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5-)
(冯亦代和郑安娜)
他的第一次婚姻,可以说是天生绝配。才子配才女,帅哥配美女。冯亦代与郑安娜是江沪大学的同窗,冯亦代学工商管理,郑安娜学英语。冯亦代的翻译事业能取得巨大的成就,与郑安娜的默默支持和奉献分不开,因为圈里的朋友都知道,郑安娜的英文水平在某种程度上超过了冯亦代。相濡以沫,历经磨难的爱妻郑安娜,是在他们金婚(1939-1991)后的第二年撒手人寰的 , 那是 1991 年 1 月 7 日。他为此写下了深情感人的《她就是她——悼亡妻郑安娜(一封无处投递的信)》。冯亦代在《一封无法投递的信》中写道:“安娜,亲爱的人:……你不是在生前找不到贝多芬的《田园交响曲》和《命运交响曲》的录音带吗?我已经在尘封的书架上找到了。听着,听着,我不禁流下泪来。安娜,你能知道我对你的思念吗?自从你一走……”从这些文字中,不难想象郑安娜在冯老心中的位置。冯老回忆亡妻郑安娜,缠绵悱恻,于平朴的笔调中见深情。那个在沪江大学一泓池水边扮演莎剧《仲夏夜之梦》中小精灵迫克的郑安娜,那个在冯先生办报受挫时给他莫大鼓励的郑安娜,那个坚持不与“罪行严重”的“右派分子”冯亦代划清界限的郑安娜,那个被造反派打瞎一只眼睛的郑安娜……都永远留在冯亦代的记忆深处。冯亦代还写到:郑安娜家那“吹得人醺醺然”的穿堂风,跨过时空之海,一直吹到我的心里来,令人迷醉,令人怅惘。多少岁月都已如江河流去,多少感受都如浪花于瞬间闪现并消失,留在心底的,都是最珍贵、最美丽的贝壳……(1974年赵丹出狱后与黄宗英的合影)
1993 年底,赵丹去世 13 年,郑安娜去世 3 年。80 岁的冯亦代与 68 岁的黄宗英,这对老朋友,在夕阳的大道上,彼此向前跨了一大步,走进“和美宁静”(黄宗英语)的伊甸园。他们真正恋爱的纽带是书信,后来书信变成了情书。那厚厚的一封封情书,凡读过它的人,无不为之感动。(赵丹和黄宗英)
在他们婚后书斋的墙上,一边挂着冯亦代与郑安娜的合影,一边挂着赵丹与黄宗英的合影。在一对新婚夫妇的家里,高悬着两幅斑黄的旧照。那亡故人的目光,始终凝视着他们。他们觉得,只有这样,他们的新生活才能坦然平静,美好幸福。(冯亦代和黄宗英)
两位老人,为他们的生活画上了一个分号。分号的那头,是隽美难忘的旧情;分号的这头,是婵娟憧憬的新爱。留恋与追怀逝去的时光,期盼与向往未来的岁月,两束情感交织在一起,融汇成两位老者的真实美丽之爱。于是,他俩将二人的散文合集命名为:《;———命运的分号》。(情“书”)
说真的,写到这儿,我真觉得,幸福很眷顾他们啊,不是吗?也正如冯亦代在《归隐书林》一书的后记中回忆:“恋爱的事情说简单也简单,说复杂就复杂。但我们究竟不是凭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凑成的婚姻,我们是经过青春再现的黄昏恋,自与青年人的崎岖曲折的初恋不同。但人已濒临黄昏,那恋爱的经过也不免有逊于年轻人,而无惊有险或有惊无险,都不可与黑发人作同日语。”冯亦代在这篇后记里还写道:“我们曾经历尽人世的坎坷与欢欣,老来惟愿远离名利、归隐书林。自此息影七重天上,以读书写文自娱;伴山伴水伴书窗,正是我们之梦寐所系。”他还在一篇日记中写到:“我真感谢你,你重新给了我青春和生命”。(两位老人堪称范本的情书……)
有的时候事情总是在巧合中向我们走来。他们都是属牛的,他比她大 12 岁,他们在一起生活了 12 年。2005 年 2 月 25 日,92 岁的冯亦代病逝。黄宗英并没有用悲伤的眼泪,送别这个在年轻时就欣赏喜欢她的“二哥”(她一直这样称呼他,冯亦代则称呼她“小妹”)。她用他们恋爱时一样的浓浓深情,把他们的情书编辑成册,起名《纯爱》出版,以纪念这位激情似火、豁达幽默的老伴。冯亦代与黄宗英耄耋之年的相携相依,是一种比年轻人的风花雪月、海誓山盟更伟大、更圣洁的爱情。欢迎光临 辽宁养老服务网 (http://bbs.lnylfw.com/) | Powered by Discuz! X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