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标题:
老山高地为何以他名字命名?十五勇士克30倍强敌创战争奇迹
[打印本页]
作者:
华忠
时间:
2018-1-6 06:24:31
标题:
老山高地为何以他名字命名?十五勇士克30倍强敌创战争奇迹
兵说 2018-01-05 00:00:52
图注:
李海欣烈士(1962-1984),昆明军区14军40师119团8连3排代理排长,在老山防御作战中壮烈牺牲,被军委授予“战斗英雄”荣誉称号。
“李海欣”这一名字,以及以这一名字命名的“李海欣高地”、以这一名字为代表的“老山十五勇士”,对所有稍加了解老山作战的人来说,都不会陌生。
李海欣是河南临颖县人,1962年8月生,1981年1月入伍来到昆明军区14军40师119团7连,第二年任班长,第三年入党。1984年4月收复老山战斗打响前,他作为战斗骨干,从七连调到八连任三排代理排长。
4月28日,收复老山战斗打响,八连担负前送后运任务。李海欣带三排到662.6高地抢运伤员。他冒着炮火及时把伤员抢运到卫生队。4月29日,八连奉命攻打147、145号等4个高地,李海欣带三排夺占两个高地。
转入防御后,八连首先在634号高地一线组织防御,保证老山左侧662.6高地的安全,三排担负143高地的防御任务。在143号高地的29个昼夜,李海欣带着战士们顶住敌人数千发炮弹的轰击,粉碎了敌人一次又一次偷袭,完成了防守任务。
6月17日晚,八连奉命在146、142号等9个高地组织防御,李海欣带8连9班9名战士和机枪3连5班的5名战士,共15人担负142高地防御任务。142,这个原本普通的数字,由此和15位英雄结为一体。
图注:
迄今发现的最清晰的“李海欣高地”原始图片。
142高地,位于老山东南侧,是老山绵延起伏、蜿蜒逶迤的群山中一个小山头,顶部面积不过两个篮球场大小。由于其处在防御战线凸出部,是控制那拉地区的必经之地,因而成为敌必攻、我必守的防御要点。敌人向这里倾泻了数万发炮弹,高地上草木俱焚。
李海欣带战士们接替142号高地防御任务后,白天遭敌炮击,晚上遭敌袭扰。晴天,烈日暴晒,气温高达40度,有的战士中暑昏倒。雨天,由于土质松软,防炮洞经常倒塌,他们只好裹着雨衣靠在堑壕上休息。送饭、取水要通过四道敌人火力封锁线,有时一天只能吃上一顿饭。
由于坚守时间长,体力消耗大,气候条件恶劣,15人中有8人烂裆、烂脚,5人患综合疲劳症。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李海欣团结战友,以苦为荣、以苦为乐,牢牢守住阵地。
晚上,他逐个检查哨位;白天,他经常替战士值班警戒。遭炮袭时,他让大家躲在掩蔽部,自己守在洞口。敌人火力袭击时,一两天供不上水,李海欣把省下来的水给战友喝,自己嚼草根解渴。他还逐个找战士谈心,把写的诗念给大家听。在李海欣的带领下,15名战士凝聚成一个坚强集体。
1984年7月12日,敌军向老山前沿阵地发起大规模进攻。李海欣说:“别看他们张牙舞爪,其实就是纸老虎。我们15个人,完全能对付他们个把连队一百几十号人的进攻!”
图注:
1984年7月12日,敌军对老山发动大规模反扑,从夜战照片中可以看到,双方交火十分猛烈。“十五勇士”以“人在阵地在”之决心,坚决守住了142高地。
然而,向142高地发起进攻的不是一个连,而是一个加强营,不是百把个敌人,而是400多敌人。
凌晨4时50分,敌人在黑夜的掩护下,从东、南、西三个方向向142号高地摸来。当敌人逼近阵地堑壕约30米时,负责警戒的机枪班长彭明林和老兵周忠烈发现了敌情。李海欣命令进入阵地,准备战斗。
他用指挥机向连指挥所报告,请求炮火对偷袭的敌军实施拦阻射击,传话告诫大家“要沉着大胆,把敌人放到近处打”。战士们轻轻地打开手榴弹盖,掏出拉火环,静静等待。
当敌人离阵地前沿只有10多米时,李海欣大喊“打!”把手中的手榴弹扔了出去。大家把成束的手榴弹砸向敌群。在各种火器猛烈射击和炮火的有力支援下,敌人的进攻被打退。
敌人偷袭失败后转为强攻,在3门无后坐力炮、1挺重机枪和2挺高射机枪的掩护下,以2个加强连分3路向142号高地攻击。冲在前面的敌人连续投掷炸药包,一窝蜂似地向主阵地涌来。面对10倍于己的敌人和凶猛的火力,李海欣带着战士们沉着应对。当敌人气喘吁吁进至我阵地前沿20米,李海欣带着战士一齐用手榴弹朝敌群砸去,密集的弹雨狂风暴雨般向敌军倾泻,敌人始终不能靠近堑壕。
正当战士们集中打击高地南侧之敌时,20余名敌人乘着炸药包爆炸的烟雾从阵地东北侧窜了上来,突入堑壕。李海欣立即命令
杨国跃
等5名战士,沿堑壕向立足未稳的敌人实施反击,经过约5分钟的壕内激战,毙敌10人,将敌人打退。
图注:
杨国跃,云南省云县人,班长。李海欣牺牲后,杨国跃接替指挥,毙敌10余名,被军委授予“战斗英雄”荣誉称号。
与此同时,另一股敌人又从西南侧冲了上来。李海欣一马当先,带领
蒋志华
等4名战士扑了过去。他端起冲锋枪一阵猛扫,毙敌8人,随即按响一颗预设的定向地雷,炸得剩下的10多名敌人鬼哭狼嚎,仓惶退了下去。
图注:
蒋志华,班长,云南省耿马县人,李海欣牺牲后,协助九班长杨国跃指挥战斗,立三等战功。
当高地西南侧之敌被打退,李海欣转身观察时,突然被敌人打来的2发高射机枪弹击中右胸,碗口大的两个伤口,血如泉涌。
战士
张庆龙
见此情景,急忙为他包扎,李海欣看见敌人又扑了上来,说:“不要管我,快去消灭敌人!”说完忍痛向另一颗定向地雷压火点爬去。他按下电钮,“轰”的一声巨响,十几名越军飞上了天空,随之化为落下的血雨腥风和残肢断体。敌人留下几具尸体,其余的连滚带爬退了下去。
图注:
张庆龙,战士,云南省保山人,带伤坚持战斗,毙敌5名,荣立三等战功。
九班长杨国跃得知李海欣负重伤,赶紧为他包扎。杨国跃解开他的衣扣一看,子弹进口不大,两处出口却有碗口大,呼呼喷血。李海欣断断续续地说:“别管我,我不行了,高地交给你了,告诉同志们,就是只剩下一个人也要守住阵地,不能给祖国丢脸。”
在最后的战斗中,李海欣爬到堑壕左侧,使尽最后的力气按响了第三颗定向地雷。在地雷爆炸的同时,敌人扔上来一块梯恩梯炸药在他的头部附近爆炸,李海欣壮烈牺牲。他残缺的躯体,一只手还抓住电池,一只手拉着电线。
“为排长报仇,坚决守住阵地!”战士们含着泪,猛烈扫射敌人。枪声,吼声,爆炸声淹没了142号高地,敌军又一次被击溃。
战士们牢记李海欣“只剩一个人也要守住阵地,不能给祖国丢脸”的话,始终像钢钉一样钉在阵地上
。经过10个半小时的艰苦激战,打退了敌一个加强营的六次轮番进攻,毙敌104名,缴获各种枪支185支(挺),牢牢守住了阵地,打出了国威军威。1
5名战士9人负伤、5人牺牲,其中3人和敌人同归于尽。
1984年9月,军委授予李海欣“战斗英雄”荣誉称号,昆明军区授予坚守142号高地的15位同志为“老山十五勇士”荣誉称号,十五勇士用鲜血和生命保卫的142号高地被大家誉为“李海欣高地”。
除李海欣外,其余4位烈士如下——
图注:
周忠烈烈士,机枪手,贵州省雷山县人,1983年1月入伍,歼敌20余名,在负重伤情况下拉响手榴弹与敌同归于尽,被昆明军区授予“战斗英雄”荣誉称号。
图注:
唐友国烈士,战士,四川省大足县人,1984年1月入伍,战斗中毙敌4人,奉命回连报告敌情杀出重围,冲进敌群毙敌1名,壮烈牺牲,被追记一等战功。
图注:
刘家富烈士,战士,云南省永善人,1983年1月入伍,毙敌10余名,负伤后坚持战斗,子弹打光后拉响手榴弹与敌同归于尽,被追记一等战功。
图注:
李国文烈士,战士,云南省临沧县人,1981年1月入伍,战斗中重伤不下火线,直至壮烈牺牲,被追记一等战功。
图注:
15名战士则被昆明军区授予“十五勇士”荣誉称号,昆明军区党委机关报《国防战士》刊发“十五勇士”的英雄事迹。他们用鲜血和生命守卫的142高地,被称作“李海欣高地”。
欢迎光临 辽宁养老服务网 (http://bbs.lnylfw.com/)
Powered by Discuz! X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