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震,独立文人画画家,知名作家,文艺评论家。喜欢独立思考、写作、画画,避热闹,轻粉华,忌悖德,不向往混的好,只想平和平静地与纸笔交朋友,南山种豆,东篱采菊 。2017-11-24 15:13:50
张震《我有雕花酒 谁有大闸蟹》
市招不是指某某市的招待所,而是指商店招牌和招徕顾客的幌子。什么时代开始有市招?不知道。中国有许多天天用,且人人都离不开的东西,都不知道起源,比如筷子、梳子,就没有留下发明者的姓名,千万别小瞧筷子梳子,它的利用率和实用价值远远超过“四大发明”,尤其是筷子最最中国了。
读中国古画,画面上常常会出现店肆酒家,出现“茶幌”、“酒幌”;读文学名著,市招就更多了,比如老舍《茶馆》里有“老裕泰”,比如施耐庵《水浒》中有宋江题反诗的“浔阳楼”,比如宋代有一本《武林旧事》,书中仅《酒楼》一文中就列举了“熙春楼”、“三元楼”、“赏心楼”、“花月楼”几十余家。
北宋 张择端《清明上河图》局部
北宋 张择端《清明上河图》局部
开铺子的人都需要市招,都需要让众人知道这铺子是干什么的,不需要的是那些特别简易的游走街巷的小贩,像《高士传》中卖药的韩康好像就没有招牌,可能韩康也不屑招牌,因为他是高士,高士者另当别论。写市招与世道好坏紧密关联,如果是在《清明上河图》般的太平盛世,经济就会繁荣,商业就会发达,今天公司成立,明天酒楼开张,商铺雨后春笋,那有一手好字的人就会吃香,就会得到更多的润格。反之,若兵荒马乱,若恐怖组织日日寻衅滋事,经济自会跌停,店铺自会萧条,店铺休业了,市招还有什么意义?
六必居 明朝大学士严嵩题写
烤肉季 末代皇帝溥仪胞弟溥杰题写
盛锡福 吴佩孚题写
求市招第一寻求的对象是帝王将相、达官显贵,官越大越好,最好是总统一级,比如蒋介石给某澡堂写个招牌,谁还敢小觑这个澡堂?当然,蒋介石没有写过招牌,只是举个例子。退而求其次,请亲王权臣也行,比如明代的权臣严嵩就题过“六必居”,据说严嵩当时问:“哪六必?”求字的赵掌柜躬身回话:“黍稻必齐,曲蘖必实,湛之必洁,陶瓷必良,火候必得,水泉必香”。这六必拿现在话说就是:用料必须上等,下料必须如实,制作必须清洁,火候必须适当,设备必须优良,泉水必须纯香。另外,像吴佩孚题写过帽子店“盛锡福”,像末代皇帝溥仪的胞弟溥杰题写过“烤肉季”。请这类人题写,主要是借名,给人此店来头了不得的印象,无形之中也是保护伞。
宝古斋 翁同龢题写
戴月轩 陈半丁题写
清秘阁 吴昌硕题写
大书画家及社会名流手迹,也是求招者的宠物,明代大才子徐渭就题过一家点心店,他故意将“心”字少写一点,市民纷纷传播:大书画家徐渭写错字了,出笑话了。一传十 ,十传百,结果这家点心店很快出了大名,带来了杠杠的效益。民国初期,照相业在上海兴起,生意十分火爆,一家“宝记”照相馆想请大书法家、有中国大儒之称的沈曾植题写招牌,沈起初怕有辱斯文,不太愿意,当这家照相馆老板把丰厚的银子摆他面前时,沈还是答应了。这一写抵过他半年俸银,于是在上海的一些前清遗老都开始写,像光绪皇帝的老师陈宝琛,翰林汪洵等等都写,写多了甚至不顾士大夫的体面。陈宝琛就写过不少烟纸店的招牌,汪洵写得就更多了,早年他的朋友圈中经常有人背后开他玩笑:汪进士就差大葱摊没写了。
鸿宾楼 清朝两榜进士于泽久题写
商务印书馆 原为郑孝胥写 后来由郭沫若题写
求招者也不是见名人名家就上,除了名人效应和字好以外,人也要好,谁愿意找贪官、汉奸、卖国贼写?抗战时期汪伪的周佛海在南京也写过一些,结果他一定罪,一夜之间全没了。除了“政治”上没问题,有时书家的名字也很重要,上世纪四十年代,当时有一个姓邓的书法家很有名,可是很少有人找他,为什么?因为他当时题字总是署写别号“粪翁”,谁愿意自家的招牌上刻个烫金的“粪”字。后来,他改名了,书法题名叫邓散木。我少年时也听说过一个故事,我有一个远房长辈开了一家工厂,有人建议请林散之写厂牌,他思考再三,没同意。问他,他才说:开厂最重要是合心聚力,可每天所有的人一进厂,第一眼看到的就是“散之”。
仿膳 老舍题写
好的市招的确能给商铺增添光彩,甚至令人肃然起敬,像沙孟海的“华东大厦”、刘海粟的“金陵饭店”、林散之的“亨德利钟表店”,皆是功力非凡,过目难忘招牌。说到“亨德利”,林散之为这三个字还口占过打油诗——索字人走后,嗜古好诗的散翁暗暗发笑,我还从来没有写过外国名,他一边收拾纸笔,一边喃喃:知我识字索我字,我字哪能比我诗。握笔直书外国名,不再竞说烦文辞。
同仁堂 启功题
大观楼 启功题写
也不是所有人只要给钱就什么都写的,赵朴初就不愿意给酒店、饭店写招牌,他说:“我身为佛教协会会长,写这样的招牌不合适,这事和钱没商量。” 启功也有这样的事,早年他尚没出大名,巷口有一位修车的老汉知道他能写大字,琢磨了很长时间,终于攒足勇气拦住他说:“就请你写两个字——打气、补胎。”老汉一边说着,一边伸出双手各竖起两个指头。老汉还说:“不白写,你终生免费打气?”启功听后哈哈大笑,乐成一个笑佛,逗乐的回答:“我家没车。”
张震《读书乐》
张震《寒夜客来茶当酒》
作者:张震,独立文人画画家,知名作家,文艺评论家。喜欢独立思考、写作、画画,避热闹,轻粉华,忌悖德,不向往混的好,只想平和平静地与纸笔交朋友,南山种豆,东篱采菊 。
欢迎光临 辽宁养老服务网 (http://bbs.lnylfw.com/) | Powered by Discuz! X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