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标题: 王丹凤与柳和清:相伴一生,慢慢到老 [打印本页]

作者: 兰梅    时间: 2017-11-14 16:14:32     标题: 王丹凤与柳和清:相伴一生,慢慢到老

影海钩沉 2017-11-14 09:33
无论是王丹凤走红的日子,还是“文革”中受迫害被迫改行当缝纫工的痛苦时刻,柳和清一直是王丹凤的精神支柱。如今,他们度过了整整60年风雨同舟相濡以沫的浓情岁月,一个甲子的“钻石婚”堪称影坛佳话……
——题记

王丹凤一生感情顺利、家庭幸福,丈夫柳和清是著名摄影家、当年上海滩国泰影业公司老板柳中亮的公子。王丹凤登上银幕后,质朴无华的表演征服了无数观众,同时也征服了柳和清。1951年元旦,一对佳人永结秦晋。此后,无论是王丹凤走红的日子,还是“文革”中受迫害被迫改行当缝纫工的痛苦时刻,柳和清一直是王丹凤的精神支柱。如今,他们度过了整整60年风雨同舟相濡以沫的浓情岁月,一个甲子的“钻石婚”堪称影坛佳话。
王丹凤原名王玉凤,祖籍宁波,只因从小喜爱艺术,在一次偶然的机会里,她的邻居,“合众影片电影公司”的基本演员舒丽娟带着年轻的王玉凤来到片场,正逢导演朱石麟拍摄《龙潭虎穴》,王玉凤应邀试了试镜,竟然特别出彩。于是,在朱石麟的鼓励下,她决定投身影业。从《新渔光曲》、《红楼梦》到被誉为“中国版魂断蓝桥”的《青青河边草》,王丹凤的演技不断提高,知名度也渐渐上升,各大媒体竞相报道,玉照时不时登上杂志封面……

王丹凤与韩兰根在影片《新渔光曲》中
王丹凤面对着的,是一个又一个光环。身处花花世界、纸醉金迷,王丹凤却始终洁身自好。在她的身上,没有绯闻八卦,没有名利纠葛,生性低调的她除了演戏,生活中最大的爱好就是看书、看电影和话剧。也正因此,以戏为媒,王丹凤结识了当时身为金城大戏院总经理的柳和清。“那时候金城大戏院常常上演话剧,编剧、导演都是田汉、费穆、洪深、黄佐临、朱端钧等第一流的大家。丹凤很喜欢看话剧,觉得对自己的表演有帮助。于是在朋友的介绍下,我们就这样认识了。”
虽然柳家是上海电影界的望族,大批优秀的电影人才都出自国泰影业公司,甚至连大名鼎鼎的周璇都是柳中亮的干女儿,可那时,王丹凤却并不是国泰的签约演员。柳和清自认识王丹凤的那一刻起,就被她的美丽、善良与正派所吸引。
1951年元旦这一天,王丹凤与柳和清在相爱长达7年之久后,喜结秦晋之好。1月15日出版的《青青电影》杂志,特意用了整整两个版面的图文,完整报道了王丹凤和柳和清在上海逸园大酒店举行结婚典礼的详细经过。婚礼隆重而热烈,上海电影界的著名导演、演员和工商界的老板及朋友都亲临祝贺。

虽说婚后的生活是美满幸福的,从1951年到1956年,四个如花似玉的小千金相继呱呱坠地,让王丹凤享受了为人母的幸福与快乐。然而,她并没有因此而放弃心爱的电影事业。受到进步同行的影响,1952年12月,王丹凤欣然加入到了新组建的上海电影制片厂,其时,柳和清已经担任上影厂宣传科长,专职摄影。而王丹凤自加入上影厂之后,依旧为广大影迷奉献自己的作品,她被评为深受观众喜爱的“22大明星”之一,相继拍摄了《桃花扇》、《家》、《女理发师》、《护士日记》等诸多中国电影史上的经典之作。

王丹凤和女儿们
1958年,“大跃进”运动进入高潮时期,王丹凤随上影厂几百演员与行政人员一起,前往上海北郊的新桥公社下放务农,
与当地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当时厂里决心很大,甚至把每个人的户口都迁了过去。

与当地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的王丹凤(中)
谈起这段往事,柳和清笑眯眯地说道:“丹凤一开始不理解,还哭了鼻子。最后还是服从组织,我们一起到了农村。”虽然从外表洋气、光鲜亮丽的大明星,一下子变成粗布花衣、挽着裤腿、挑上扁担、插起秧苗的农民,可王丹凤并没有埋怨,反而很快适应了农村生活。原因很简单,无论甜蜜还是辛苦,丈夫柳和清始终陪伴在她的身旁,让她感到安心、温暖。

王丹凤家庭照集锦
下过农村,去过缅甸,进过中南海西花厅周恩来总理的家门……王丹凤这样一位成名于旧社会的大明星,在新中国又赢得如此高的声誉,“文革”中自然是“罪责难逃”的了。不巧柳和清因出身问题也在上影厂“靠边站”,那么正好就近,夫妻双双常被拉在一起批斗。不知从什么时候起,王丹凤竟成了“国民党党员”,那可是个了不起的重大线索,重大突破。造反派于是抓住不放,穷追猛打,连续审讯,要她招出谁是她的“入党介绍人”,最后她甚至还被“红卫兵”们以莫须有的罪行,诬陷为“美蒋特务”、“国际间谍”。在这段艰难岁月中,王丹凤虽然苦闷压抑,却并不偏激,在丈夫的鼓励下,她每天一大早就来到电影厂,和大家一起扫垃圾、学毛选、听训话、写交待。直到1968年,在秋风萧瑟、严冬将临的时候,王丹凤被赶到奉贤“五七干校”接受劳动改造。
无论是走红地毯,还是踏水车、踩秧田;无论是头顶光环的熠熠红星,还是下厂劳动的普通女工,柳和清与王丹凤始终是左右相随,忠于爱情,矢志不渝。
1980年与项堃一起主演了《玉色蝴蝶》以后,王丹凤淡出影坛。

王丹凤与柳和清
1989年,柳和清从上海电影制片厂退休,他只身赴香港,涉足香港餐饮业闯天下,独树一帜,崇尚素食,创办“功德林上海素食馆”,数年之后,居然奇迹般地大获成功。从一间小店发展到拥有香港铜锣湾和九龙尖沙咀繁华地段两间相当规模的素食馆。过去拍电影,如今开餐馆,虽然“风马牛不相及”,但王丹凤以自己执着的专业精神。陪伴在柳和清身边共同创业。

柳和清家王丹凤,功德林中菜根香
十几年前,年过八十的柳和清、王丹凤夫妇将“功德林”转手让给他人,两人回到了上海,过起了隐居的生活,在故乡颐养天年……
影海钩沉 2017-11-14 09:33
无论是王丹凤走红的日子,还是“文革”中受迫害被迫改行当缝纫工的痛苦时刻,柳和清一直是王丹凤的精神支柱。如今,他们度过了整整60年风雨同舟相濡以沫的浓情岁月,一个甲子的“钻石婚”堪称影坛佳话……
——题记

王丹凤一生感情顺利、家庭幸福,丈夫柳和清是著名摄影家、当年上海滩国泰影业公司老板柳中亮的公子。王丹凤登上银幕后,质朴无华的表演征服了无数观众,同时也征服了柳和清。1951年元旦,一对佳人永结秦晋。此后,无论是王丹凤走红的日子,还是“文革”中受迫害被迫改行当缝纫工的痛苦时刻,柳和清一直是王丹凤的精神支柱。如今,他们度过了整整60年风雨同舟相濡以沫的浓情岁月,一个甲子的“钻石婚”堪称影坛佳话。
王丹凤原名王玉凤,祖籍宁波,只因从小喜爱艺术,在一次偶然的机会里,她的邻居,“合众影片电影公司”的基本演员舒丽娟带着年轻的王玉凤来到片场,正逢导演朱石麟拍摄《龙潭虎穴》,王玉凤应邀试了试镜,竟然特别出彩。于是,在朱石麟的鼓励下,她决定投身影业。从《新渔光曲》、《红楼梦》到被誉为“中国版魂断蓝桥”的《青青河边草》,王丹凤的演技不断提高,知名度也渐渐上升,各大媒体竞相报道,玉照时不时登上杂志封面……

王丹凤与韩兰根在影片《新渔光曲》中
王丹凤面对着的,是一个又一个光环。身处花花世界、纸醉金迷,王丹凤却始终洁身自好。在她的身上,没有绯闻八卦,没有名利纠葛,生性低调的她除了演戏,生活中最大的爱好就是看书、看电影和话剧。也正因此,以戏为媒,王丹凤结识了当时身为金城大戏院总经理的柳和清。“那时候金城大戏院常常上演话剧,编剧、导演都是田汉、费穆、洪深、黄佐临、朱端钧等第一流的大家。丹凤很喜欢看话剧,觉得对自己的表演有帮助。于是在朋友的介绍下,我们就这样认识了。”
虽然柳家是上海电影界的望族,大批优秀的电影人才都出自国泰影业公司,甚至连大名鼎鼎的周璇都是柳中亮的干女儿,可那时,王丹凤却并不是国泰的签约演员。柳和清自认识王丹凤的那一刻起,就被她的美丽、善良与正派所吸引。
1951年元旦这一天,王丹凤与柳和清在相爱长达7年之久后,喜结秦晋之好。1月15日出版的《青青电影》杂志,特意用了整整两个版面的图文,完整报道了王丹凤和柳和清在上海逸园大酒店举行结婚典礼的详细经过。婚礼隆重而热烈,上海电影界的著名导演、演员和工商界的老板及朋友都亲临祝贺。

虽说婚后的生活是美满幸福的,从1951年到1956年,四个如花似玉的小千金相继呱呱坠地,让王丹凤享受了为人母的幸福与快乐。然而,她并没有因此而放弃心爱的电影事业。受到进步同行的影响,1952年12月,王丹凤欣然加入到了新组建的上海电影制片厂,其时,柳和清已经担任上影厂宣传科长,专职摄影。而王丹凤自加入上影厂之后,依旧为广大影迷奉献自己的作品,她被评为深受观众喜爱的“22大明星”之一,相继拍摄了《桃花扇》、《家》、《女理发师》、《护士日记》等诸多中国电影史上的经典之作。

王丹凤和女儿们
1958年,“大跃进”运动进入高潮时期,王丹凤随上影厂几百演员与行政人员一起,前往上海北郊的新桥公社下放务农,
与当地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当时厂里决心很大,甚至把每个人的户口都迁了过去。

与当地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的王丹凤(中)
谈起这段往事,柳和清笑眯眯地说道:“丹凤一开始不理解,还哭了鼻子。最后还是服从组织,我们一起到了农村。”虽然从外表洋气、光鲜亮丽的大明星,一下子变成粗布花衣、挽着裤腿、挑上扁担、插起秧苗的农民,可王丹凤并没有埋怨,反而很快适应了农村生活。原因很简单,无论甜蜜还是辛苦,丈夫柳和清始终陪伴在她的身旁,让她感到安心、温暖。

王丹凤家庭照集锦
下过农村,去过缅甸,进过中南海西花厅周恩来总理的家门……王丹凤这样一位成名于旧社会的大明星,在新中国又赢得如此高的声誉,“文革”中自然是“罪责难逃”的了。不巧柳和清因出身问题也在上影厂“靠边站”,那么正好就近,夫妻双双常被拉在一起批斗。不知从什么时候起,王丹凤竟成了“国民党党员”,那可是个了不起的重大线索,重大突破。造反派于是抓住不放,穷追猛打,连续审讯,要她招出谁是她的“入党介绍人”,最后她甚至还被“红卫兵”们以莫须有的罪行,诬陷为“美蒋特务”、“国际间谍”。在这段艰难岁月中,王丹凤虽然苦闷压抑,却并不偏激,在丈夫的鼓励下,她每天一大早就来到电影厂,和大家一起扫垃圾、学毛选、听训话、写交待。直到1968年,在秋风萧瑟、严冬将临的时候,王丹凤被赶到奉贤“五七干校”接受劳动改造。
无论是走红地毯,还是踏水车、踩秧田;无论是头顶光环的熠熠红星,还是下厂劳动的普通女工,柳和清与王丹凤始终是左右相随,忠于爱情,矢志不渝。
1980年与项堃一起主演了《玉色蝴蝶》以后,王丹凤淡出影坛。

王丹凤与柳和清
1989年,柳和清从上海电影制片厂退休,他只身赴香港,涉足香港餐饮业闯天下,独树一帜,崇尚素食,创办“功德林上海素食馆”,数年之后,居然奇迹般地大获成功。从一间小店发展到拥有香港铜锣湾和九龙尖沙咀繁华地段两间相当规模的素食馆。过去拍电影,如今开餐馆,虽然“风马牛不相及”,但王丹凤以自己执着的专业精神。陪伴在柳和清身边共同创业。

柳和清家王丹凤,功德林中菜根香
十几年前,年过八十的柳和清、王丹凤夫妇将“功德林”转手让给他人,两人回到了上海,过起了隐居的生活,在故乡颐养天年……





欢迎光临 辽宁养老服务网 (http://bbs.lnylfw.com/) Powered by Discuz! X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