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前门外大街
八大胡同是旧时北京最著名的风月场所,位于前门外大栅栏一带。清乾隆二十一年,北京内城禁止开设妓院,很多妓院便迁移到前门大栅栏一带,形成了八大胡同风月场的雏形。其实,现在来看,前门外也算北京内城,那时候不一样,出了紫禁城就离外城不远了。话说回来这些场所也不能整太远,宫廷里也偶尔用得着。徽班进京
京剧兴盛起来
最典型的一次,是乾隆五十五年,为给乾隆祝寿,朝廷从扬州征调了以著名戏曲艺人高朗亭为台柱的“三庆”徽班进京贺寿。之后,四大徽班进京,且皆下榻于韩家潭、百顺胡同一带。老北京有说法:“人不辞路,虎不辞山,唱戏的不离百顺韩家潭。”后来,三庆、四喜、春台、和春四大徽班融合中原各家戏曲所长,创造出国粹京剧。也就是借着这戏曲红袖的行当,前门附近的风月场所越发兴盛起来。八大胡同位置
后来,又有了“十条胡同”之说,即:王蔡朱百柳(留);石广火燕纱。分别为王皮胡同、蔡家胡同、朱家胡同、百顺胡同、留守卫、石头胡同、王广福斜街、火神庙夹道、燕家胡同、小李纱帽胡同。燕家胡同与石头胡同
茶室遗迹
茶室遗迹
光绪庚子年后,内城妓院全部迁至城外,政府允许其公开营业。到了清末民初,大栅栏一带有三十多条胡同里有妓院。不过,最好的一等小班和二等茶室,当时多集中在传统的“八大胡同”内,又因民国时参众两院政治斗争,保皇派复辟帝制的许多阴谋也多在此谋划,“八大胡同”之名,早已超脱风月场的范畴,不但享“誉”京城,而且声震南北。八大胡同附近住过许多名人
陈德霖
迟月亭
这里更是住过无数名人,谭鑫培、梅兰芳、迟月亭、程长庚、赛金花、小凤仙、良玉楼,这些在历史上灼灼放光的名字,让这“八大胡同”之名更是光彩夺目。梅兰芳
俞菊笙
百顺胡同40号院是俞菊笙的故宅,他拜张二奎为师,曾主持春台班,以武生挑班唱大轴,人称“俞毛包”,弟子杨小楼、其子俞振庭皆有名声。百顺胡同38号则是戏剧大师迟月亭的故居。“老夫子”陈德霖也住在此胡同,他是京剧青衣的代表性人物,对“四大名旦”及后世旦角艺术发展影响深远。程长庚
百顺胡同34号的“四箴堂”,是京剧老生前三杰之一程长庚的“堂号”,据说当年他演出时的戏报就写“四箴堂”。程长庚道光年间入京,先后居住石头胡同和百顺胡同,同治、光绪年间曾掌三庆班,同仁尊称其“大老板”。他与春台班余三胜、四喜班张二奎为京剧第一代老生名角,“三鼎甲”之首。张二奎
石头胡同37号住的就是张二奎,“老生三杰”之一。张二奎又名张士元,年轻时曾任职于工部,后来犯事被革职,为生计而去和春班演出。1845年成为四喜班台柱,咸丰时组双奎班,弟子有杨月楼、俞菊笙,时称“文武双璧”。上林仙馆
陕西巷如今最有名的建筑就是上林仙馆,十大名妓中的赛金花、小凤仙就在此搭班。赛金花
实际上,赛金花住在榆树巷1号的的怡香院,小凤仙住在陕西巷52号的云吉班。小凤仙,原名朱筱凤,在上海被奶妈押给了胡姓艺人学艺,从此取艺名“小凤仙”。小凤仙
1913年,13岁的小凤仙住进陕西巷云吉班,蔡锷就是在这里结识她。后来,蔡锷准备逃出京城,小凤仙和蔡锷的母亲妻子合演了一出戏,来了一出民国时期经典的“金蝉脱壳”。可惜,蔡锷虽然逃了出去,也宣了战,最终不敌疾病,年仅34岁便早亡。后来,1951年春,梅兰芳赴沈阳演出,才得知小凤仙这些年的情况。当年,小凤仙嫁给东北军一个姓梁的旅长,在新中国建立前夕,又嫁给工人李振海。小凤仙死后,葬于沈阳皇姑区塔湾山林陪葬的,只有蔡锷的一张照片……韩家胡同
韩家胡同庆元春
李渔
韩家胡同原名韩家潭,明代此处地势低洼,凉水河支流在此积水成潭,故名寒葭潭。清代内阁学士韩元少在此居住,改称韩家潭,1965年改为现名。清康熙初年,戏剧评论家李渔寓居于此,建芥子园,后改为广州会馆,四大徽班进京,三庆班就住在韩家潭。大外郎营胡同旧时复原图
如今的大外郎营胡同
大外廊营胡同,曾用名外廊营,据说陈端生的故居也在这儿,陈端生是乾隆年间人,《再生缘》的作者。6号院是1952年新华京剧社的所在地,民国初年创办的《大陆报》就在此胡同。谭鑫培
大外廊营1号是谭鑫培故居,他是清光绪年间著名京剧老生演员,谭家从咸丰年间便在此居住,直到70年代,前后住了六代人,长达130多年。今日小外廊营胡同
小外廊营胡同,曾用名外廊营、小外廊营,曾有暗妓。现在的胭脂胡同
北京青楼女子
晚清政府曾对娼妓征税,从法律上认可了她们的合法地位,当然,同时也进行了种种限制,用今天的话说,在晚清时候,八大胡同地区就是现在所说的红灯区,晚清政府在这里会保障娼妓的合法权益。不过,八大胡同里的风月传奇,都只是那个动荡的年代里的“畸生儿”,是注定要被时代所淘汰的。欢迎光临 辽宁养老服务网 (http://bbs.lnylfw.com/) | Powered by Discuz! X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