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房
2003年,我适迈花甲,退休赋闲,又搬进了新楼,始有了我人生的第一个书房。贺敬之先生题写的“凹斋书屋”匾额
所谓书房,是在三室二厅百余平方米的单元楼房内辟出一室。书房内设一壁架,一长案,一木椅,一小床。至今,除书已盈架,笔砚满案外,别无古色古香的红木家具,也无价值不菲的翡翠玉石珍贵摆件。总之,既简且陋。沈鹏先生题写的“和畅阁”匾额
今逾古稀又五,书房伴我度着退休后的晚年生活。我退而未休,整天泡在书房里,夜以继日,以踏石留痕的毅力,继续一字一字爬着我的格子,先后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了我的著作《胶州史话》、《高凤翰年谱》、《高凤翰(诗文)全集》(上下)、《高凤翰研究》(上下)等,共300余万字。崔子范先生题写的“凹斋书屋”匾额
综上小成,我的书房不但给我带来了退休后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生活,而且,这些著作受到诸多专家学者的关注和好评,使我的书房陋室增添不少的光彩。书房一角
我的书房四壁挂着贺敬之、杨仁恺、崔子范、沈鹏、林鹏和高小岩六位前辈为我题写的“和畅阁”、“凹斋书屋”和“抱一楼”六块斋号木匾。我坐书房,朝夕谛观,心畅神怡。冯其庸致宋和修札
我的书房藏书中,有60余种(册)当代文化名人签名盖章赠我的大著。如逄先知先生主编的《毛泽东年谱》、冯其庸先生的《瓜饭楼重校评批〈红楼梦〉》、李万才先生的《石涛传略》、林鹏先生的《丹崖书论》、周积寅先生的《郑板桥年谱》、丘幼宣先生的《黄慎研究》、尹丕聪先生的《王渔洋年谱》、叶鹏飞先生的《常州画派研究》、庄素娥女士的《高凤翰绘画研究》等。林鹏致宋和修札
我的书房藏有当代文化名人方去疾、赵雍之、冯其庸、靳尚谊、张海、薛永年、黄惇等65人从20世纪80年代末至今一次或多次写给我的手札百余通。为汇集百简之学养,追慕名人之风范,我拟将这些词笔双美、情浓意深的手札编校彩印出版《当代名人百简》一书。这些前辈专家学者多已年逾古稀,有的已逾耄耋,更有多人已驾鹤仙去有年。每一通信札,都含有一个忘年之谊的感人故事。每每捧读,我都感慨万千。薛永年致宋和修札
我的书房还藏有贺敬之、杨仁恺、沈鹏、张海、崔子范、高小岩和金运昌7位先生分别为我题的“宋和修书法展”展标。我十分感激这些前辈的厚爱。书法于我,虽为挚爱,却是我公务、著述之余事和退休后之闲事。余闲之事者,怀仁养德自娱自乐也。半个多世纪以来,我恪守“名以不彰为誉”的理念,坚持三不(不宣传、不参加笔会、不卖字),抱一守恒。欢迎光临 辽宁养老服务网 (http://bbs.lnylfw.com/) | Powered by Discuz! X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