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陈洪绶《米颠拜石图》
但讨论中国书法,讨论中国历史上的性格男人,米芾始终绕不过去。米芾《参政帖》
米芾自己是个收藏家,看到喜欢的砚台、书画,无论所有者愿不愿意给,他总要巧取豪夺过来。米芾《行书珊瑚帖页》
米芾脸皮够厚,但洁癖始终是他的软肋。他也因为洁癖吃过大亏。米芾《行书多景楼诗册》
年轻时,他就得了个“集古字”的外号,形容他学的书家很多。这不稀奇,每个书艺有成者都是站在古人的基础上的。但米芾学的特别用心,以至于现在能看到的一些国宝级晋人唐人书法,有些被认为是米芾临摹的,最有名的是现藏于北京故宫的王献之《中秋帖》。王献之《行书中秋帖卷》(局部)
米芾在书法上从不满足,喜欢东学一点,西学一点。堪称米字标志的蟹爪钩,学自颜真卿的行书;外形竦削的体势,来自欧字的模仿。他自称,初学二王,学褚遂良最久。在他书法的各个时期,都能看出那些被模仿者的影子。米芾《蜀素帖》(局部)
米芾不仅学书努力,更对名家书法如痴如狂。这方面,苏东坡与他可说是恩怨颇深。米芾《行书三札卷》(局部)
在米芾的出生地襄阳,火车站的站名没有随大流的用毛体,而是用米芾的字。襄阳老城中的一处风水宝地,有一座米公祠。欢迎光临 辽宁养老服务网 (http://bbs.lnylfw.com/) | Powered by Discuz! X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