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的药丸 | |
晚上一边为朋友写字,一边喝茶。写字用的是古赤亭纸,墨是碟子里的剩墨,墨不多,兑点杯里的茶水,淡到金农的那个意思。笔是我所喜欢的山东莱州的笔,我一直在用这种笔,很耐用。朋友要的那首古诗想必许多的人都背得出:江南有丹桔,经冬犹绿林,岂伊地气暖,自有岁寒心。这首诗,我每每只愿写此四句,下边往往就会略掉不写,也不知道张九龄会不会同意?我以为他这首诗到此结束最好,下边的六句就有点多余。我又以为这首诗的色彩亦好,丹桔,绿林,一红一绿爽利醒目。现在的桔子成熟后颜色发红的像是已经不多,洞庭山的小红桔也不知现在还红不红?而惟有同仁堂还在卖“桔红丸”,小时候只要一咳嗽,家大人肯定就会从柜顶的瓷坛里拿出味道颇不恶的“桔红丸”,那时候同仁堂和许多的这堂那堂都可以登门给熟人合丸药,收几文加工费,丸药以蜜合,可以存之久远,尤其是放在瓷坛里,隔一年半载取出来总是很软的,即使不那么软,用手指捏来捏去也就软了。如果是肚子痛,不用说,家大人又会从柜顶的另一个瓷坛里取出味道更加颇不恶的“山楂丸”。这两味药简直就可以当做儿童的零食。中药店过去都叫“堂”,这堂那堂的,堂里的伙计来合药了,拎着搓药丸的那两块带槽的乌黑的板子。母亲会让厨房炒几个好菜,再烫几嗉子酒。合药的材料早已经齐备了,小红桔的皮,也早干爽利了,山楂也是干的,早就切成片晒好,蜂蜜是去铺子里买的。 |
欢迎光临 辽宁养老服务网 (http://bbs.lnylfw.com/) | Powered by Discuz! X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