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昌硕以2.093亿创画家最高成交纪录的《花卉十二屏》
▌吴昌硕和齐白石被世人并称“南吴北齐”,这句话吴昌硕应该是不愿意听的。当他听说齐白石的画卖得比自己还要受追捧时不免心生嗔怒道:“北方有人学我皮毛,竟得大名”。在他看来,齐白石一介草莽,处处透漏模仿的痕迹,“竟得大名”他不能理解。吴昌硕《花卉十二屏》局部
▌回顾二十世纪初的画坛,吴昌硕是海派公认的魁首,又精金石籀篆,开西泠一脉先河,交游甚广。2018新年伊始,日本三大博物馆就联合推出“吴昌硕和他的时代”,展出吴昌硕作品78件,以及他和日本友人的交往,其中重点展品包括吴昌硕《行书斉侯罍识语轴》、《墨竹图轴》、《山水图轴》、《行书王維五言句》和陆恢的《海浜话別图巻》等。吴昌硕《花卉十二屏》局部
吴昌硕《花卉十二屏》局部
吴昌硕《花卉十二屏》局部
▌在日本影响最大作品流传最多的书画家,吴昌硕无疑居首。此次展览也是在其逝世90年后,日本对海派书画泰斗吴昌硕先生艺术的系统回顾。吴昌硕《墨竹图轴》
▌吴昌硕生于道光二十四年(1844),自幼受家学熏陶,10余岁就开始磨石奏刀,26岁负笈杭州诂经精舍,拜朴学大儒俞樾为师,习小学及辞章。苏州寓居期间又结交吴大澂、潘祖荫这样的金石收藏大家,遍观其所藏钟鼎、鉨印、陶器、货布及名人书画。因此吴昌硕虽归于海派,但就其艺术渊源向上深究可直抵乾嘉。其书法以《石鼓》入手,行书结体也常有篆意,绘画则精心布局,融入篆、隶、狂草多种体势,被后人概括为“金石味”。日本藏吴昌硕书法
▌从清末到民国初期,中国社会的巨大变革中,吴昌硕坚守文人传统,集“诗、书、画、印”为一身,融金石书画为一炉,被誉为“石鼓篆书第一人”、“文人画最后的高峰”。在绘画、书法、篆刻上都是旗帜性人物,在诗文、金石等方面均有很高的造诣。吴昌硕、王一亭于六三园
▌据介绍,目前以不完全统计,吴昌硕为日本公私珍藏的作品至少有2500件(不包括近年来回流的数千件在内)。日本一些著名的金石书法家们家中藏有数十件吴昌硕作品(含书画篆刻)并不稀见。藏品过百的大藏家也可以列出数位。家藏几件似乎成为“每个”金石书画家立足的“必备条件”。这样说,或许略有过之,但家藏几幅吴昌硕的作品确实是极为普遍的事。仅此,足可以说明吴昌硕在日本受欢迎的程度。篆书七言对联(赠施石墨) 浙江省博物馆藏
隶书五言对联 浙江省博物馆藏
▌旅日书画学者邹涛认为,吴昌硕名传东瀛,首先是篆刻。日本知名书法家日下部鸣鹤来华请吴昌硕刻印,吴时年四十八岁。1900年日本著名篆刻家河井荃庐来华正式拜吴为师,当时吴五十七岁。吴昌硕六十岁时,滑川淡如来华,赠日本刀,并同客严氏小长庐馆(严信厚)观吴昌硕写字作画。同年著名书法家、文豪长尾雨山辞官来华任商务印书馆编译室主任,与吴结交。这些人在日本都具有绝对权威,对吴昌硕艺术在日本的传播起着相当关键的作用。1911年由王一亭介绍日本书画家水野疏梅与六十八岁的吴昌硕订交。『五湖印丐』白文印-浙江省博物馆藏
『苍石父』『吴俊长寿』白文两面印-浙江省博物馆藏
▌由此,吴昌硕与身为日本多家企业买办的王一亭结交,之后王正式拜吴为师学艺。两人结交后,王一亭便成了吴家常客。由于王一亭身为资本家,不以润格为生,因而作画多为消遣,有得润笔,也都捐给慈善事业。吴昌硕则是职业书画家,为帮助吴,王在日本为吴招揽订单,带吴经常出入日本人聚集场所六三园,介绍吴与日本原总理西园寺公望相识,在六三园为吴办展等等。两人间不再是单纯的师弟而成为关系最为密切的师友。由于王在日本财界、政界享有巨大威望,经王介绍,求吴作书作画的订单有如漫天飞雪。设色牡丹图轴-浙江省博物馆藏
牡丹水仙图轴-浙江省博物馆藏
峭壁红桃图轴-浙江省博物馆藏
葫芦图轴-浙江省博物馆藏
双桃图轴-浙江省博物馆藏
墨松图轴-浙江省博物馆藏
石丈人图轴-浙江省博物馆藏
无量寿佛图轴-安吉吴昌硕纪念馆藏
花卉六条屏-浙江省博物馆藏
欢迎光临 辽宁养老服务网 (http://bbs.lnylfw.com/) | Powered by Discuz! X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