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标题:
周恩来关爱知识青年 读者报 2017-09-02 17:46
[打印本页]
作者:
华忠
时间:
2017-9-4 16:13:42
标题:
周恩来关爱知识青年 读者报 2017-09-02 17:46
周恩来接见知识青年
周恩来十分关心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工作,他身体力行、心系知青,为他们的妥善安置和健康成长,付出了无数的心血。
亲自培养和宣传先进典型人物
在回乡、下乡知识青年中间,曾涌现出一批先进人物。周恩来高兴地赞叹说:“天涯处处有芳草,祖国处处有英雄”。
这其中,最有影响的人物当属邢燕子、董加耕。他们获得的成功和声誉,是同毛泽东、周恩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支持、鼓励,以及报刊的大力宣传分不开的。
1964年12月20日至1965年1月4日,第三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在北京举行,先进知青代表邢燕子、董加耕当选为本届全国人大代表。
12月26日是毛泽东71周岁生日,根据过去毛泽东提出并经中央政治局做出的“不准祝寿”的决定,在周恩来的主持下,只邀请了参加“三届人大”的十几位知名人士,用毛泽东的稿费在人民大会堂设便宴祝贺,邢燕子、董加耕这两位知青带头人也在其中。那天,周恩来把他们安排在毛泽东的左右两侧。席间,毛泽东与他俩亲切交谈,亲自为他俩夹菜助餐。此殊荣见诸报端,立刻在广大知青中引起了强烈反响,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应。
重视对下乡青年的业余教育
周恩来历来关心和重视对下乡知青的教育问题,为满足下乡知青的学习要求,倡导城市开办劳动后备讲习所,鼓励农村推广业余教育,试办耕读学校。
旅大市(今大连市)沙河区香炉礁街道组织城市不能升学就业的青年参加劳动后备讲习所,周恩来肯定了他们的经验,倡导各地举办。他指出:对下乡青年要体现“国家关心,负责到底”的精神,就应当从城市开始,从他们下乡以前抓起。实践证明,劳动后备讲习所使青年经过训练,带政治、带文化、带技术下乡,起了积极作用。
按照周恩来的指示,对于下乡青年的业余教育问题,每次安置工作会议都专题讨论研究,每次发文都提出新的要求。
为总结试办半农半读的经验,1966年3月23日至4月7日,中央安置城市下乡知识青年领导小组召开了一次办学经验交流会。4月29日,国务院批转了《会议纪要》,指示:安置工作部门要把业余教育抓起来,以便加强对下乡、在乡知识青年的政治思想和生产技术教育,尽快地把他们培养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力量,更好地发挥他们的作用。
总要挤出时间看望下乡青年
周恩来日理万机,每天要操劳那么多国家大事,却时刻惦记着知青们的许多平凡小事,体贴入微、关怀备至。而且在百忙之中,他总要挤出时间来看望下乡知识青年,接见知青代表,与他们促膝谈心。
1965年7月5日,周恩来出国归来,不顾劳累,特地到新疆石河子垦区视察,并看望了上海青年连,与他们亲切交谈。
周恩来问了大家自愿下乡的情况,当得知他们都是冲破重重阻力来到新疆时,连连赞许“不容易啊!”周恩来又问了共青团的活动开展情况,指示大家要把团的活动搞起来。谈到家庭出身时,周恩来告诉大家,出身于剥削阶级家庭和有复杂社会关系的人,都要看他现在的表现和立场。一个人的出身不能选择,但前途是可以选择的。周恩来还勉励大家,努力学习毛主席著作,学习农业科学技术知识,鼓励大家树立远大的理想,把毕生献给祖国边疆的建设。
那一年,周恩来在接见出席全国安置工作会议的代表时,还问在座的一位河北省副省长说:你去看过下乡青年没有?应该去看望嘛!我有机会还要去呐!不久,周恩来到河北省去参加一个会议,在天津车站同那位副省长一见面,头一句话就问:你去看过插队青年了没有?回答说:去了。周恩来高兴地笑了。(来源|《知青心中的周恩来》 作者|侯隽)
欢迎光临 辽宁养老服务网 (http://bbs.lnylfw.com/)
Powered by Discuz! X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