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标题:
书画用纸的发展和演变 2017-09-08 07:58
[打印本页]
作者:
龙凤
时间:
2017-9-8 09:51:25
标题:
书画用纸的发展和演变 2017-09-08 07:58
中国造纸术已经发明了几千年,造纸技术一直在改变和进步。尤其是用于书法和国画的宣纸更是考究。那么古代字画和今天用纸有什么区别呢?发展和演变的历程是什么样子呢?
麻纸是在宣纸之前诞生的,唐代之前的主要书画用纸就是麻纸。
宣纸主要原料为青檀树皮和稻草,另可少量加入楮、桑、竹、麻等。麻纸主要原料为山麻纤维、构树皮、桑皮、龙须草等。宣纸为白色,较细腻。麻纸差不多为褐色(原料颜色)或偏绿色或偏黄色,表面较粗糙,有麻纤维。生宣洇的很厉害,生宣进一步加工可得不洇的熟宣和洇的较慢的半生熟宣。
麻纸虽是生纸,但介于生熟之间,洇的不是很厉害,和半生熟宣纸相比,稍偏生。
宣纸分生纸和熟纸之分,宣纸自唐代始,初用青檀树皮,宋元以后用楮、麻、竹及草为原料,以其绵韧、细密、洁白、墨韵层次丰富著称。徽宣做熟纸是以生宣经过上矾、染色及涂蜡、洒云母等再加工,又名素宣、矾宣、加工宣。或有用蛋青、豆浆涂过的,熟宣的品种大致有槟榔、珊瑚、煮锤、蝉羽、云母笺、蝉衣、冷金、灰金、雨雪、冰雪、蜡笺、各色虎皮、罗纹等;生宣有净皮、夹贡、玉版、单宣、棉连、十刀头等,也可以据配料分为特净、净皮、棉料三类。
造纸的植物纤维主要分韧皮纤维、茎纤维、种毛纤维。草本韧皮纤维如大麻、宣麻,木本韧皮纤维有桑、楮、藤;一年生茎纤维如稻草、麦杆、芦苇,多年生茎纤维如竹;种毛纤维主要是棉花。
纸的种类以纤维主要是以纤维区分大致有麻纸、皮纸、藤纸、竹纸、棉纸、穰纸、海苔纸、密香纸(以密香树皮和树叶造纸)、草纸(如安徽之龙须草、蜀之蓑衣草)等。根据纸的加工工艺区分大致有生纸、熟纸、本色纸、染色纸、洒金纸、泥金纸、蜡笺、粉笺、粉蜡笺、砑花纸、描金纸、油纸、贴落、单宣、夹宣、砑光纸等。
每张纸抄出来都是生纸,熟纸是在生纸的基础上再加工而成,再经过施胶(或以具有胶性的蛋青、白芨、豆浆)、矾、加蜡、砑光后才制成熟纸的。生纸具有吸水性及渗水性,熟纸则不会渗化,吸水力极弱,经砑光后熟纸比原来的生纸不仅光洁,而且紧密;生纸柔软,熟纸坚韧;熟纸因施胶矾而比原来的生纸略涩;熟纸久藏可能脆裂及产生漏矾现象,生纸久藏成陈纸(如陈十年、十五年、二十年),可产生“风矾”效应,带有熟性,视环境情况可至半生熟或七、八成熟,而不会产生脆裂。熟纸笔触清晰稳定,但忌多水多墨,生纸笔触视水分多少多有晕渗,水越多越不稳定,甚至可能完全糊掉;熟纸笔触不会向背后渗透,而是凸出来,兼有阳文状态。半生熟纸视其生纸比例,半熟以上者多熟性,以下者多生性,可兼二者之优势。生纸之使用自明代始,初以半生熟为主,笔触多渗透性少渗化性,滋润中有厚重之质,以王铎、傅山、徐渭为典型。同时,他们选用绫绢本(明末清初的板绫)也带有一定的生性,“水走墨留”,但其渗水及渗透状况与今天的耿绢(生绢)效果差异较大。今之用纸生熟的选择与明清以前的古法习惯不同,最大差异者,明以前作书完全用熟,今之作书者几乎张张全生,仍言欲取晋唐法。于临帖多不究原帖纸质、纸性(范本亦无标明),用纸与原帖无相似处,致使笔法动作及笔锋状态变形。
制蜡笺、粉笺、粉蜡笺、金笺、朱红笺等工序大致相同,现选上好料纸如绵纸等,用胶矾水(胶矾水四或胶七矾三)过一道,再将笺粉如朱砂、金粉研细和浓胶重研,平涂纸上,或将笺粉直接以筒吹匀至纸上,后罩清矾水,最后打蜡砑光。各种颜色笺之不同为所涂笺粉或呈油蜡性、或呈粉性、或呈略带少许金属性,打蜡砑光程度不同,纸性有差别。书写时如墨呈油性而不粘纸,可调配少许高度白酒。以上各类笺纸因料纸上有涂层,已不再是原料纸纸性,其笔触细腻、肯定,为熟性。若有折痕,容易断裂,不能还原。彩色粉笺、蜡笺、粉蜡笺的颜色大致有朱红、深青、明黄、深檀、深绿等,亦可单面或两面饰以洒金,此多为明清宫廷御用纸。
屑金、片金、泥金等洒金纸三式,小片细碎如雨者稍屑金、销金、两金;大片者称片金;全部用金者称泥金、冷金,分有纹、无纹两类。其材料为金箔,有以刀切亦有揉碎者。料纸施胶后,趁湿洒于纸面,稍压即成。
贴落是手绘壁纸,另于明李渔《笠翁偶集》曾载一式:糊书房壁,先以酱色纸一层,糊壁作底,后用豆绿云母笺,随手裂作零星小块,或方或扁,或短或长,或三角或四五角,但勿使圆;随手贴于酱色上,每缝一条,必露酱色纸一线,务必大小错杂,斜正参差。则贴成之后,满房皆冰裂碎纹,有如哥窑美器。
唐代用以响拓双钩摹写法帖的硬黄是将桑皮或麻类熟纸以黄檗和蜡涂染,莹澈透明、质地坚韧,摹写时不会污染范本。用亦可用以抄经及小字。仅涂蜡者谓之硬白,专用于写字,亦称蜡纸,一般以双面加蜡,再经砑光,此法至宋元时笺纸制作仍沿用。
砑花及水纹纸类制法有二,其一先在抄纸用纸帘上用线编成图案,抄纸时凸起于纸帘上的图案处浆薄,成纸后呈现纹理。其二,先以木板雕成模,以纸覆模,以蜡砑之,为使纹理清晰,复以猪牙(专门的砑光工具,光滑顺手,不会划伤纸张)再砑。李建中《同年帖》(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馆)由大小二纸联成,其小纸8.4cm×33cm,呈现半透明的水波纹,米芾《韩马帖》呈现云中楼阁纹理。宋代的罗纹纸原理亦如此。
发笺及长纤维草筋纸类制法是在捞纸前,往纸浆中添加少许有色纤维(如绿色的水苔、黑色的发菜、长纤维草筋),然后再杖槽抄纸,于纸面上形成自然纹理。此法自西晋发明,主要用于写字。
夹宣(二层夹、三层夹)相对于单宣而言,用所谓单抄双晒法,即将纸浆抄出时趋湿叠在一起,微干压之即成,三层夹则叠三层。夹宣可再分层剥开,书写后同样可以剥开,高水平装裱师均可如此。
生绢亦称耿绢,矾绢即为熟绢。染绫绢所用姿色就以植物性资料为主,同时应在染料中兑适当的胶矾水,以固定颜色,使之持久不褪。矾绢用的胶矾水不宜过浓,用舌尖尝,稍涩即可。手法是先将广胶用热水溶化调匀,选上层胶水使用,再将明矾溶化,将矾水与明胶水掺合,不断翻倒,使之充分融合。胶矾的用量为一矾二胶。用胶矾的比例与所处地区的气候有关,亦与季节相关,有记载云:“冬日胶一两,用矾三钱,夏日胶七矾三最宜。”如果用胶矾过浓,既难行笔,又难于保存。如元代李衍所云“太过则绢涩难落墨。”如清代沈宗骞所云“夫绢之所以不久者,矾重故耳,今人不解用矾道理,生绢上欲以胶矾糊没其缕眼,不糊没又不可以作画,故绢地不数年使碎裂无完……,尝闻前人论云‘轻粉入绢素捶如银板。’古者多用蛤粉,今当以石灰代之。”上述描述的具体做法是先将耿绢在石灰水里拉一遍,晾干,熨平,捶之,再略上淡胶矾水。如此便可以保证画面所着色经久不变。
欢迎光临 辽宁养老服务网 (http://bbs.lnylfw.com/)
Powered by Discuz! X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