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白石“十二条屏”(部分),成为目前最贵的中国艺术品
古人云:人生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耳顺。从湖南湘潭走出去的世界文化名人齐白石
然而,纵观齐白石的人生轨迹,他27岁之前,还是一个连方向都找不着北,生活几乎无着落,人生更无从谈起的彷徨者。那时候,邻里乡亲叫他“芝木匠”,他准确的身份应该是一个乡下雕花匠。齐白石为恩师胡沁园画像
齐白石与胡沁园的相识,缘于一次偶遇。胡沁园画作
齐白石在胡家一住就是十年。胡沁园除了教齐白石绘画技能外,对他修身处世提出了严格要求:一是要学会做诗,以诗会友;二是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两项要求,很显然是希望齐白石不要做一个仅仅满足于养家糊口的画匠,而是想要让他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文人。这些,对齐白石后来成为丹青大匠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陈师曾像
1917年,是齐白石第二次到北京,当时是避匪患,蛰居京华琉璃厂附近,作品受到陈师曾的赏识,是陈师曾循迹造访齐白石,后来两人成为了莫逆之交。这位贵人,实则齐白石的老师。陈师曾花鸟画作
相识之初,陈师曾即赠齐白石诗作:“曩于刻印知齐君,今复见画如篆文。束纸丛蚕知行脚,脚底山川生乱云。齐君印工而画拙,皆有妙处难区分。但恐世人不识画,能似不能非所闻。正如论书喜姿媚,无怪退之讥右军。画吾自画自合法,何必低首求同群。”陈师曾小品
齐白石读后,甚为感慨,深知“他是劝我自创风格,不必求媚世俗”。齐白石说:师曾劝我自出新意,变通画法,我听了他的话,自创红花墨叶的一派”。在陈师曾的劝告下,齐白石下定决心“衰年变法”。陈师曾花鸟画
1923年陈师曾病故,齐白石伤心不已。他说:“师曾提拔我的一番厚意,我是永远忘不了他的……我如没有师曾的提携,我的画名,不会有今天。”齐白石与徐悲鸿在一起的影像
这位贵人,与齐白石称不上师徒关系,应属知己,有着惺惺相惜的情愫。齐白石与徐悲鸿合影
请看徐悲鸿夫人廖静文先生书中所述:在西单跨车胡同齐白石先生的画室里,三十多岁的悲鸿和六十多岁的白石先生竟一见如故。他们谈画、谈诗、谈文章、谈篆刻,各抒己见,彼此有许多相同的看法。但当悲鸿提出聘请白石先生担任北平艺术学院教授时,他却婉言谢辞了。过了几天,悲鸿再去拜访白石先生,重提此事,又被白石先生谢绝。悲鸿没有灰心,第三次又去敦请。徐悲鸿信札
后来,徐悲鸿为了扩大齐白石的影响,说服中华书局负责人舒新城出版了《齐白石画集》。徐悲鸿还亲自编辑、写序。徐悲鸿是这样评价齐白石的画说:齐白石之长处,在有色彩,一往直前,无所顾忌,惟多红而少绿。或其性格所尚,写昆虫突过古人,其虾、蟹、雏鸡、芭蕉,以墨写者,俱体物精微,纯然独创。徐悲鸿手迹
1933年,徐悲鸿携带齐白石等名家作品到欧洲举行巡回展,让更多的国外人士认识了齐白石,助推了齐白石的画走向世界。徐悲鸿画作
1953年,徐悲鸿不幸脑溢血逝世。但在很长的时间内,周围的人谁也不敢把这个噩耗告诉齐白石,怕他老人家接受不了。老人常问周围的人:怎么不见徐悲鸿来?大家只好推托说出差去了等等。欢迎光临 辽宁养老服务网 (http://bbs.lnylfw.com/) | Powered by Discuz! X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