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鸽 蒋兆和画、邓拓题字
邓拓从小就喜欢怀素的草书,而毛泽东的书法有怀素的味道,当时他负责《晋察冀日报》的编务工作,有机会接触到毛泽东撰写的稿件,因为喜爱开始四处收集。毛泽东1945年给柳亚子书写的第一件《沁园春·雪》
作家萧军听到他夜拜尹瘦石的事后,特意找到邓拓,将毛泽东写给自己的书信手稿借阅于他,虽不能得,能让他欣赏已很高兴,回去后他将书信字迹临摹留作纪念。邓拓
邓拓的收藏生涯是从收集毛泽东手迹开始的,同时他对收藏产生浓厚的兴趣。年轻时邓拓
北京是京津书画收藏的丰富地带,建国后依然受到之前的收藏风气影响,溥仪散落在民间的古董仍有人卖,还有不少八旗子弟为维持生计变卖家藏,所以不少政界文人会抓住时机购藏。他们虽有收入,但都很微薄,邓拓把可怜的工资都用来买古画。邓拓与妻子丁一岚
北京的文物集散地琉璃厂,是邓拓经常去的地方,所在的荣宝斋也频繁出入,因为书画经常有进有出流通不止,他三天两头就跑去那,一段时间内,荣宝斋收来的书画他几乎都鉴赏过。明 沈周 前后赤壁赋图 邓拓旧藏 现藏中国美术馆
邓拓对喜爱的文物有自己收藏原则:一、国家能够收藏的,他决不抢购收藏;严格自律的邓拓一直遵守三条原则,他买古画的钱都是自己的,为此也从未有过存款,购买的古画都收藏在“紫藤斋”藏室里。
二、真伪难以辨别,国家一时又不想收藏的书画,他因为怕流失海外而坚持购下;
三、凡属他自己喜欢的古今书画,一律以画易画,或者用现钱购买,决不用公款收藏。
清 石涛 江干访友图 邓拓旧藏 现藏中国美术馆
收藏苏轼真迹过程在邓拓的众多收藏中,最著名的就是苏轼的真迹《潇湘竹石图》。1960年,邓拓在江苏视察时在太湖上留影
这幅作品的原藏家名叫白坚夫,曾担任北洋军阀吴佩孚的秘书长多年。《枯木怪石图》局部
白坚夫早年留学日本,还娶了日本太太,后来将《枯木怪石图》卖给了日本人,这幅作品现藏在日本阿部房次郎爽籁馆 。《潇湘竹石图》局部
1961年,国家正是三年的困难时期,为了解决温饱问题,他决定将心爱的《潇湘竹石图》卖掉。张葱玉夫妇
当时只有荣宝斋和文物商店收藏古画,于是他来到荣宝斋,店内的业务员看过画后认为是赝品,没有收购的意图,白坚夫只好作罢。邓拓和家人
为了见到作品时能有判断依据,他回家后开始研究苏轼的画,可苏轼的作品只有书面记载。恰巧画家周怀民给他送来了日本出版的画册,其中那幅《枯木怪石图》正在其中,周怀民以此画为例,向邓拓讲述了苏轼作画的特点。周怀民 ,擅国画,1926年入北京中国画研究会,师从吴镜汀,後留任该会教授1934年起,相继在北平京华美术专科学校和国立北平艺术专科学校任教几日后,邓拓见到了他期盼已久的《潇湘竹石图》,展开画作时,就被画中的文人逸气所吸引。他凝视这幅画很久,之后才说道“自己一直喜欢古代书画,苏轼的作品留世极少,虽然不能断定这幅作品的真伪,但是我认为它非常的珍贵”。
邓拓(左)接见缅甸新闻代表团
邓拓写下了“君爱文明非爱宝,身为物主不为奴”的诗句后,将自己珍藏的苏东坡《潇湘竹石图》,以及倪瓒、沈周、文徵明、朱耷等人的名作,共145幅精品全部捐给了中国美术馆。明 文徵明 夏木垂阴图 邓拓旧藏 现藏中国美术馆
1984年春,国家文物局进行了一次文物普查,中国的权威专家,包括谢稚柳、启功、杨仁恺、刘九庵、徐邦达等,对《潇湘竹石图》进行鉴定,确认邓拓捐赠的这幅作品是苏轼的真迹。徐邦达和谢稚柳
2012年中国美术馆举办的邓拓捐赠古代书画精品展,展示了他于1964年捐赠的作品,这是邓拓藏品唯一的一次公开亮相,当时他的女儿也前来观看展览。邓拓女儿邓小岚观看苏轼的《潇湘竹石图》
五代周文炬的《太真上马图》
相关收藏部门将其判为伪作,邓拓仔细研究后,从周文炬的师承、行笔技法、设色、绢丝质地等方面考证,最后将自己的考证结论文章发表在1959年第8期的《中国画》上。《太真上马图》局部
《太真上马图》一直存在争议,邓拓在研究时,认为画卷拖尾元人柯九思诸人题跋是“伪造”的,他认为这是五代周文炬所作,张葱玉虽然同意提拔不真,他却认为这是宋人摹本。《簪花仕女图》局部
不管怎样,有一点是公认的,鉴定专家都认为这是一件故宫旧藏的高古作品。它可与国宝级《簪花仕女图》和《韩熙载夜宴图》相媲美。文徵明 《行书西山诗》局部
郑板桥 《竹石图》
这件作品创作于1756年,当时郑板桥64岁,正好辞官到扬州,画中布局疏朗,清气袭人。清 郑夑 石畔琅玕图 邓拓旧藏 现藏中国美术馆
他只要见到好的宋元作品都会收藏,毕竟这类古画流传不多,机会难得,同时他也会对其进行研究,要自己心中有数才可。明清书画他收藏的最多,四朝古画能够如数珍藏也让他在众多藏家中脱颖而出。欢迎光临 辽宁养老服务网 (http://bbs.lnylfw.com/) | Powered by Discuz! X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