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坚决捍卫文人画传统,
融会西法,首次将平民百姓的
日常生活引入国画,
将勃然的生机投注到颓废的传统绘画,
绘出了惊动画坛的现代风俗画。
他在中国近代绘画史上
占据重要的一席之位。
被梁启超誉为
“中国现代美术第一人”!
他就是
一代宗师吴昌硕的弟子
国学大师陈寅格的兄长,
鲁迅的同窗,齐白石的伯乐,
弘一法师李叔同的莫逆之交
民国画坛最富名望的风云人物
——陈师曾
——《见陈师曾画,题句哭之》
——《题陈师曾荷花小幅》李叔同
1918年秋,李叔同在杭州出家为僧将十多种民间工艺品赠给知交陈师曾留作纪念,这些儿童玩物都是中、日两国的民间艺术品,有泥马、竹龙、广东泥鸭、无锡大阿福(泥娃娃)、布老虎、日本的泥偶人和维纳斯石膏像等。李叔同因十分喜爱故藏之。陈师曾书法
陈师曾书法
陈师曾书法
陈师曾书法
绘画方面,师曾并不以人物画名世,其为数不多的人物画创作却在中国近代绘画史上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他对中国现代美术所产生的深刻影响并非来自于其人物画作品的精熟技艺,而是因为他首次将普通民众的日常生活引入国画。1923年,继母病危,
陈师曾急驰南京亲侍继母。
继母病逝月余,师曾因劳累心瘁,
不幸染病去世于石头城,
时年,他才47岁。
他的不幸早逝,
被梁启超喻为
“中国文化界的地震”、
吴昌硕挽曰“朽者不朽”。
1913年至1923年这短暂的10年,
也是陈师曾艺术的黄金时期,
而正在此时怅然离世,
这对于一个艺术家的艺术人生来说,
太过于残酷。
如果没有陈师曾,
20世纪初期的北京画坛一定会黯淡许多。
有人说如果
陈师曾是一个很现实的人,
而不是一位艺术家,
不是一位诗人,
或许能够挺过这些失亲之痛。
可他偏偏就是那么位感性之人、
一位把“人品”置于首位的艺术家、
更是一位中国画坛的灵魂赞颂者。
时过境迁,看着这株画坛
还未繁盛就早早枯萎的香草
不禁叹息
此可谓天妒英才,扼腕痛惜!
欢迎光临 辽宁养老服务网 (http://bbs.lnylfw.com/) | Powered by Discuz! X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