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罗庚
信中他这样恳切的写到:“朋友们!梁园虽好,非久居之乡,归去来兮!为了抉择真理,我们应当回去;为了国家民族,我们应当回去;为了为人民服务,我们也应当回去;就是为了个人的出路,也因当回去,建立我们的工作基础,为了我们伟大的祖国的建设和发展而奋斗!朋友们!语重心长,今年在我们的首都北京见面吧!”华罗庚和毛主席
因为主席这句话,从1952年,华罗庚被任命为中国科学院的数学研究所所长开始,此后的几年里,他将主要精力都用在了发现和培养人才上,那时的中科院数学所,几乎囊括了当时全中国所有的数学人才。华罗庚选拔人才十分严格,曾经有很多人向他推荐学生,他都没有接纳,然而,有一个人却让华罗庚不惜“走后门”都要收到“麾下”,他就是陈景润。陈景润雕像
1953年,20岁的陈景润从厦门大学数学系毕业,被分配到了北京一所中学教书。然而,陈景润是个有着许多怪癖的书呆子,一上台就说不出话来,他甚至成为了学生们的笑料。没多久,陈景润就被学校辞退了。他只能回到家乡福建,在街头摆摊谋生,幸好被厦门大学校长王亚南发现,将他调到母校,管理图书资料。陈景润
当图书管理员的这段时间里,陈景润开始钻研华罗庚所写的《堆垒素数论》。没想到,这本高深的数学巨著,竟然被年仅23岁的华罗庚看出了破绽。陈景润将自己的研究结果寄给了华罗庚,华罗庚一看,这正是自己苦思了多年没有突破的问题。华罗庚很高兴,认为陈景润是个有想法、有前途、肯钻研的年轻人。他对他的学生们说,你们待在我的身边,倒让一个素不相识的青年,改进了我的工作。华罗庚立即给陈景润寄去了邀请函,请他来北京参加全国数学论文报告会。华罗庚与陈景润
正是华罗庚将陈景润调至中国科学院的数学研究所,成就了陈景润震惊世界的 “哥德巴赫猜想研究”,新中国因此产生了一位伟大的数学家。即便陈景润后来成为了誉满世界的大数学家,他却依旧称自己是“华罗庚先生的学生”。华罗庚和他的学生
华罗庚常说,培养人才要甘为人梯。曾经的懵懂少年,如今已经成为新中国数学界的领军者,在他的带领下,新中国涌现出了一大批数学人才。欢迎光临 辽宁养老服务网 (http://bbs.lnylfw.com/) | Powered by Discuz! X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