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的由来
讨论这个问题前,先要明白一个概念,在政区层级上,西安是统县行政区名,不是一个县名。今天的统县政区多为地级市;明清时多为府;唐宋时多为州;在秦汉时多为郡。县级政区,在今日即县、县级市、市辖区、自治县(旗)等几种;在古代基本为县。元奉元路
明西安府
所以,西安名称的历史沿革是这样的:西汉司隶部
汉高帝七年(前200年)刘邦命萧何建造未央宫,同一年由栎阳城迁都至此,因地处长安乡,故被称为长安城。长安县在秦代为长安乡,隶属于内史。汉高帝五年(前202年)始置长安县。汉武帝建元六年(前135年)长安县属右内史。太初元年(前104年)以后为京兆尹治所。中国古代把没有独立县城而将治所附设于上级政区(府、州、郡、军等)城郭之内的县,叫做附郭县(又称倚郭县)。以西汉时期为例,长安只是京兆尹附郭县的县名,完整的称呼应该是京兆尹长安县。西汉长安县的县城很特殊,不但是县治、郡治、州治(司隶校尉部)所在地,还是国都。套用后来的一句俗话来说,它就是附郭京城了。西安历代都城变迁图
被唐诗宋词所误会的“长安”旧唐书杜佑传
杜牧传记附于祖父杜佑的 《旧唐书.杜佑传》中,据此传记载, 杜佑是京兆万年县人。唐代长安图
天宝年间京畿行政区划
唐天宝年间,万年县一度改名咸宁县,后又复名。宋金时期,万年县先后被改为为樊川县和咸宁县,一直与长安县同城而治。唐诗宋词里的长安
唐诗、宋词里面的“长安”指的都是“长安城”,其实长安城还有半个是万年(樊川、咸宁)县城,除了官方文书,很少有人会提到了或知晓了。当代大众将“长安”误作为正式统县政区名,唐诗、宋词恐怕也是重要的影响因素。西安府1911(由微博网友苍天熊猫友情提供)
南京原本也是俗名北宋四京
今天的南京市,在明朝洪武年间,真正的统县政区名是应天府,而京师只是它的头衔。明成祖迁都后,京师的头衔从应天府转移到顺天府(北京的实际政区名),但旧都应天府获得留都的名份,头衔改称南京。明南京应天府
明亡后,应天府不但失去了南京的头衔,也失去了带“天”字的地名,清政府将其改为江宁府。但经过几百年的沉淀,“南京”已演变成特指江宁府(应天府)的地名,开始与地域挂钩了,民间一直称呼它为“南京”。这个民间俗名不但影响着国内,还影响到了西方人,导致他们的地图将清代的江宁府也写成Nan-king。《中国新图集》江宁府
1737年,法国地理学家唐维尔《中国新图集》中的江宁府就被注为“Nan-king”,而此时的中国已经处于清朝乾隆二年。欢迎光临 辽宁养老服务网 (http://bbs.lnylfw.com/) | Powered by Discuz! X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