军;至少我要诚心诚意的投他一票。
海霞的全能表现在:他可以放笔作寻丈巨嶂长卷,游刃有余,绝不枯竭;也可以收笔作寸縑尺楮,而得千里之势。
他可以泼墨大写,气势磅礴;也可以重彩工笔,金碧辉煌。
他可以使墨如彩;也可以使彩如墨。
他可以千笔万笔不觉其多;也可以两笔三笔不觉其少。
他可以追荆(浩)、关(仝)、李(成)、范(宽)之精严;也可以比八大、石涛之放逸。
他可以临摹古迹,落笔乱真;也可以自出机抒,一空依傍。
他可以冶南北于一炉;也可融东西为一体。
他可以优入古人法度而具现代精神;也可以用现代手法而不隳传统。……如此等等。
海霞确实是当代画坛的奇才。他画路宽,风貌多变。看他的画是一种美的享受,看他作画,更可大饱眼福。他手里一支笔,就是赶山鞭,三山五岳,听他驱遣。我不知道他心里装得多少山山水水,随笔拈来,都成妙景。吴道子画三百里嘉陵山水一日而毕,海霞也有这本领。一个七十多岁的老人了,病病歪歪的,作起画来竟有这个劲头,这也是一奇。
一般山水画家只能在有限的文人画范围内翻笔墨跟头,而海霞不是。他是从整体上把握了院体画、民间画、文人画的笔墨技法而耍枪弄棒的。这不难理解。因为他出身贫寒,是北京琉璃厂这所社会大学培育出这位奇才的。他有幸接触许多古代名家字画,而且得到临摹的机会。这个嗜画如命的小伙子是以学习的虔诚认真对待的。他加意揣摩,临到可以乱真的程度,从而扎扎实实地学到了全套传统笔墨功夫。
但他不满足,还渴望得到名师指授。说来也巧,三十年代,画家张大千来北京开画展,海霞出于仰慕,画了幅山水送他,把画中高士画成大千先生的模样,美髯飘拂风度潇洒,神情逼真。张胡子大为赏识,欣然收他为弟子。自此海霞跟随这位名师走南闯北,遍游名山大川,由法古人进而师造化。他在和大千先生朝夕接触中使他领悟到一个艺术家应有的识见、学养、气度、胸怀,绝不只是技艺,他的山水画终于走出了自己的路,既和古人、和师门有血缘关系,而面目还是何海霞。不是名师门下必定出高徒,而是高徒悟性超凡,传得了真经。
新中国成立后,海霞长期在西安工作,和赵望云、石鲁等画家一道深入生活,满怀激情地用画笔歌颂祖国壮丽江山和社会主义建设。思想的变化带来了艺术的开拓,他突破了旧传统的藩篱,进入山水画创作的新天地。赵望云的朴实和石鲁的旷悍也揉进了他原来的潇洒典雅的画风之中,体现了时代精神,成为长安画派的创立人之一。如果不在这块有着古老文明和壮阔河岳的八百里秦川扎根,和人民同心共命,海霞笔下的山水何能如此深沉感人,体现出民族的、乡土的、时代的精神,成为又一代开宗立派的山水画大师呢!
燕人何海霞回到北京完成了自我,并把许多黄钟大吕金碧辉煌的山水画悬挂在了首都的各大庙堂,他因此成为20世纪中国最大的庙堂山水画家。
许多熟悉何老的人都会提到1984年何老被国家有关部门正式从西安调回北京以后,艺术生命衰年勃发,创造力井喷的现象。那确实是何海霞生命中最意气风发的一段时光。事实上时间还可以往前延伸几年,延伸到1976年。那一年他应文化部及各部委之邀,赴北京为人民大会堂、中南海、钓鱼台国宾馆及各大饭店创作了多幅巨帧山水画。从那一年开始,他的主要生活与创作的时间都已经北移京师。在这些年里,他创作了《大地长春》、《爱我河山》、《大地一统锦绣山河》等宏篇巨构,吞吐山川、气势磅礴、金碧辉煌、意境阔远,表现出拥抱时代的大视野、大气象、大格局。
北京美术界和中央有关部门恰恰是看到了何海霞的这种大手笔大气魄,才正式在1984年将他调至中国国家画院的前身中国画研究院。从1976年实际调入北京,到1984年正式成为国家画院的画师,是何海霞先生艺术生命的金色晚年的灿烂绽放。他也受到了北京美术界、政界的欢迎,受到了北京各大“庙堂”的欢迎,成为北京各个“庙堂”(如中南海、钓鱼台、北京饭店、京西宾馆、人民大会堂等举行重大国事活动的场所)之间最为活跃的老画师。他为这些代表国家形象和尊严的空间绘制了许多巨幅山水画,或青绿,或金碧,皇图壮丽,帝舆辉煌,天高地迥,神州一统。大治盛世之年,中国找到了这么一位硕果仅存的庙堂山水画家。
何海霞的自我是一定要同北京这座大一统的帝都重叠的。他生于北京,学画从宋代院体入手,于青绿山水与界画尤具慧心,入于大风堂,师从张大千,而大千先生恰恰又是20世纪山水画巨擘中最有庙堂气息的。何海霞个人灵根中具有这样的秉赋,使他不会坠入文人画的小天地。他师古人,师老师,已然在向着一个朦胧的方向前进,但看不清楚。改朝换代的政局丕变,带给何海霞戏剧性的人生。他被抛在了大西南,又只身飘零到西安,被赵望云、石鲁发现,成为“长安画派”的重要成员。从此乐不思蜀地在陕西滞留30年。这是一个极其重要的时期。没有这个时期,何海霞顶多是个“小张大千”。有了这个时期,“长安画派”的创作思想与艺术追求,便成了何海霞的硬约束,成为他必须要重新认识和学习的美学规范。他深入山川,深入生活,使自己及时地跟上时代步伐,从而逐渐地超越大风堂,与乃师张大千拉开了距离。
当历史的车轮转到1976年的时候,国家由乱转治,经济复苏,文艺复兴,重新定位与寻找一个泱泱大国的文化形象,而何海霞也正好完成了他的一切准备,只等待着一纸诏书便可“万里奉王事”。这一年何海霞68岁。这一年在江湖上浪迹数十年的燕人何瀛,青春作伴,快意还乡。他一生的学习、师从、颠沛似乎都是为了这一刻。燕人何海霞回到北京完成了自我,并把许多黄钟大吕金碧辉煌的山水画悬挂在了首都的各大庙堂,他因此成为20世纪中国最大的庙堂山水画家。节选自王鲁湘《何海霞:新庙堂山水的代表性画家》
欢迎光临 辽宁养老服务网 (http://bbs.lnylfw.com/)
Powered by Discuz! X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