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诶,给你讲个故事,你床底下有双绣花鞋。」
一句简单的话,往往能把大学宿舍室友吓尿。因为绣花鞋,总给人一丝阴惨惨的感觉。
说起来奇怪,过去几千年一直是中国妇女传统服饰的绣花鞋,如今居然变成了一个诡异的存在。
造成这种改变的,是50多年前一个轰动全国的恐怖故事——
「一双绣花鞋」。
就算没看过「一双绣花鞋」,也一定听过它的名字。最近50年,无论依托哪一种介质传播,它都能把人吓到不敢自己上厕所:
根据「一双绣花鞋」改编的同名电视剧,光是片头曲恐怖程度就堪比「午夜凶铃」:
开头25秒没有歌词,阴森背景音乐下一个女声「啊啊啊」咏唱,绣花鞋画面反复闪现,时不时蹦出一个满脸是血的人大声惨叫…
拿它改编的连环画,曾被拿来当作蹲公厕的厕所读物。不知有多少人捧着连环画,腿蹲麻了也不敢站起身,害怕墙角会蠕动出一双绣花鞋,直奔自己杀来。
而它最早传播,是依托手抄本小说。50年前下乡插队的知青晚上阅读,每读几页总要四下张望一圈,确认屋里屋外没有诡异人影,才敢继续读下去。
「一双绣花鞋」恐怖如斯,却偏有无数人非要勉强自己,壮着胆子看这个故事。40年前在被封禁的情况下,它的手抄本数字仍在1亿以上,轰动全国。
今年1月28日,「一双绣花鞋」作者况浩文病逝,人们再次谈论起这个给几代人留下阴影的故事。
一个恐怖故事,为何能造成巨大的反响?这要从50年代初的一起案件说起。
1951年3月12日凌晨4点,21岁的西南公安部侦查员况浩文潜入重庆一栋老宅,抓捕特务。
老宅一片黑暗,靠手电才能看见东西。微弱的灯光一晃,突然看到穿衣镜下有双黑底白花的绣花鞋,动了下。
况浩文吓得险些叫出来,壮着胆子冲过去,却没找到任何人。回过神,才知道是自己过度紧张,看错了。但那双黑底白花的绣花鞋烙印在他脑子里,挥之不去。
青年况浩文
7年后一个夜晚,已经离开公安部的他坐在单位宿舍,抽着8分钱一包的烟,又想起那双绣花鞋。找出纸笔,写下一段文字:
…他顺着死人头发看去,一个玻砖柜子…那是什么——一双黑底白花的绣花鞋。天哪!绣花鞋动了一动,是一双人脚。「…你…你是…」…灯笼内的烛光,倏地熄灭了…
以这双绣花鞋为线索,一段讲述50年代公安人员追捕国民党特务的故事拉开序幕。况浩文在1961年完成这部6万字的小说,取名为「在茫茫夜色后面」。
手稿寄出,被电影厂看中,准备换个名字拍电影——「一双绣花鞋」。
还未拍摄,已经有电影厂工人将「一双绣花鞋」手稿抄下收藏,借给朋友阅读,随后又继续被新的读者手抄传阅,在重庆流传起来。况浩文没想到,这会给自己带来麻烦。
一天上班时,况浩文发现单位里不断有人批评他写的「一双绣花鞋」,因为小说中有国民党特务爱上地下党员的情节。
「一双绣花鞋」的电影拍摄被叫停,况浩文也被要求接受改造。
1969年,况浩文处在人生低谷。这时,他收到一封信,来自在黑龙江宝泉岭农场插队做知青的妹妹。这封信告诉他一件事:
知青夜聊时都在讲「一双绣花鞋」的故事,小说手抄本传到了距重庆3400公里外的东北北大荒。
北大荒知青
况浩文并不知道,自己被被单位批评时,重庆知青们也带着手抄本「一双绣花鞋」到了全国各地农场和生产兵团。
那个文艺作品黑白分明、邪不胜正的年代,没人读过这样的故事:恐怖神秘又带点性感的绣花鞋,主人不明,其后牵扯出环环相扣的阴谋,整个重庆面临被炸毁的风险…
剧情刺激恐怖的「一双绣花鞋」之于知青,丝毫不亚于90年代「名侦探柯南」之于80后、90后,既害怕,又忍不住一页页追看下去。
当时知青想找同伴借阅「一双绣花鞋」,必须拿两本苏联小说交换,谢绝讲价。
一个在云南插队的上海知青熟记小说故事,被邀去各个兵团说书,借此到处蹭饭蹭了一年半。
知青们把手抄的「一双绣花鞋」带回各自家乡,继而被新一批下乡知青带到新的地方。8年时间,小说抄本散布在全国各地。
等到1975年,「一双绣花鞋」手抄本已经如野火般在全国蔓延,不可阻挡。就在这一年,它也正式遭到封禁。
阅读「一双绣花鞋」被明令禁止,传抄被发现要面临被单位开除的风险。可「禁书」名头下,人们还是甘冒风险,甚至躲在厕所偷偷阅读。
据统计,被封禁期间,各地查抄没收的手抄本「一双绣花鞋」有1亿5000万本。
「一双绣花鞋」命运的转机,发生在1979年。
那年,「一双绣花鞋」解封,成书18年后首次正式发表,刊登在刚复刊的重庆本土文学杂志「红岩」上。况浩文本人也重新恢复工作。
到了80年代,它被改编成连环画和电影,看过的人给同伴添油加醋转述绣花鞋故事,以把朋友吓到瑟瑟发抖为乐。
2002年它又被改编成电视剧,又成为新一代人「童年阴影」。如今大红大紫的孙俪、谢娜,也正是靠「一双绣花鞋」这部剧走红。
也是2002年,「一双绣花鞋」终于第一次以单行本形式发售出版。此时距离况浩文完稿,已经过去41年。
重庆一位老人一口气买了5本放在妻子灵前,只因她生前爱听别人讲述「一双绣花鞋」的故事,却始终没看过书稿。
老年况浩文在采访中念读者来信
到今天,「一双绣花鞋」已经把绣花鞋变成独具中国特色的恐怖「意象」。类似「一只绣花鞋」、「惊魂绣花鞋」之类的作品层出不穷,各种以「绣花鞋」为片名的国产恐怖片仍充斥在视线中。
只要人们还觉得绣花鞋恐怖,「一双绣花鞋」就永远不会被忘记。
回首看「一双绣花鞋」引发轰动的过程,在媒介稀缺、传播困难的时代,它靠手抄轰动全国;在信息爆炸、炒作成风的年代,它仍能引发效仿流传至今。
个中原因,说起来其实再简单不过——
它是部好作品,这个世界永远不会亏待真正的好作品。欢迎光临 辽宁养老服务网 (http://bbs.lnylfw.com/) | Powered by Discuz! X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