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标题: 抗战胜利后钱学森为什么两次拒绝胡适回国任教 [打印本页]

作者: 清梦    时间: 2017-12-5 03:40:53     标题: 抗战胜利后钱学森为什么两次拒绝胡适回国任教

上官婉婉
2017-12-05 00:00:35

1945年9月5日,国民政府任命胡适为北大校长。胡适开始为如何办好战后北大以及延揽人才进行谋划。他四处给当时在海外任教的中国籍知名专家学者写信,请他们回北大任教,其中就有钱学森。

钱学森1934年上海交大机械工程系毕业,第二年前往美国留学,受业于著名空气动力学教授冯·卡门,并和冯·卡门等人合作,设计了美国第一枚下士导弹,建造了美国最早的火箭发射台,是美国导弹事业的奠基人之一。面对这样一位成就卓著的年轻科学家,胡适自然要努力争取。他给钱学森写了封信,热情地邀请钱学森回北大新成立的工学院任教。钱学森也想回国效力,但由于此时他不仅在加州理工学院有教职,而且因战时需要还担任了美国军事科学的核心部位美国喷气公司的顾问。他无法“毁约”,只好给胡适回信说明现实情况加以拒绝。胡适1946年1月2日收到钱学森的信:“现在加省理工航空系任事,与校方约定一两年后回国。故北大如定明春开办工学院,则学森无参加可能。”其实从语气看,钱学森对胡适是尊敬的,在拒绝中保留了回旋的余地,只是否定了明春的“可能性”,假如与加工约定到期能回国到北大任教还是有可能的。

1947年暑期,钱学森收到父亲钱均夫的来信,告诉慈母病逝,钱学森随后赶回阔别了13年的故土。回家后他向蒋英求婚,并于8月30日和蒋英完成了婚礼。得知钱学森回国探亲并完婚,国民政府觉得是个挽留他在国内任教的好机会。也许因为有胡适前次请他任教北大虽被拒绝但仍留有余地的“缘由”,时任国民政府教育部长的朱家骅乘到北平出差特地找到胡适,请胡适出面邀请钱学森出掌交通大学。交大是他的母校,又是担任校长,又是胡适出面邀请,在上封拒绝信中钱曾说“一两年后回国”,现正是这个时间段,就在大家认为有可能时,没想到钱学森再次拒绝了胡适。

以胡适的为人和声望,以北大和交大的地位,受到胡适邀请,到这两所大学任教和担任校长,对当时任何一个学者来讲,都是巴求不得的事。钱学森却两次作了回绝。固然如钱学森信中所说,有美国大学的在先约定,但是不是还有其他更为重要的原因呢?除了钱学森,也还有一些学者此时不愿回国任教。吴大猷先生在回复胡适等人邀请时曾分析主要是“国内一般政治”等情形“太令人失望”。钱学森实际上也有这种感觉。1947年回国时,他遇到了曾和他一起在美国留学的植物学家殷宏章,了解到一些回国的科学家连起码的科学研究也无法进行的苦闷情形。于是对胡适的邀请作了回绝。但这并不代表钱学森不爱国。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新中国的气象正通过一系列管道悄然传到钱学森脑海里,用蒋英当时的话说是“祖国建设蒸蒸日上,敬之,喜之”,于是钱学森毅然踏上了漫长艰难的争取回国之路。








欢迎光临 辽宁养老服务网 (http://bbs.lnylfw.com/) Powered by Discuz! X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