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标题: 班公湖——抹不掉的记忆 [打印本页]

作者: 惜晖    时间: 2018-1-30 19:03:32     标题: 班公湖——抹不掉的记忆

2018-01-28 12:30:31

前不久,班公湖我守防官兵神勇的一脚踹飞入侵印军令人振奋的视频火遍网络。引发了我近四十年前曾造访班公湖时令人难忘的点滴记忆。
班公湖位于藏北高原西端的阿里地区(当地政府隶属西藏自治区管辖,军事防务由新疆军区辖制),处在喀拉昆仑山与冈底斯山交界地域,是中印边防的界湖。该湖东西走向呈狭长状,全长一百五十余公里,湖东部起自日土县城附近,西段进入克什米尔印巴争议区印度实际控制的地域。全湖总长约五分之四在我方境内,由南疆军区边防某团和阿里军分区驻防在该区域的部队实施防务。故当地边防守军编制有水上部队,装备有若干艘巡逻艇(我们昵称为“西海舰队”)。

上世纪七十年代末期某年的七、八月间,那时我在乌鲁木齐军区司令部当参谋,曾参加总参及两级军区工作组前往阿里军分区及喀拉昆仑山上的边防部队考察调研检查指导工作。按照计划安排,其中一段的行程是:由西海舰队派出两艘巡逻艇在工作组完成对阿里军分区机关及所辖边防部队的考察调研到达西藏阿里日土兵站后,接工作组上艇,走水路沿班公湖向西前往西海舰队驻地,继续展开对边防某团前指及所属部队的考察调研。军区长途车队派出的随行保障车辆则绕道走陆路翻山越岭赶到西海舰队队部再与工作组会合。
我们到达日土进抵班公湖岸边时,巡逻艇已在湖边待命。工作组成员分乘两艇开始了这段非比寻常可遇不可求的班公湖之旅。令人不解的是班公湖水为何会自东向西由淡变咸?我方一侧的湖水清冽甘甜远胜矿泉,而印方一侧则 咸苦不堪无法下咽。冥冥中只能赞叹老天爷造化神奇眷顾好人,正可谓吉人自有天相。

航行没多久途经班公湖鸟岛。本次高原行动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原本没有考察鸟岛的计划。但我们这几块料都具备见困难就上,见荣誉就让,见比赛就争,见“美事”不放的潜质。在探险鸟岛的巨大诱惑面前完全丧失了抵抗能力瞬间形成了宁可去了鸟岛一辈子后悔,不可不上鸟岛后悔一辈子;不登鸟岛誓不还的统一意志和决心。按照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机不可失,失不再来的古训和走过路过不能错过的原则,做好了探险鸟岛的“战斗”准备。
鸟岛长宽约300X200米,是班公湖的湖中岛。岛上没有树木只有一些杂草和稀疏低矮的灌木丛。每年6一9月是水鸟产蛋孵化哺育雏鸟的繁盛季节。距鸟岛约两百米时巡逻艇开始减速,不足百米时发动机停车靠惯性悄无声息地逐渐靠近鸟岛(像鬼子进村一样,悄悄地去,打枪的不要,有木有?)。我们透过望远镜观察,出乎意料的景象惊得人瞠目结舌目瞪口呆,纵是哥伦布和达尔文再世也恐难想到在这如此荒凉寂寥的雪域高原,一湖静水中的孤岛上竟然蕴藏着如此朝气蓬勃热闹非凡欣欣向荣生机无限举世罕见的自然界奇观。只见数万只野禽水鸟见缝插针在厚厚的一层鸟羽杂草上席地而卧。鸟窝密密麻麻鳞次栉比将鸟岛遮盖得严严实实无处下脚。远远望去只见群鸟万头攒动翘首张望鸟声鼎沸蔚为壮观,好似一个绣满各种水禽的巨毯飘浮在班公湖上。一些水鸟或翱翔于天空上下翻飞翩翩起舞,或浮于湖面深入浅出捕鱼觅食,一派勃勃生机。低头观望湖水湛蓝清彻透明,风平浪静时在水深3、4米处游弋的大小鱼群都能尽收眼底。

当年班公湖上没有任何民用船只,唯一能登上鸟岛的交通工具就是乘坐西海舰队巡逻艇。而指示巡逻艇航行近百公里到阿里地区日土县执行接送人员或物资任务的命令,只能由常设在三十里营房的“前指”下达,此类接送任务一年中都不见得有一、两次。绝大多数西海舰队的士兵参军数年直至退伍返乡也从未去过鸟岛。由此可知,那个年代能在水鸟繁育季节登岛观鸟确属“百年不遇千载难逢”的绝佳机缘,有幸与如此众多品种数量的野禽水鸟零距离接触的人绝对是屈指可数凤毛麟角。用 现在的说法,能撞上此大运的人主要看人品!(又开吹是吧?)

我们一行数人随同巡逻艇带队干部刚踏上鸟岛,刹那间惊起千万只野禽(有斑头雁 、棕头鸥、黑胫鹤、赤麻鸭、凤头鸭及鹳类等十几种鸟类)扑扑楞楞扇动着翅膀呖声尖叫着腾空而起遮天蔽日。群鸟视我们这几个胆大包天敢冒天下之大不韪擅闯“产房”惊扰水禽下蛋的闯入者为不共戴天的仇敌,遂同仇敌忾万众一心在空中盘旋着集结编组成进攻队形,以泰山压顶之势轮番向我们展开密集俯冲“攻击轰炸”,充分显示出不把“入侵者”赶下班公湖喂鱼誓不罢休的雄心壮志。

我们工作组成员也不含糊,个顶个的都是“三下子去了一下子——还有两下子”干“坏”事的行家里手。全程经历过野战部队基层连队多年的摸爬滚打,极限挑战。沙场操练,酷暑严寒。舞枪弄炮,刺杀投弹。薄技在身,出手不凡。风餐露宿,腿着拉练。开荒种地,盖房营建。架桥筑路,挖煤挣钱。黄羊狐狸,枪下就范。野猪狍鹿,裹腹之餐。杀猪宰羊,屠夫再现。钢牙铁胃,饿瘪撑圆。多谋善断,诡计多端。巧舌如簧,能言善辩。妙笔生花,屡有灼见。偷鸡摸狗,偶不要脸。装傻充楞,幽默调侃。业绩不俗,劣迹斑斑。浴火重生,千锤百炼才成长起来的佼佼者。优中选优调入我军军以上司令机关的精兵悍将,当然不是“吃素的”(既然来到鸟岛不就是想打打牙祭开开“野荤”吃点野禽肉和水鸟蛋吗。☜握草!什么情况?洋洋洒洒滔不绝吹乎了半天好像也不是啥好哈!)。

无惧色,以压倒一切“敌鸟”的英雄气概,以一挡万愈战愈勇。虽两手攥空拳还击之力尽失,但凭着仅余的招架之功疾速地挥动双臂保护住面部,防御住鸟喙的啄击并试图生擒飞鸟。怎奈水鸟野性十足训练有素矫健灵巧总能避开我们的“魔爪”。对于群鸟如落雨纷纷般排泄的鸟粪炸弹,因其太过猛烈(密集度远超朝鲜战争“范弗里特炮弹量”)我们则毫无防备能力,只能听任其在头上身上噗噗炸响无计可施,由此可见制空权的重要性非同一般。不一会,军装军帽上遍布稀糊糊色彩斑斓的鸟屎如同提前十几年给我们配发了迷彩作训服。经过数十分钟几番“鸟人”搏斗,我“英勇”的解放军官兵成功地抗击了野禽群第一波次的攻击,始终坚守在滩头阵地,迫使水鸟群无功而返被动地降落在鸟岛另一侧休整,伺机反扑。

续作战的精神,抓紧打扫战场。岛上鸟窝密布
一步之内必有2、3个鸟窝,每窝少则2、3枚多则6、7枚鸟蛋。面对咫尺之内无数野禽蛋唾手可得的意外惊喜,望着几米外鸟群惊恐彷徨焦灼愤懑“鸟”视耽耽的眼神,我们几个七尺男儿上至五十开外总参某部的处长,下至我这样二十四五岁放屁都不响的小参谋,竟莫名其妙地集体失忆,忘了野鸟群刚刚对我们不共戴天的仇恨不遗余力的攻击,不仅不计前嫌,反而不约而同萌生了恻隐之心。当即形成了统一的行动方案:4至5枚蛋的窝只捡一个,6至7枚蛋的窝可检两个,就近收集了一些不同品种的水鸟蛋[嘘](俗话说“参谋长吃黄瓜——军事需要”,数量就不公开了吧[偷笑])。

没一会,鸟群又开始蠢蠢欲动明显有卷土重来发起更加猛烈攻击的企图。在鸟、人数量悬殊鸟众我寡的情况下,按照打的赢就打,打不赢捞一把就走,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我们带着“战利品”迅速撤离。回到巡逻艇上(艇上装备精良弹药充足,有半自动步枪、冲锋枪和班用机枪。当然这些武器都是用来消灭入侵之敌而不是对付野禽的,显然在“鸟人”大战中派不上用场)。
两条巡逻艇同时启动继续向着“西海队”队部的驻地全速前进。我进入前舱亲自驾艇(除了操控方向、提速、制动上有不同的赶脚,其他与驾驶汽车差球不多),被替换下开艇的士兵找来水桶舀上湖水将禽蛋清洗干净,架起三个喷灯对着装了各种鸟蛋的水桶呼呼喷火,十几分钟桶里的水就沸腾了。但在高原地区水开锅也到不了100度,所以需要多煮一会。
因至少还需要5、6个小时的水上航行,午饭就在艇上解决。啃着自带的烤馕咸菜喝着堪比矿泉的班公湖水,尤其是品尝到每人分的两个带着水鸟体温就煮熟了鲜嫩无比的野禽蛋,那赶脚,比我回京探亲时在“老莫”吃俄式大餐还有滋有味。看着剥开蛋

壳晶莹剔透的野禽蛋,舰队干部对我们讲每年
捡水鸟蛋的时间也就半个多月,早了蛋很少晚了变毛蛋没法吃了。真是有福之人不用忙,赶得早不如赶得巧,暗自庆幸老天爷的时间安排恰到好处。一位来自总参某部的参谋(58年入伍,六十年代初全军大比武的尖子),拿着拳头般大小的斑头雁蛋爱不释手不忍下咽说要带回北京给孩子看看。众人劝他说工作组行程刚过半,下山后还要分别和两级军区沟通交流情况形成调研报告才能回京复命上报总参和军委首长。等回京时鸟蛋早臭了。最后以给他拍一张举着鸟蛋的照片才算了事。工作组出发时虽然带了20多个胶卷,但为了给点多面广线长的考察任务留下影像资料仍然捉襟见肘,所以能给个人拍一张照片实属破例。照片冲洗出来后发现,由于距离差,鸟蛋显得奇大与人的头像大小难分伯仲,故将此照片命名为“野鸟蛋与人脸”并备注“左为斑头雁蛋”令人忍俊不禁。多年后在

北京参加总部召集的会议偶遇该高参,他主动
聊起在班公湖鸟岛难得的奇特经历,仍记忆犹新津津乐道惊喜之情溢于言表。
经过全程七、八个小时的湖上航行,在太阳落山前到达西海舰队驻地。稍事休整部队集合开始晚餐。我尝到一种头回见到一尺多长的干烧鱼,味道鲜美全无鲤鱼草鱼鲢鱼的土腥味只是鱼皮较厚。舰队领导告诉我们此鱼叫裂腹鱼产自班公湖,由于生活在温度极低的高原冷水中生长极其缓慢,能长到一尺多长至少存活了五年以上(难怪肉质紧实鱼皮厚,原来是老家伙了)。部队严禁乘巡逻艇打鱼是“煮熟了甲
鱼的屁股——死龟(规)腚(定)”,今天为招待工作组特意安排战士在岸边拉了一网。我环顾周边晚餐后立即召开会议听取舰队领导工作汇报,交流探讨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研究了解决办法。会议持续到次日凌战士的餐桌也都有几条鱼只是个头小些且参差不齐。

晚餐后立即召开会议听取舰队领导工作汇报,交流探讨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研究了解决办法。会议持续到次日凌晨结束。
准确地说班公湖鸟岛的奇异经历,在历时
一个多月,行程上万公里的阿里高原和喀拉昆仑山阿克赛钦之旅中,至多是个不值一提的小小花絮。真正给予我心灵以极大震撼的,是当我面对着天高地厚纵横千里磅礴壮美苍凉沉寂的崇山峻岭、亘古荒原,实实在在地感受到我之渺小如沧海一粟,我之弱小像蝼蚁蚍蜉,我之卑微似昆仑小草。

而深深地触动灵魂令我感情升华的是,当我这一路走进普兰、扎达、扎西岗和天空防区的天文点、空喀山口等边防连队的一线哨卡,以及闻名全军的神仙湾边防连(我和南疆军区作战处X参谋不顾高原反应,不听劝阻,坚持登上瞭望塔看望慰问了解战士执勤情况)。亲眼看到在含氧量不足平原一半的生命禁区、在地老天荒人迹罕至的雪岭冰峰哨卡。我戍边官兵与雪山为伍,看不到一片绿叶,吃不上一口青菜,啃干馍喝雪水咽咸菜。与世隔绝寂寞相伴,听不到电台广播,看不到报纸家书,对外联络全靠军用电台。巡逻路上爬冰卧雪露宿风餐,冒着零下三、四十度的严寒站岗放哨,日复一日经年累月地守卫着祖国的疆域,随时击退入侵军的蚕食骚扰,用青春、热血,乃至生命谱写了一曲曲惊天地泣鬼神的壮丽诗篇。他们的光荣业绩与山河同在与日月同辉千秋万代永载史册。
每当想起他们那勇往直前的勇气,坚韧不拔的毅力,舍生忘死的精神,可歌可泣的事迹都令我潸然泪下欷嘘不已。激励着我不忘初心砥砺前行……2018-01-28 12:30:31
前不久,班公湖我守防官兵神勇的一脚踹飞入侵印军令人振奋的视频火遍网络。引发了我近四十年前曾造访班公湖时令人难忘的点滴记忆。
班公湖位于藏北高原西端的阿里地区(当地政府隶属西藏自治区管辖,军事防务由新疆军区辖制),处在喀拉昆仑山与冈底斯山交界地域,是中印边防的界湖。该湖东西走向呈狭长状,全长一百五十余公里,湖东部起自日土县城附近,西段进入克什米尔印巴争议区印度实际控制的地域。全湖总长约五分之四在我方境内,由南疆军区边防某团和阿里军分区驻防在该区域的部队实施防务。故当地边防守军编制有水上部队,装备有若干艘巡逻艇(我们昵称为“西海舰队”)。

上世纪七十年代末期某年的七、八月间,那时我在乌鲁木齐军区司令部当参谋,曾参加总参及两级军区工作组前往阿里军分区及喀拉昆仑山上的边防部队考察调研检查指导工作。按照计划安排,其中一段的行程是:由西海舰队派出两艘巡逻艇在工作组完成对阿里军分区机关及所辖边防部队的考察调研到达西藏阿里日土兵站后,接工作组上艇,走水路沿班公湖向西前往西海舰队驻地,继续展开对边防某团前指及所属部队的考察调研。军区长途车队派出的随行保障车辆则绕道走陆路翻山越岭赶到西海舰队队部再与工作组会合。
我们到达日土进抵班公湖岸边时,巡逻艇已在湖边待命。工作组成员分乘两艇开始了这段非比寻常可遇不可求的班公湖之旅。令人不解的是班公湖水为何会自东向西由淡变咸?我方一侧的湖水清冽甘甜远胜矿泉,而印方一侧则 咸苦不堪无法下咽。冥冥中只能赞叹老天爷造化神奇眷顾好人,正可谓吉人自有天相。

航行没多久途经班公湖鸟岛。本次高原行动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原本没有考察鸟岛的计划。但我们这几块料都具备见困难就上,见荣誉就让,见比赛就争,见“美事”不放的潜质。在探险鸟岛的巨大诱惑面前完全丧失了抵抗能力瞬间形成了宁可去了鸟岛一辈子后悔,不可不上鸟岛后悔一辈子;不登鸟岛誓不还的统一意志和决心。按照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机不可失,失不再来的古训和走过路过不能错过的原则,做好了探险鸟岛的“战斗”准备。
鸟岛长宽约300X200米,是班公湖的湖中岛。岛上没有树木只有一些杂草和稀疏低矮的灌木丛。每年6一9月是水鸟产蛋孵化哺育雏鸟的繁盛季节。距鸟岛约两百米时巡逻艇开始减速,不足百米时发动机停车靠惯性悄无声息地逐渐靠近鸟岛(像鬼子进村一样,悄悄地去,打枪的不要,有木有?)。我们透过望远镜观察,出乎意料的景象惊得人瞠目结舌目瞪口呆,纵是哥伦布和达尔文再世也恐难想到在这如此荒凉寂寥的雪域高原,一湖静水中的孤岛上竟然蕴藏着如此朝气蓬勃热闹非凡欣欣向荣生机无限举世罕见的自然界奇观。只见数万只野禽水鸟见缝插针在厚厚的一层鸟羽杂草上席地而卧。鸟窝密密麻麻鳞次栉比将鸟岛遮盖得严严实实无处下脚。远远望去只见群鸟万头攒动翘首张望鸟声鼎沸蔚为壮观,好似一个绣满各种水禽的巨毯飘浮在班公湖上。一些水鸟或翱翔于天空上下翻飞翩翩起舞,或浮于湖面深入浅出捕鱼觅食,一派勃勃生机。低头观望湖水湛蓝清彻透明,风平浪静时在水深3、4米处游弋的大小鱼群都能尽收眼底。

当年班公湖上没有任何民用船只,唯一能登上鸟岛的交通工具就是乘坐西海舰队巡逻艇。而指示巡逻艇航行近百公里到阿里地区日土县执行接送人员或物资任务的命令,只能由常设在三十里营房的“前指”下达,此类接送任务一年中都不见得有一、两次。绝大多数西海舰队的士兵参军数年直至退伍返乡也从未去过鸟岛。由此可知,那个年代能在水鸟繁育季节登岛观鸟确属“百年不遇千载难逢”的绝佳机缘,有幸与如此众多品种数量的野禽水鸟零距离接触的人绝对是屈指可数凤毛麟角。用 现在的说法,能撞上此大运的人主要看人品!(又开吹是吧?)

我们一行数人随同巡逻艇带队干部刚踏上鸟岛,刹那间惊起千万只野禽(有斑头雁 、棕头鸥、黑胫鹤、赤麻鸭、凤头鸭及鹳类等十几种鸟类)扑扑楞楞扇动着翅膀呖声尖叫着腾空而起遮天蔽日。群鸟视我们这几个胆大包天敢冒天下之大不韪擅闯“产房”惊扰水禽下蛋的闯入者为不共戴天的仇敌,遂同仇敌忾万众一心在空中盘旋着集结编组成进攻队形,以泰山压顶之势轮番向我们展开密集俯冲“攻击轰炸”,充分显示出不把“入侵者”赶下班公湖喂鱼誓不罢休的雄心壮志。

我们工作组成员也不含糊,个顶个的都是“三下子去了一下子——还有两下子”干“坏”事的行家里手。全程经历过野战部队基层连队多年的摸爬滚打,极限挑战。沙场操练,酷暑严寒。舞枪弄炮,刺杀投弹。薄技在身,出手不凡。风餐露宿,腿着拉练。开荒种地,盖房营建。架桥筑路,挖煤挣钱。黄羊狐狸,枪下就范。野猪狍鹿,裹腹之餐。杀猪宰羊,屠夫再现。钢牙铁胃,饿瘪撑圆。多谋善断,诡计多端。巧舌如簧,能言善辩。妙笔生花,屡有灼见。偷鸡摸狗,偶不要脸。装傻充楞,幽默调侃。业绩不俗,劣迹斑斑。浴火重生,千锤百炼才成长起来的佼佼者。优中选优调入我军军以上司令机关的精兵悍将,当然不是“吃素的”(既然来到鸟岛不就是想打打牙祭开开“野荤”吃点野禽肉和水鸟蛋吗。☜握草!什么情况?洋洋洒洒滔不绝吹乎了半天好像也不是啥好哈!)。

无惧色,以压倒一切“敌鸟”的英雄气概,以一挡万愈战愈勇。虽两手攥空拳还击之力尽失,但凭着仅余的招架之功疾速地挥动双臂保护住面部,防御住鸟喙的啄击并试图生擒飞鸟。怎奈水鸟野性十足训练有素矫健灵巧总能避开我们的“魔爪”。对于群鸟如落雨纷纷般排泄的鸟粪炸弹,因其太过猛烈(密集度远超朝鲜战争“范弗里特炮弹量”)我们则毫无防备能力,只能听任其在头上身上噗噗炸响无计可施,由此可见制空权的重要性非同一般。不一会,军装军帽上遍布稀糊糊色彩斑斓的鸟屎如同提前十几年给我们配发了迷彩作训服。经过数十分钟几番“鸟人”搏斗,我“英勇”的解放军官兵成功地抗击了野禽群第一波次的攻击,始终坚守在滩头阵地,迫使水鸟群无功而返被动地降落在鸟岛另一侧休整,伺机反扑。

续作战的精神,抓紧打扫战场。岛上鸟窝密布
一步之内必有2、3个鸟窝,每窝少则2、3枚多则6、7枚鸟蛋。面对咫尺之内无数野禽蛋唾手可得的意外惊喜,望着几米外鸟群惊恐彷徨焦灼愤懑“鸟”视耽耽的眼神,我们几个七尺男儿上至五十开外总参某部的处长,下至我这样二十四五岁放屁都不响的小参谋,竟莫名其妙地集体失忆,忘了野鸟群刚刚对我们不共戴天的仇恨不遗余力的攻击,不仅不计前嫌,反而不约而同萌生了恻隐之心。当即形成了统一的行动方案:4至5枚蛋的窝只捡一个,6至7枚蛋的窝可检两个,就近收集了一些不同品种的水鸟蛋[嘘](俗话说“参谋长吃黄瓜——军事需要”,数量就不公开了吧[偷笑])。

没一会,鸟群又开始蠢蠢欲动明显有卷土重来发起更加猛烈攻击的企图。在鸟、人数量悬殊鸟众我寡的情况下,按照打的赢就打,打不赢捞一把就走,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我们带着“战利品”迅速撤离。回到巡逻艇上(艇上装备精良弹药充足,有半自动步枪、冲锋枪和班用机枪。当然这些武器都是用来消灭入侵之敌而不是对付野禽的,显然在“鸟人”大战中派不上用场)。
两条巡逻艇同时启动继续向着“西海队”队部的驻地全速前进。我进入前舱亲自驾艇(除了操控方向、提速、制动上有不同的赶脚,其他与驾驶汽车差球不多),被替换下开艇的士兵找来水桶舀上湖水将禽蛋清洗干净,架起三个喷灯对着装了各种鸟蛋的水桶呼呼喷火,十几分钟桶里的水就沸腾了。但在高原地区水开锅也到不了100度,所以需要多煮一会。
因至少还需要5、6个小时的水上航行,午饭就在艇上解决。啃着自带的烤馕咸菜喝着堪比矿泉的班公湖水,尤其是品尝到每人分的两个带着水鸟体温就煮熟了鲜嫩无比的野禽蛋,那赶脚,比我回京探亲时在“老莫”吃俄式大餐还有滋有味。看着剥开蛋

壳晶莹剔透的野禽蛋,舰队干部对我们讲每年
捡水鸟蛋的时间也就半个多月,早了蛋很少晚了变毛蛋没法吃了。真是有福之人不用忙,赶得早不如赶得巧,暗自庆幸老天爷的时间安排恰到好处。一位来自总参某部的参谋(58年入伍,六十年代初全军大比武的尖子),拿着拳头般大小的斑头雁蛋爱不释手不忍下咽说要带回北京给孩子看看。众人劝他说工作组行程刚过半,下山后还要分别和两级军区沟通交流情况形成调研报告才能回京复命上报总参和军委首长。等回京时鸟蛋早臭了。最后以给他拍一张举着鸟蛋的照片才算了事。工作组出发时虽然带了20多个胶卷,但为了给点多面广线长的考察任务留下影像资料仍然捉襟见肘,所以能给个人拍一张照片实属破例。照片冲洗出来后发现,由于距离差,鸟蛋显得奇大与人的头像大小难分伯仲,故将此照片命名为“野鸟蛋与人脸”并备注“左为斑头雁蛋”令人忍俊不禁。多年后在

北京参加总部召集的会议偶遇该高参,他主动
聊起在班公湖鸟岛难得的奇特经历,仍记忆犹新津津乐道惊喜之情溢于言表。
经过全程七、八个小时的湖上航行,在太阳落山前到达西海舰队驻地。稍事休整部队集合开始晚餐。我尝到一种头回见到一尺多长的干烧鱼,味道鲜美全无鲤鱼草鱼鲢鱼的土腥味只是鱼皮较厚。舰队领导告诉我们此鱼叫裂腹鱼产自班公湖,由于生活在温度极低的高原冷水中生长极其缓慢,能长到一尺多长至少存活了五年以上(难怪肉质紧实鱼皮厚,原来是老家伙了)。部队严禁乘巡逻艇打鱼是“煮熟了甲
鱼的屁股——死龟(规)腚(定)”,今天为招待工作组特意安排战士在岸边拉了一网。我环顾周边晚餐后立即召开会议听取舰队领导工作汇报,交流探讨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研究了解决办法。会议持续到次日凌战士的餐桌也都有几条鱼只是个头小些且参差不齐。

晚餐后立即召开会议听取舰队领导工作汇报,交流探讨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研究了解决办法。会议持续到次日凌晨结束。
准确地说班公湖鸟岛的奇异经历,在历时
一个多月,行程上万公里的阿里高原和喀拉昆仑山阿克赛钦之旅中,至多是个不值一提的小小花絮。真正给予我心灵以极大震撼的,是当我面对着天高地厚纵横千里磅礴壮美苍凉沉寂的崇山峻岭、亘古荒原,实实在在地感受到我之渺小如沧海一粟,我之弱小像蝼蚁蚍蜉,我之卑微似昆仑小草。

而深深地触动灵魂令我感情升华的是,当我这一路走进普兰、扎达、扎西岗和天空防区的天文点、空喀山口等边防连队的一线哨卡,以及闻名全军的神仙湾边防连(我和南疆军区作战处X参谋不顾高原反应,不听劝阻,坚持登上瞭望塔看望慰问了解战士执勤情况)。亲眼看到在含氧量不足平原一半的生命禁区、在地老天荒人迹罕至的雪岭冰峰哨卡。我戍边官兵与雪山为伍,看不到一片绿叶,吃不上一口青菜,啃干馍喝雪水咽咸菜。与世隔绝寂寞相伴,听不到电台广播,看不到报纸家书,对外联络全靠军用电台。巡逻路上爬冰卧雪露宿风餐,冒着零下三、四十度的严寒站岗放哨,日复一日经年累月地守卫着祖国的疆域,随时击退入侵军的蚕食骚扰,用青春、热血,乃至生命谱写了一曲曲惊天地泣鬼神的壮丽诗篇。他们的光荣业绩与山河同在与日月同辉千秋万代永载史册。
每当想起他们那勇往直前的勇气,坚韧不拔的毅力,舍生忘死的精神,可歌可泣的事迹都令我潸然泪下欷嘘不已。激励着我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欢迎光临 辽宁养老服务网 (http://bbs.lnylfw.com/) Powered by Discuz! X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