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标题: 科学证明:中文才是世界上最伟大的语言,没有之一 2017-11-23 07:00 [打印本页]

作者: 江水    时间: 2017-11-23 10:05:54     标题: 科学证明:中文才是世界上最伟大的语言,没有之一 2017-11-23 07:00

  前一段时间,
  有人将表达同一种意境的
  英文诗与中国不同朝代的诗词
  进行了比较,
  极尽地发现了中文之美,
  的确,
  每一个掌握汉字的人,
  都是这个星球上最独特、
  最聪明的人中的一员。
  中国文化起源于汉字,
  中国人的智慧被汉字呈现的淋漓极致。
  
  为什么使用汉字的人会更聪明?
  汉语,不仅是世界上最先进的语言,
  而且将是互联网时代最科学的语言。
  下面我们看看大家是如何从专业角度
  阐述这个问题的,
  文章素材数据来自网络,
  向各位原作者们致敬。
  (1)语言和思考的速度
  中国人的思考速度比美国人的思考速度快。
  因为中国人的“声音的种类”比美国多。
  声音的种类是什么?
  为什么声音种类越多,思维速度就越快?
  通俗的讲,声音的种类,
  就是能够发出多少种声音。
  普通话的一个汉字是一个声音,
  英文的一个单词是若干个声音。
  英语有20个元音20个辅音没有声调,
  所以,英语的声音种类
  不会超过20×20=400个。
  也就是说,如果一个声音对应一个事物,
  那么,英语的400个声音
  只能表达400个事物。
  这400个事物之外的事物,如果要表达,
  就只能靠声音的重复才行,
  用2个或者3个声音表达。
  普通人的一个声音约需1/4秒。
  可见,美国人要表达第401种事物,
  就需2个声音,耗时1/2秒。
  而中国人表达1200个事物,
  只需1个声音,耗时1/4秒。
  下面我们具体看看:
  普通话有20个声母39个韵母和4个声调,
  连乘的结果大约是3000个声音。
  能被利用的是2500个声音,
  普通话中真正用到的是1200个声音。
  所以,中国的普通话想表达1200个事物,
  只需1个声音,耗时1/4秒。
  
  曾有人比较过,
  用英语和汉语背诵乘法口诀表的速度:
  汉语用了30秒,英语用了45秒。
  因此,两人同时背诵乘法口诀。
  30秒的时候,
  汉语使用者已经到了九九八十一,
  而英语使用者大约还停留在七七四十九。
  这就说明了:声音种类多的语言的使用者
  比声音种类少的语言的使用者思考速度快。
  普通话的声音种类多于英语,
  所以,中国人的思考速度比美国人快。
  相同时间,思考速度快的人,
  自然能够思考更多的问题,
  当然也就更聪明。
  中国人最聪明的原因就在这儿,
  这是中华民族的先天优势。
  另一个对比就是日语与汉语。
  日语使用了100种声音,
  汉语使用了1200种声音。
  因此,很多汉字让日本人念,
  就必须用两个或者三个声音
  来表达(日本人说话好累)。
  假设:一个汉字对应日语的两个声音,
  那么,日本人一生能够享受到的信息,
  只有中国人的一半。
  日本先天不足,可能这也是日本
  永远当不了世界老大天定的原因。
  (2)语言和阅读的效率
  现在,英语单词的数量,
  已经趋向百万了,惊人而可怕,
  普通人一辈子也记不完这么多单词,
  而这些单词却可以用四千个汉字来表达。
  为什么会英语单词的数量会如此之多呢?
  下面来具体看看。
  英语里猪肉(pork)与猪和肉(pig,meat)
  没有丝毫关系。
  猪肉、羊肉、牛肉(pork,mutton,beef)
  也没有些许联系。
  公鸡是cock,母鸡是hen,小鸡是chicken,
  这就是鸡的一家子,
  单从单词能看出公母和大小吗?
  彼此毫无关联,这些词汇的出现,
  让人只能死记硬背。
  不难发现:
  英语里的多重名词和它的分解词
  没有丝毫关联,
  英语词汇的主体就是这样的。
  新事物的涌现,
  总伴随者英文新词,
  例如火箭(rocket),
  计算机(computer)等,
  可汉语则无须这样出现一个新词,
  不就是用「火」驱动的「箭」 么,
  会「计算」的「机」么!
  可英文就不能这么干,
  不能靠组词,原因是「太长」了。
  如火箭将成为「fire-driven-arrow」,
  计算机将成为「computaional-machine」等,
  近百万的英语单词就是这样出来的。
  突然感觉:英语好笨哦。
  再想想咱们的汉语,
  基本不必发明新汉字,
  仅仅依靠原有的汉字组词就可以了。
  真是感谢和佩服充满智慧的祖先。
  这是因为汉字能够灵活组词的功能太重要了。
  它让我们可以触类旁通,
  记忆量大大地减少。
  看看下面这个例子。
  汉语里:火箭,不就是火推动的箭么?
  计算机,不就是会计算的机器么?
  不同组合就表达了不同事物,
  伟大而让人轻松。
  英语呢?有了火箭,
  就得产生个新词rocket;
  有了计算机,就得来个computer。
  记忆量大呀,好累人哦。
  瞧瞧,这就是差距。
  越了解这些,
  越感到作为中国人的自豪和幸福。
  有人可能要问:
  英语也可以将pig和meat连起来啊,
  这样就可以减轻记忆了啊。
  好问题。接着咱们来看看,
  到底能不能按你说的做。
  现在不用pork了,
  猪肉用猪+肉pigmeat来表示。
  这样一来,猪肉pigmeat就要发音四次,
  而pork仅仅发音两次。
  可见,连体词无需记忆却增加发音次数,
  新词汇节省发音却增加记忆,
  由此看来,英语没法两全。
  如果英语的新词汇都采用连体形式,
  那么新词汇会有多长?
  你可以想象一下。
  这样的话,美国人说一句话该发音多少次啊?
  不累死才怪呢!
  
  接着往下看。
  现在的中国学生,
  可以琅琅上口地读
  2000年前诗人屈原的楚词。
  这种文字的稳定性,
  是因为有智慧传承的基础。
  有了这种稳定的文字,
  才能读懂自己远祖的文明,
  才能不断的继承和进步。
  英语就做不到了,因为太不稳定了,
  现代人读莎士比亚的原著已经困难重重了,
  更不用说2000年前了。
  有人说:我们中国人民也有资格
  控告那些所谓的文明的西方人,
  是谁在制造环境污染,
  破坏森林和草原,就是他们,
  因为印刷同样内容的一本书,
  西方语言要比汉语浪费2倍的纸张,
  全世界使用西方语言的人要比
  使用汉语的人多5倍,
  按照简单的因素级连倍乘法,
  就要浪费10-20倍以上的木材,
  增加20倍以上的工业废水,
  就语言的优越性来讲,
  西方人没有什么资格对汉语说三道四,
  连文盲都懂得从联合国五种工作语言中
  找出汉语文本,因为汉语文本是最薄的那一本。
  想必,再过若干年之后,
  超负荷的信息一定能将把字母文字压垮,
  届时整个世界唯有汉字独领风骚。
  (3)语言和文明的传承
  英语和汉语还有一个特点,
  英语是“一维的”和“密码式的”语言。
  语言的一维性,
  导致美国人的思维是直线式(线性)的。
  这种直线式思维,
  对美国人产生了非常深远的影响:
  做事方式直接,绘画喜欢用直线条等。
  语言的密码性,导致语言抽象而费解,
  美国300万患失读症的儿童(智力正常)
  就是受害者。
  中国的小孩,只要智力正常的,
  很少有患失读症的。因为,
  汉语是“二维的”(纸面上的最大维数)
  和“形象的”语言。
  语言的二维性,
  使得中国人的思维是曲线式(面性)的。
  每个汉字都是一幅画,
  不仅容易理解,
  而且获取信息的速度比密码快N倍呢。
  获取相同信息,花费的时间更少,
  当然也就更聪明,这是先天优势嘛。
  同样的场景,
  美国人倾向于关注中心物体
  而忽略背景(一维的思维导致的),
  而中国人关注物体更注重
  整个场景(二维的思维造就的)。
  忽略背景,使得美国人看问题:
  深刻却片面。
  看问题片面的人,容易一根筋,
  使得做事成本过高。
  这就是美国的研发成本高的
  内在原因(美国人未必意识到了)。
  注重场景,使得中国人看问题:
  全面且懂得变通。
  看问题全面且会变通的人,
  做事自然容易做得好。
  因为,事情看得透彻,
  复杂的问题也会变得简单。
  这就是中国的两弹一星等奇迹
  产生的内在因素。
  很多在西方人看来,根本不可能的事情,
  中国都变成了现实,
  这就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优越性。
  中国人所使用的汉字通常在三到四千,
  而莎士比亚时代的英语仅有三万个单词,
  他本人能够全部掌握。
  但是,到了丘吉尔时代,
  他的单词量依然是三万个,
  可是,那个时候的英语已经数十万个单词了。
  所以,我认为莎士比亚使用英语单词的
  熟练程度是后人根本无法达到的。
  语言学家们对于英语单词的要求是:
  一个受过教育的英语使用者
  应该掌握五到二十五万个单词,
  不但差距范围很大,
  而且用这个标准来衡量,
  莎士比亚和丘吉尔都应该是文盲。
  英文世界里,没有20000个字别想读报,
  没有30000个字别想把《时代》周刊读顺。
  大学毕业10年的职业人士
  一般都懂80000字。
  汉字就不多说了:
  国家的扫盲标准是1500字,
  理工科的大学生一般掌握三四千汉字,
  搞科研都没问题的。
  至于读书、看报更是小学毕业生
  都可以做到的。
  一句话:做中国人,爽啊。
  (来源于:智慧的辨思:最优秀的语种汉语)
  
  想想看,美国人学习了2万单词,
  他能享受的信息还是有限的。
  中国人学习三四千汉字,
  就可以享受几乎全部信息。
  学少而知多,投资收益率惊人得高呀。
  什么是智慧?这就是智慧。
  比如有人曾问过几个教授:
  “长方体”如何用英文讲?
  结果,这几位母语是英文的工科教授都不知道。
  又问了几个研究生,他们也不知道。
  “四环素”、“变阻器”、“碳酸钙”、
  “七边形”等词只有专业人才才会。
  根本不像汉语能够触类旁通。(傻了吧?)
  普通美国人,掌握这些词汇都是问题,
  更别说用它们自由交流了。
  在美国想做个博学的人,
  实在是太不容易了,词汇量就是个大问题。
  目前,根据全世界最权威的
  牛津英文辞典的最新统计,
  英文总共包含了大约65万左右的词汇,
  包括衍生词、再生词、组合词,
  以及大量的外来词汇等等,
  预计下世纪中叶,将突破100万大关。
  而汉语则相对稳定,
  现在中学生还可以琅琅上口地读屈原的楚词。
  英文就难了,因为太不稳定。
  现在的人们读沙士比亚的原著困难重重,
  更不用说读400年前英国诗人乔叟的诗了。
  所以笔者认为,英语之所以强大,
  是因为当年大英帝国在全球各地的殖民附带的,
  这是一种强加的文化,
  真正的文化不应该有任何侵略性,
  而是润物细无声的,
  温和的改良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所以眼下这场全球化,
  中国的汉字必定会改良全球的文化基因,
  为世界文明做出巨大贡献!
  (4)未来会证明汉语的伟大
  “有件事,我不明白。
  你说汉语更优秀,
  为什么中国的文学作品却没法翻译成英语?”
  好问题,赞一个。
  中国的文学作品没法翻译成英语,
  英语的文学作品却能很好地翻译成汉语。
  这种现象说明:英语表达的思想,
  都能找到对应的汉语表述;
  而汉语表达的思想,
  不一定能找到对应的英语表述。
  是不是这个理?“是的”!
  如果你学过数学,
  知道集合和真子集,就会明白,
  这种现象说明:
  英语是汉语的一个真子集。
  英语能够表述的思想,
  只是汉语的一部分。
  英语是有缺陷的,有很大的缺陷。
  相比之下,汉语就完美多了:
  能用更少的字表达更丰富的思想。
  大家对汉语有误解,
  才会出现这种将优秀当差劲的情况。
  由于国力和历史的问题,
  很多人的脑子里有一种不自信的观念:
  西方的东西就是好。
  这种先入为主的观念是要不得的。
  这种观念,让我们国家吃了很多亏,
  早该从最起码的语言上反思和反省了。
  
  有资料表明:
  说汉语比说英语能更多地
  使用右脑(天才脑)。
  这又是一个先天因素,
  以此说明中国人比西方人有着更多的优势。
  只是,自以为是的现代人理解不了
  老祖宗留下来的确实是好东西这一点。
  突然想到一句话:
  肤浅的人喜欢从肤浅的角度看待深刻的人;
  愚蠢的人喜欢从愚蠢的角度看待智慧的人,
  很有意思吧。
  在语言方面或者说先天优势上,
  美国人是输给中国人的,
  犹太民族也输给了中华民族。
  当然,这不是我们优秀,
  而是我们的祖先太优秀了,
  着实应该感谢和佩服。
  然而现在,
  很多人漠视甚至鄙视自己的文化,
  让人很无奈,
  其实,未来的真正意义上的世界语,
  将是汉语。
  
  我们需要再次明白以下事实:
  一、联合国六种文字的官方文件中
  最薄一本一定是汉语;
  二、汉语的精确性已为蓬勃发展的
  中国科技事业所证实;
  三、计算机语音输入最具有希望的是汉语;
  四、汉语是稳定的,是收敛的,
  英文是不稳定的,是发散的;
  ……等等,这样的科学事实还有很多。
  理解了汉语是智慧的语言,
  再看那些整天忙着去汉字化的
  韩国、越南等,你就会一笑置之。
  因为,越南已经后悔的肠子都青了,
  这样做,不仅抛弃了他们用汉字
  书写的历史,
  更会让他们民族变得肤浅和狭隘。
版权声明:文章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我们






欢迎光临 辽宁养老服务网 (http://bbs.lnylfw.com/) Powered by Discuz! X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