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毛主席
故事一青年毛主席在湖省立南第一师范求学时期,学校曾办过一期工人夜校,由教员上课,办得不成功,时任学友会教育研究部部长的毛主席认为应该办下去,并由三、四年级的学生来办。他用工人能懂的大白话写了一则《夜学招学广告》,托警察贴到街头,却没收到预期效果,只有九个工人来报名。毛主席遇到难题总是先从弄清情况着手。他召集同学分析原因。最后弄明:上学不要钱,工人觉得不会有这样的好事;不识字的人本来就不会去看街上的广告;让警察去贴广告,人们有惧怕心理。找到原因后,毛主席和同学们又带着印好的广告,分头到工人宿舍区和贫民区,边分发边宣传,细细解释。五天后,就有一百多人报名。这大概是毛主席最初体会到:做下层群众的工作,非做得周密细致不可。犯了错误不要紧,调查情况,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青年毛泽东
故事二25岁的毛主席从师范毕业后,辗转来到长沙修业小学任历史教员。以往他的主要注意力一直在教育圈子里,极力推崇圣贤在历史上的创造作用,殷切期待“大哲学家”、“大理论家”出世,担当起改造人们思想和世界的重任,而从俄国十月革命和五四运动的历史实际中,他开始看到过去他没有发现的人民大众显示出来的巨大力量,开始觉得许多人虽然“办了些教育,却无甚效力”,从而明确提出实施社会改造的“根本的一个办法,就是民众的大联合”。另一方面,他主张群众联合,向强权者做持续的“忠告运动”,实行“呼声革命”,也即“无血革命”,这时的他不赞成暴力革命的。
这是毛主席独当一面地发动起来的第一次有广泛社会影响的政治运动。驱张运动造成了明显效果,但毛主席并没有意识到,最终迫使张敬尧溜出湖南的,靠的是直系军队和湘军的武力威胁。接替张氏的是打着南方政府旗号的湘军领袖谭延闿。
因为他觉得实行全国总建设一时还完全无望,最好的办法是:“索性分裂去谋各省的分建设”,先和正处于混乱中的“大中国”脱钩,待十年二十年各国“分建设”好了,再搞“彻底的总革命”。毛主席发了大规模的请愿活动,领导长沙近两万群众冒着大雨上街游行,但这场好似与虎谋皮的自治运动只能是不了了之。毛主席心力交瘁,他决定离开省城,来到江西萍乡休息,至此跟实行湖南自治的幻想诀别。他这才赞同了革命道路和组织共产党。
因为温和改革的法子,实属“理论上说得通,事实上做不到”。可见毛主席的思想也不是一蹴而就的,是曲折而变化的,早期甚至有一些不经调查而来的不切实际的空想,最终在现实面前不断碰壁,才改弦更张。
毛主席
故事三(改变中国命运)毛主席历来注重对社会实际状况进行切实的调查研究。他在农讲所提倡学员研究各省的农民问题,组织了以地区划分的十三个农民问题研究会,还主持拟定了地租率、田赋、地主来源、抗租减租、农村组织状况、农民观念、民歌等三十六个调查项目,要求学生根据家乡的实际情况一一填好。毛主席不是第一个领导农民运动的人,但他却是看得最深的那一个,不迷信共产国际的工人领导地位,从实际层面发现了农民这个中国最庞大群体的潜力,并加以运用。
毛主席严肃地回顾并总结了历史经验,指出以往革命党人都没有注意研究农民问题,辛亥革命、五卅运动之所以失败就由于没有得到三万万二千万农民的拥护。他从人口、生产、革命力量、战争关系、革命目的五个方面系统地阐明农民问题在国民革命中的地位。指出:“国民革命的目标,是要解决工农商学兵的各阶级问题;设不能解决农民问题,则各阶级问题也无由解决。”“可以说中国国民革命是农民革命”,“故土地问题是本党中心问题。”
欢迎光临 辽宁养老服务网 (http://bbs.lnylfw.com/) | Powered by Discuz! X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