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日 星期二 临汾 尧庙 韩城司马迁祠 黄河
[attach]65126[/attach]
早八点多醒来,起床收拾。短裤和袜子都还潮湿,便到超市买来新袜子穿上。顾不上吃早饭,便退房出门,乘公交车继续赶往尧庙。尧庙,是后人祭祀尧的地方。
临汾,古称平阳,古时属唐国,是尧的封地。因此,尧又称唐尧。相传尧帝是轩辕氏黄帝的后裔,定都平阳,是“陶唐氏”的部落首领。古时,母系称姓,父系称氏。尧时,已是原始社会末期。尧时天下,分为冀、豫、雍、扬、衮、徐、梁、青、荆九州。尧都地处冀州,位居九州之中。帝都,便是国中之国。冀州便被后人称为“中国”。这就是“中国”一词最初的含义。尧都作为帝都,已有四千多年的历史,享有“天下第一都”的赞誉。
流传至今的《尚书》,是记载上古时期尧舜禹三代的文字,历来被儒家奉为经典。可以说,晋地古唐国一带,正是古老的华夏文明发祥地之一,也是伟大的中华民族流淌的血脉之源。
临汾南有尧庙,东有尧陵。尧,本意是“高”。传说,尧帝茅屋土阶,粗食野菜,生活简朴,因“其仁如天,其知如神,就之如日,望之如云”(《史记·帝尧纪》),德高望重,百姓敬仰,被尊称为“尧”。尧晚年首创禅让制,传位于舜,舜传位于禹。夏商时期,尧的子孙始终分封在平阳一带,是为唐国。
西周时期,尧的后代被改封到荆地,即今湖北一带,后被楚国吞并。唐国则成为周王室封地,后改称为晋国,成为春秋一霸。战国时期,晋国被韩、赵、魏三家卿士瓜分。晋国后人为纪念故国,率以晋为姓。这些已是后话。
尧庙始建于汉末,以后的历朝历代均在此举行盛大的祭祖仪式,举办庙会。满清一族发源于小兴安岭一带,当属异族。但清室对尧庙更是恭敬有加,改庙会为皇会,举国拜谒。
[attach]65128[/attach]
来到尧庙前的路口。一条笔直的大道,直通尧庙。沿大道信步而行,途经尧都广场。广场前有一座石碑,上刻“华夏之源”四个大字,出自华国锋主席的手笔,字体雄劲,颜体味浓。
尧都广场极宽广,当中矗着一尊华表,高大挺拔。华表,首创于唐尧,也叫“诽谤木”,有指路和进言之用。尧以此来广纳群言,薄采众意。初时的华表是根木柱,后来被改成了石柱,石柱又被雕上了蟠龙。最后,华表便成了历代帝王权势与专制的象征。
[attach]65129[/attach]
十多分钟后,悠悠来到景区门口。迎面现出一座宫殿式门楼,高高耸起,建筑巍峨,气势磅礴,颇具古风。这就是著名的“华门”,又称“天下第一门”。华门高五十米,象征着五千年的华夏文明史,是世界上最高的门楼。门楼前有一道宽广的台阶,洁白的台阶一级级缓缓而升,伸展到华门楼前,象征着中华民族不断地融合与发展。门楼由三座高大的拱券门组成,象征着人文之初的三位明君——尧、舜、禹,他们的业绩令后人景仰以至于今。
[attach]65130[/attach]
华门之后便是尧庙。进华门收费,进尧庙也收费。时间紧迫,便在景区外驻足眺望了一番,然后匆匆返回,乘上出租车,直奔火车站。
十点半左右,来到火车站,时间刚好。在站前买了两个熟玉米,进站乘上10点37分开往韩城的6045次列车,车票有座。
列车发自北京西,韩城是终点站。车上人少,而且越来越少,甚至可躺倒休息。马一铭和对面的男孩说着话,两人话语投机,乐乐呵呵。对面的夫妻带着的男孩儿,年纪与马一铭相仿,没有买票。不管乘警如何进行劝说,男孩妈妈就是不买,乘警只好作罢。车上收到马一铭妈发来的短信,萌生出一丝思乡之情。
下午两点左右,列车来到一处河谷,驶上一座铁桥。桥下河面空阔,桥上车轮隆隆。大桥上游,两山夹水,水道狭窄,河水蜿蜒;大桥下游,河面平阔,水势浩荡,烟波缥缈。
很快到达韩城。出站后沿大街来到汽车站。车站里满是尘土,不见行人,有些冷清。韩城没有到壶口的班车,只有到宜川的班车,从宜川可乘车到壶口。到宜川汽车每天只有两班,分别是早晨和中午,车上卖票。
车站旁有处空地,满是小吃摊,搭着棚子,摆着吃食。今天除了一个熟玉米,还没吃什么东西,腹中早空,马一铭嚷着要吃。转来转去,卫生条件都一般,最后买了三个肉夹馍。给马一铭一个,马一铭从未见过肉夹馍,接过就吃,吃得津津有味,也不挑肥拣瘦。肉夹馍很香,多半是肥肉。
以前没有听说过韩城。在火车上听说,韩城的党家村是个不错的地方。于是边走边吃,到街上找车去党家村。路过交通岗,一眼看到路旁的蓝色路标,上面标着司马迁祠方向,路程只有十多公里。原来韩城是司马迁的故里!司马迁祠在南,党家村在北,便先到司马迁祠再说。
下午三点多钟,乘上去太史祠中巴车。马一铭吃了一个肉夹馍,连称好吃。中巴车在一处桥头停车候人时,下车又买了两个肉夹馍,两人分吃。乘车来到韩城南郊的芝仙镇,下车后沿乡间公路信步而行,直奔司马迁祠。
[attach]65131[/attach]
韩城,古代称作韩地;秦汉时始称夏阳。春秋时期,这里属韩国治下,隋唐时改为韩城。韩城是司马迁故里,多有远道慕名而来游人。
司马迁祠坐落在一座高高山丘之上。祠前有木制牌坊,木架结构,青瓦覆顶,形制简陋。木坊上写“汉太史司马祠”。司马迁的功绩令后人景仰,但其祠堂却显得简陋苍凉。
司马迁祠门票七十元,虽然价格不菲,游人却络绎不绝。马一铭在大门前留影,离开景区。景区旁边有一条柏油路,路口竖着一面宽大的标牌,上写“八路军东渡黄河纪念碑”,这里还是红色旅游的圣地,大大出乎意料。
沿着山路攀上司马迁祠旁的另一座小山丘。山顶上是一处平阔的场地,正在施工,施工人员正在四下忙碌。这里大概就是纪念碑所在的地方,但一切都在扩建之中,目前还是施工现场。
站在小山上远眺,一座长长的高架桥从面前横空穿过,桥上来来往往,飞驰而过,带着一阵阵呼呼的响声。桥旁有一条大河,河面开阔,水色泛黄,浩浩荡荡。黄河,这无疑就是黄河了!这就是哺育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是华夏大地上奔流不息的血脉之流!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现在,黄河之水竟然奔流到了眼前!原来,刚才在火车上看到的大河,就是黄河;那座大铁桥,就是黄河铁路大桥;那对峙的山口,是禹门口,又叫龙门,是大禹治水所开凿的水道。
[attach]65132[/attach]
顺坡急奔而下,穿农田、跃草丛,眨眼间来到河滩,站在了黄河岸边,站在了孕育中华民族的母亲河边。
站在黄河岸边,黄河的气势更加雄壮。遥望对岸,烟气茫茫,不见边际。弯弯的河道,流淌的河水,翻腾的浪花,哗哗的水声,一切是那么的不凡,那么的奇丽,那么的震撼!黄河,早已融入了中国人的血液,流淌在人们的心中。
河水浩荡,泥沙俱下,沙洲横陈,水面浩渺,漫无际涯。黄河,是中华民族的象征。那雄浑壮阔、奔流不息、一往直前的气势,又与中华民族千百年来所形成的民族气概何其相似!
芝仙镇地处黄河西岸,地势低洼,水流平缓,是黄河古渡——夏阳渡的所在,也是连接晋陕两地的交通要道。今天,韩城仍是黄河中游、公路铁路并存、横贯东西交通的重要交通枢纽。
抗日战争伊始,八路军在此乘船过河,经司马迁祠,进入太行山区抗日。三万余八路军将士,编为三个师,整整用了一个月的时间方才渡过黄河。晋陕两地被横贯南北黄河大峡谷阻断,自古交通就极为不便。
徜徉在河边,踏着潮湿的沙土,踩着蓬松的野草,呼吸着大自然的气息。草窠中有许多蟋蟀,受到惊扰,四处蹦跳。脚下蚂蚱东飞西窜,虫影闪动,眨眼即逝。
马一铭在河畔湿地一通搜寻,终于捉到两只蟋蟀。蟋蟀个头硕大,浑身油亮,尾部拖着长长的产卵器。马一铭握在手里,蟋蟀不断抓挠,手心酥酥作痒,令人乐不可支。交给老爸,老爸也难以承受,只好放掉。
下午五点多,穿过公路,经司马迁祠返回。在路旁候车时,吃了半斤水饺,买了一块猪头肉。乘车回到韩城,在站旁的旅馆投宿,宿费45元。房间很干净,有淋浴、卫具和茶叶。泡上方便面,就着头肉吃了一顿,然后休息。准备明日去党家村。
欢迎光临 辽宁养老服务网 (http://bbs.lnylfw.com/) | Powered by Discuz! X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