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标题:
红军老爸爱写作 作者:曹丹
[打印本页]
作者:
邓巍
时间:
2018-1-10 21:01:56
标题:
红军老爸爱写作 作者:曹丹
本帖最后由 邓巍 于 2018-1-10 21:05 编辑
红军老爸爱写作
我的老爸是1935年参加革命的老红军,幼年家贫,读书很少,参加革命后,依靠在工作中的锻炼,提高了文化。老爸虽然己经不在了,但他从八十年代离休后一直发挥余热,坚持写作,直到生命的最后时刻。
[attach]66764[/attach]
1950年,抗美援朝战争开始,老爸被调到沈阳军区后勤部工作,建国初期,到北京后勤学院攻读专业三年,是学习尖子,学院颁发奖状 。毕业时受毛主席接见并合影留念,另一次同周恩来总理照相。
多年的工作实践,老爸对我军的后勤工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开始着手进行总结,把感性认识条理化,上升为理性认识,撰写成学术论文。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在北京《后勤杂志》与《后勤学术》发表十多篇论文。又在沈阳军区出版的刊物上发表多篇,受到沈阳军区学术委员会的奖励,颁发了奖状,这就使老爸的写作兴趣更浓,信心更足。为了把稿件写的充实有力,他还专门下基层到部队进行调查研究,找基层干部、战士谈话,获得第一手材料。基层干部战士来自全国各地,顺便也了解各地区的情况,此外还到图书馆查找参考资料,博览群书,成了图书馆的常客。
1981年,党中央和军委各级领导机关,都先后成立了党史资料征集委员会,设立办公室。号召老干部根据亲自经历,撰写党领导人民向反动派进行斗争的历史事实,撰写党的重大活动事件。首先向中国第一次大革命和土地革命时期的老同志发出征稿信,要“抢救这些老同志头脑中的活材料”。老爸接到信后很受感动,觉得这项工作十分重要,意义重大,于是就把精力转移到撰写革命回忆录方面上来。
老爸勤勤恳恳撰写了数十篇革命回忆录,经党史资料征集办公室上送之后,在党中央和军委以及省市出版的报刊上大量发表,好多个报刊编辑给了回信,要求多多送稿。特别是解放军报的编辑,专程从北京来沈阳同老爸切磋研究关于延安整风的一篇文稿,然后在解放军报上发表,用了大半个版面,受到许多老同志老朋友的称赞。
1996年,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的《中共党史资料》编辑部、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的《中华魂》编辑部、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的《统一论坛》编辑部三家联合出版了《烽火忆抗战》一书,其中发表了老爸写的《日机对延安的轰炸》一文,受到特别奖励并颁发了金光闪闪的大奖章一枚,约重200克,上面有张学良将军的题名,附有奖章证书。
1997年,老爸出版了第一部著作,名为《晚霞集》书中叙述了自己参加革命的主要经历,特别是在延安工作八、九年时间里接触中央首长很多,仅聆听毛主席的讲课、讲话、做报告就有三十余次,耳闻目睹重大政治活动,经常能听到党中央的重要决策,领会中央的精神。《晚霞集》虽然只有十几万字,却受到老同志老朋友的赞扬。老爸在延安抗日军政大学这所大熔炉里,长期担任学员队的队长职务,也担任过政治指导员和政治教员。在《晚霞集》中延安时期占了很大篇幅。后来延安抗大的学员,许多人在工作中担任重要领导职务,但他们给老爸写信,仍然称呼老爸为老首长。
2000年,老爸又出版了第二部著作,书名《滹沱河畔离离草》,内容是河北省平山县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和初创的历史,到抗日战争为止。老爸在平山县入党,土地革命时期在那里工作,曾担任过中共平山县委书记,平山县是老爸的故乡,他对故乡感情很深,撰写《滹沱河畔离离草》一书,目的是教育下一代,让现代的青年知道革命胜利来之不易,了解过去的艰苦斗争,许多革命烈士献出了宝贵的生命,让现代青年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祖国,热爱故乡人,为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努力工作,终身奋斗。
老爸在耄耋之年,仍然勤勤恳恳地从事写作,这使他耳聪目明,头脑清醒,思路敏捷,他用这种方式方法,锻炼脑筋与体力,认为是生活中的一大乐趣,
老爸的座右铭是《报刊案头客、诗书结友情、终身为伴侣、悠哉乐融融》。
老爸作为老一代无产阶级革命家在文化大革命的政治运动中受过迫害,后被平反昭雪,所以奋笔疾书《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自知夕阳短、奋笔忆征程》,以此自勉。
作者:曹丹 沈阳军区总医院
——辽宁养老服务网——
作者:
龙凤
时间:
2018-1-10 22:13:26
好帖!学习!
作者:
惜晖
时间:
2018-1-12 05:45:42
好帖,欣赏!
欢迎光临 辽宁养老服务网 (http://bbs.lnylfw.com/)
Powered by Discuz! X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