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标题: 毛主席26岁写的《祭母文》!文情并茂,感天恸地! [打印本页]

作者: 华忠    时间: 2017-9-23 16:40:11     标题: 毛主席26岁写的《祭母文》!文情并茂,感天恸地!

栾川档案 2017-09-23 08:55

《祭母文》
呜呼吾母,遽然而死。寿五十三,生有七子。七子余三,即东民覃。其他不育,二女三男。
育吾兄弟,艰辛备历。摧折作磨,因此遘疾。中间万万,皆伤心史。不忍卒书,待徐温吐。
今则欲言,只有两端。一则盛德,一则恨偏。吾母高风,首推博爱。远近亲疏,一皆覆载。
恺恻慈祥,感动庶汇。爱力所及,原本真诚。不作诳言,不存欺心。整饬成性,一丝不诡。
手泽所经,皆有条理。头脑精密,劈理分情。事无遗算,物无遁形。洁净之风,传遍戚里。
不染一尘,身心表里。五德荦荦,乃其大端。合其人格,如在上焉。恨偏所在,三纲之末。
有志未伸,有求不获。精神痛苦,以此为卓。天乎人欤?倾地一角。次则儿辈,育之成行。
如果未熟,介在青黄。病时揽手,酸心结肠。但呼儿辈,各务为良。又次所怀,好亲至爱。
或属素恩,或多劳瘁。大小亲疏,均待报赉。总兹所述,盛德所辉。以秉悃忱,则效不违。
致于所恨,必补遗缺。念兹在兹,此心不越。养育深恩,春晖朝霭。报之何时?精禽大海。
呜呼吾母,母终未死。躯壳虽隳,灵则万古。有生一日,皆报恩时。有生一日,皆伴亲时。
今也言长,时则苦短。惟挈大端,置其粗浅。此时家奠,尽此一觞。后有言陈,与日俱长。
尚飨!

毛泽东的母亲文七妹,湖南湘乡人,生于1867年2月13日,1919年10月5 日因患淋巴腺炎病逝世。母亲逝世后三天内,毛泽东怀着沉痛的心情写下这篇至性流露的《祭母文》。

1919年10月4日,毛泽东正领导湖南人民开展轰轰烈烈的驱张运动,组织各驱张代表团到各地宣传的具体事宜。由堂兄送了母亲病危的家书,心急如火,与弟泽覃急匆匆,风尘仆仆赶回韶山冲,然而母亲已过世两天了。毛泽民规劝悲痛万分哥哥:“哥,你也不要过于伤心了。你不知道,娘老子在临终时,一直在呼唤着你的名字,说你为什么还不回来?”弟弟这么一说,更使毛泽东心如刀绞,泪如泉涌。抚摸在母亲的灵柩,泣不成声,伤悼母亲突然辞世。当晚,毛泽东不顾旅途的劳累,,坚守在母亲的灵柩边。追思母亲的善良和伟大的人格,写出感人肺腑《祭母文》和两副挽联。
一幅挽联贴在大门口:上联春风南岸留晖远;下联秋雨韶山洒泪多。以春风、春晖为喻,借春之长青,颂扬了母亲的德泽长留人间,令儿孙永世难忘。下联则以韶山秋雨来比喻毛泽东及兄弟们的悲哀泪之多,表
达了母爱之深沉和儿子哀思之无穷。
另一副挽联则挂在母亲的灵前:上联疾革尚呼儿,无限关怀,万端遗恨皆须补;下联长生新学佛,不能住世,一掬慈容何处寻。表达了毛泽东自己对母亲的怀念。上联生动地描绘了母亲在病危中不见长子在身旁时,那种呼唤儿子、想念儿子、关怀儿子的动人场面,诉说了毛泽东作为长子未能报答母亲恩泽的感慨;下联则抒发了母亲终生信佛但不能长生的无限惋惜之情,追忆了慈母的形象和从此难见母亲音容笑貌的绵绵深情和无限悲痛之意。
毛泽东母亲与毛泽东毛泽民毛泽覃三兄弟
在母亲出殡的日子,毛泽东长跪在母亲灵前,声泪俱下地诵读了自己用泪写成的《祭母文》。









欢迎光临 辽宁养老服务网 (http://bbs.lnylfw.com/) Powered by Discuz! X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