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一对实力坑娃的爸妈
给刚出生的孩子取名「王者荣耀」
还成功上户口,引发网友热议
不过,这年头给自家娃取名
这么不上心的家长还真不多
起名难,难于上青天
难倒一代又一代人
有一家人为此打破头的
有翻字典翻到手抽筋的
在家长们把名字越起越复杂的今天
你猛然发现,「10后」当中
名字是俩字的小朋友
竟然已经是「稀有小动物」了!
▼
哈尔滨《新晚报》最近写了一篇文章
总结10后起名趋势:
「伟鹏莹娜」卷土去
新四大重名上榜来
报道里说:
单姓加单名的二字名越来越罕见
现在起名至少要三字起
四字已属正常
男孩新四大重名分别为:
「浩然」、「子轩」、「雨泽」、「宇轩」
女孩新四大重名分别为:
「梓涵」、「子涵」、「雨涵」、「欣怡」
「子轩」、「雨涵」
能够成为「10后」起名的爆款
显示的是「80后」父母的新一代审美观
他们成长看的是TVB豪门恩怨
自然对于港台风格的
「豪」「轩」式的玛丽苏字眼更青睐
姑且不论名字好不好、重复不重复
起名字这事儿本身
印证的是时代的进步、个性的解放
▼
据《西宁日报》所述
上世纪80年代
中国社会科学院
「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汉字整理研究室」
与山西大学计算机科学系合作
进行了抽样综合统计
按照大众起名字的套路划分出了四个时期
每个时期有各自的特色
▽
/第一时期:1949年之前/
这批人生于新中国成立之前
名字中,使用频度排在前十位的是:
英、秀、玉、珍、华、兰、桂、淑、文、明
——
这些字几乎没有任何政治色彩
(These names have little relevance to the politics)
▽
/第二时期:1949-1966年/
这批人出生于新中国成立后
「文革」之前
他们的名字里使用华、国、建、民的频度
远高于其他三个时期
这一时期取得最多的名字是:
建华、建国、爱华、国华、
国英、建民、志强、新民、新华……
很多名字与现实政治紧密挂钩
(Many popular names were relevant to the reality and politics at that particular moment)
如抗美、援朝、保国、跃进、
超美、红专、学雷、学锋等
都是很常见的名字
▽
/第三时期:1966-1976年/
这批人出生于「文革」十年
名字中,文、红、梅、军、
东、立、斌、卫、兵的使用频度
要远高于其他时期
这个时期的人名用字
政治色彩比第二时期还要浓厚
▽
/第四时期:1976-1982年/
「文革」结束后至1982年人口普查前
出生的这批人名字中
彬、婷、磊、搏、昕、
妍、璐、萌、曦、薇、
妮、莹、蕾、娜……等文雅、别致的词
开始大量出现
(More elegant names became popular)
伟、海、波、涛、
毅、飞、宇、锋、巍等大气魄词
也用得很多
总之,这一时期的人名用字
没有太浓的政治色彩
(not that close to the politics)
而且两个字名字的名人不少
尤其是当前娱乐圈主力
比如李湘、袁泉、夏雨……
▼
笔者小时候很羡慕
名字只有两个字且笔画简单的同学
比如「丁一」
作为名字复杂的人
最怕小测验做卷子
自己写完名字
大家已经答完前几道四则运算题了!
一次又一次输在起跑线上
现在起名字虽然有个性了
但是普遍名字字多了、字笔画多了
孩子写得慢呀
不过想想也不是什么大问题
因为大家名字都很复杂
考试的时候扯平了!
▼
对于起名字这件事,老师们也不闲着
现在孩子名字长,名字又复杂
社会必然是会有反应的
双语君就在某幼儿园早教班的第一节课上
目睹了以下这一幕:
老师:(充满热情)这位宝宝叫什么呀?
家长:(坐在远处伸着脖子喊)王梓豪!
老师:(笑容凝固)什么?
家长:(没底气了)王梓豪……
老师:(迟疑了半秒钟)哦,猴猴啊!你好,猴猴!
你看,名字复杂了
老师就直接简化成两个字的叠字
辨别「子轩」们,有没有曲线救国的办法?
有,直接绕开复杂的中文
走上英文的「群众路线」
▼
请了洋外教的培训机构
比起中教幼儿园就更省事了
老师上来就用英语问名字是啥?
(What's your name?)
如果没有英文名字
就给你现起一个
不收费的
于是我们有了
满大街的理查德(Richard)
凯瑟琳(Catherine)
沫沫(Momo)
……
▼
很多宝妈现在也很有国际化意识
娃还没出生
大名、小名、英文名
「三件宝」俱备
大名难开口,小名受追捧
现在名字越来越复杂,越来越拗口
无形中变相催生了大家
对于给孩子起小名的依赖
——
反正在和社区以及学校的人互动的时候
用小名就可以
既可以避免三番五次重复
和解释大名的尴尬
还可以保护隐私
有没有觉得这有点像啥呢?
是不是很像给微信起备注?
尤其是那些微信ID是
「wxidpoufd~eykfdsxj」
这种随机生成的亲?
可问题又来了:
小名更不够用
上海人老派的一般喜欢
用囡囡称呼自家的女孩子
▼
放眼全国,叫孩子「毛毛」「小满」的
也不在少数
有时候在小区乐园里头玩着
家长大喊一声「毛毛」
三四个孩子回头
而看到小朋友千篇一律或者拗口难念的名字
网友们又怀念起祖辈们取名的艺术
又好听又有文化:
「谦修。我外公的名。」
@老狼老狼几点钟
「绍礼,我爷爷的姓名。」
@奔驰的曲奇
「我外公叫弘杉。」
@小檗
「外公是席儒,爷爷是慕谦。都觉得好。」
@青村-逗
「兄弟的爷爷叫钰鹤,好听哭了。」
@七喜
「爷爷景林 ,奶奶秋歌。」
@段露露168
「爷爷叫公达,爸爸叫齐顺。
感触老一辈的姓名都起得好大气文艺。」
@HWJ
「外公那一辈的叫和笙,聿修,沛民,
仅有一个女人叫慕昭。
好听到哭,都是外公的爸爸取的姓名,
是那时分的教师格外有文化。」
@桃花山下一碗粥
「爷爷叫君良,爷爷弟弟叫君玉。
到了我爹叫建明,伯父叫建国。」
@Hey兔子
「爷爷奶奶外公外婆
叫琼如、章纪、渭崖、素琴......
我妈妈三姐妹的姓名连起来是东方红,哈哈。」
@Estrellaz
▼
实际上,一些老外的中文名
也深得中华文化精髓
比如来自加拿大、中文说的倍儿溜的大山
人家本名马克·亨利·罗斯韦尔
——
(Mark Henry Rowswell)
创立胡润百富榜的胡润
(Rupert Hoogewerf)
双语君
最近采访了一系列联合国驻华高官
你看看人家的名字起得怎么样:
联合国系统驻华协调员
兼开发计划署驻华代表罗世礼
(Nicholas Rosellini)
「罗世礼」直接谐音「Rosellini」
不要太机智啊!
还有个更牛的例子
就是联合国开发计划署
(The United Nations Development Programme)
驻华代表处新任国别主任
文霭洁(Agi Veres)
「文」对应的是「Veres」
「霭洁」(拼音ǎijié)对应的是「Agi」
双语君
问名字都是谁起的
他们说是中国同事起的
厉害了我的联合国!
▼
相信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
取名字这个生意仍然大有可为
有望成为绿色经济、智慧经济的新亮点
欢迎光临 辽宁养老服务网 (http://bbs.lnylfw.com/) | Powered by Discuz! X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