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甄嬛传》中的请安礼
1“三更半夜”是何时?
央视一套2017年10月8日晚播放的益智类文化节目《绿水青山看中国》中,第一关“大浪淘沙”有这样一个题目:△日晷
除此之外,古人还根据一日间太阳出没的自然规律、天色变化情况以及人们的日常生产活动、生活习惯,归纳总结出十二个特定名词用以计时。--------------小科普分界线-------------
子 | 23:00—1:00 | 夜半,又名子夜、中夜 |
丑 | 1:00—3:00 | 鸡鸣,又名荒鸡 |
寅 | 3:00—5:00 | 旦,又称黎明、早晨、日旦 |
卯 | 5:00—7:00 | 日出,又名日始、破晓、旭日 |
辰 | 7:00—9:00 | 食时,又名早食 |
巳 | 9:00—11:00 | 隅中,又名日禺 |
午 | 11:00—13:00 | 日中,又名日正、中午 |
未 | 13:00—15:00 | 日昳,又名日跌、日央 |
申 | 15:00—17:00 | 哺时,又名日铺、夕食 |
酉 | 17:00—19:00 | 日入,又名日落、日沉 |
戌 | 19:00—21:00 | 黄昏,又名日夕、日暮、日晚 |
亥 | 21:00—23:00 | 人定,又名定昏 |
△古代十二时辰
也就是说,在成语“三更半夜”中,半夜不是指一夜的一半,而是子时的通俗说法。那么“三更”又是怎么回事?☽19—21点 一慢一快,连打三次
【人定】(亥)二更二鼓 乙夜☽21—23点 打一下又一下,连打多次
【夜半】(子)三更三鼓 丙夜☽23—1点 一慢两快
【鸡鸣】(丑)四更四鼓 丁夜☽1—3点 一慢三快
【平旦】(寅)五更五鼓 戊夜☽3—5点 一慢四快
△古代打更雕塑
这样就一目了然了,“三更”和“半夜”大致相当于现在的晚上23点到1点。明乎此,前述题目之病也就不言而喻了。因为,“三更半夜”即“半夜三更”,它指的是一个时段(23时—1时),绝不会是某个时间点!下回再说到这个词,可别再误用啦!古诗词中的时辰
古人的诗词中也常常出现各种时辰的通俗说法,知道了时辰的划分和各种表达方式之后,我们对很多诗词也就能理解得更加透彻。比如:——张继《枫桥夜泊》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赵师秀《约客》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白居易《忆江南》
”△闲敲棋子落灯花
而“更”似乎更为古人所青睐,带“更”出场的诗词历朝历代层出不穷。比如:——王建《宫词》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刘方平《月夜》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纳兰性德《长相思》
“罗衾不耐五更寒。”——李煜《浪淘沙》
”古人的生物钟
实际上,这样说也不尽然。△电影《刺客聂隐娘》中聂隐娘的道姑师父嘉信公主
古代官员的作息时间△清代朝会图
当然,这是京城的官署所特有的情况。地方官署虽然被要求也达到同样的标准,但是大多数都起得并不算早。△古代休沐娱乐
时辰的制度一直到了近现代才发生变化。不过,在西洋文化传播之际,还是有很多文人学子使用古代的计时方式。曾国藩在任两江总督的时候,曾经为自己和家人定下严格的作息时间表,他自己的工作包括:上半日见客、审貌、听言(会见客人、听取他人工作陈述等)等,下半日阅本日文件,查记银钱账目等,夜间则要温诗、古文,核批札稿。——曾纪芬《崇德老人八十自订年谱》
”△古时私塾
实际上,古代学生的休假主要有三种:
△僧侣做早课
每年的四月十五至七月十五为豪雨季(豪雨,一般指一日雨量超过130mm,古时泛指夏季的大雨),为了防止行脚僧不知不觉犯下杀生之祸,还要求所有僧侣在这一段时间留在自己的寺院里,不得外出。△卢望明 罗汉图《一日不作 一日不食》
综上,我们可以看出,中国古代的作息时间其实是非常遵守自然而“勤”的。如果说勤劳是中国传统美德,实在是一点也不夸张。欢迎光临 辽宁养老服务网 (http://bbs.lnylfw.com/) | Powered by Discuz! X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