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1月14日,习近平在万象下榻饭店会见老挝奔舍那家族友人。 新华社记者兰红光摄
“这次来老挝访问,我嘱咐外交部,无论如何也要安排时间见见你们。”习近平说。图为20世纪60年代,奔舍那家族的孩子们在北京一处公园合影。(照片由奔舍那家族提供)
当时在八一学校就读的习近平对这些外国同学印象深刻。多年来,他多次尝试联系这些当年的老同学老朋友。2017年11月14日,习近平在万象下榻饭店会见老挝奔舍那家族友人。新华社记者王晔摄
“很高兴和奔舍那家族代表见面,你们中很多都是我的老同学。时隔7年,再次同老同学老朋友们相聚,看到你们身体健康、家庭幸福,我感到格外高兴。我一直都很惦记你们。”习近平说。2016年9月9日,习近平来到北京市八一学校,看望慰问师生,向全国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致以节日祝贺和诚挚问候。这是习近平离开学校时与教师和学生依依惜别。新华社记者 姚大伟 摄
2016年,在第三十二个教师节来临之际,习近平来到北京市八一学校看望师生,深情回忆起小学和初中的求学时光。图为北京市八一学校。
说起当年的老师、同学,总书记对他们的名字记忆犹新,如数家珍地讲述了许多有趣的往事。习近平边走边看、边问边忆,感慨道:“我非常怀念那段岁月。不管走到哪里,我都惦念着母校,同母校保持着联系。”2016年9月9日,习近平来到北京市八一学校,看望慰问师生,向全国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致以节日祝贺和诚挚问候。这是习近平同母校老教师们亲切交谈。新华社记者 鞠鹏 摄
八一学校几位退休老教师如今已是古稀之年,师生见面分外激动。习近平同陈仲韩、陈秋影等几位老师一一握手,愉快回忆往事,聊起其他老师、同学的近况。图为陈秋影老师接受记者采访。
习近平说,看到各位老师精神这么好,我心里特别高兴。当年老师对我们要求十分严厉,现在回想起来,终生受益。一位老师对总书记说:“您给人民带来了幸福。”习近平答道:“是老师培养了我们。”习近平祝各位老师健康长寿。2015年2月13日至16日,习近平来到陕西,看望慰问广大干部群众,向全国各族人民致以新春祝福,祝伟大祖国繁荣昌盛、各族人民幸福安康。这是13日上午,习近平在延安市延川县文安驿镇梁家河村看望村民,并就老区脱贫致富进行实地调研。新华社记者 兰红光 摄
2015年的春节,习近平这趟远门有点特殊,因为他是“回家”了,回梁家河村看望父老乡亲。这是1973年上山下乡时期,习近平(左二)在陕西延川县。 新华社发
40多年前,15岁的习近平来到梁家河,开始了他艰苦却受益终生的插队岁月——住窑洞、睡土炕,忍耐跳蚤叮咬,与村民同吃同住,打坝挑粪、修公路、建沼气,在这里加入中国共产党,担任大队党支部书记……整整7年时间。2015年2月13日至16日,习近平来到陕西,看望慰问广大干部群众,向全国各族人民致以新春祝福,祝伟大祖国繁荣昌盛、各族人民幸福安康。这是13日上午,习近平在延安市延川县文安驿镇梁家河村看望村民,同他们亲切交谈。新华社记者 兰红光 摄
习近平深情地说,今天能够回来看一看,心情很激动,看到大家感到很亲切。1969年1月,我迈出人生的第一步,就到了梁家河。在这里一呆就是7年。当年,我人走了,但我把心留在了这里。2015年2月13日至16日,习近平来到陕西,看望慰问广大干部群众,向全国各族人民致以新春祝福,祝伟大祖国繁荣昌盛、各族人民幸福安康。这是13日上午,习近平在延安市延川县文安驿镇梁家河村察看自己当年住过的知青窑洞。新华社记者 兰红光 摄
40年很漫长,但岁月磨损不了他的“黄土情结”:“15岁来到黄土地时,我迷惘、彷徨;22岁离开黄土地时,我已经有着坚定的人生目标,充满自信。作为一个人民公仆,陕北高原是我的根,因为这里培养出了我不变的信念:要为人民做实事!”习近平说,这种“黄土情结”在他心里,让他遇到困难时,就会坚信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欢迎光临 辽宁养老服务网 (http://bbs.lnylfw.com/) | Powered by Discuz! X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