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标题: 石鼓文之古拙美 [打印本页]

作者: 凌云    时间: 2018-5-6 22:35:59     标题: 石鼓文之古拙美

石鼓文之古拙美
闻是书画 2018-05-06 11:34:00


王岳川

宰丰骨匕记事刻辞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文字真正诞生的创作者也有不同的说法,有仓颉说,有史皇说,有沮诵说等。而距今天4600年前皇帝时期的仓颉造字说,逐渐成为主流说法:《荀子·解蔽》说:“好书者众矣,而仓颉独传者壹也”。《韩非子·五蠹》:“昔者仓颉之作书也,自环者谓之私,背私谓之公。”《淮南子·本经》曰:“昔者仓颉作书,而天雨粟,鬼夜哭。”《说文解字序》记载:“仓颉之初作书,盖依类象形,故谓之文;其后形声相益,即谓之字。”纬书《春秋元命苞》说仓颉“龙颜侈侈,四目灵光,实有睿德,生而能书。于是穷天地之变,仰观奎星圆曲之势,俯察龟文鸟羽山川,指掌而创文字,天为雨粟,鬼为夜哭,龙乃潜藏。”章太炎在《小学略说》认为:“造字之初,非一人一地所专,各地各造,仓颉采而为之总裁。后之史籀、李斯,亦汇集各处之字,成其《史篇》、《仓颉篇》。秦以后字书亦然,非仓颉、史籀、李斯之外,别无造字之人也。”


宰丰骨匕记事刻辞拓片

甲骨文是成熟的文字体系。金文实在甲骨文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大篆有金文(或称“钟鼎文”)、籀文之别。金文比甲骨文稍晚出现的文字,金文也叫钟鼎文。商周是青铜器的时代,青铜器的礼器以鼎为代表,乐器以钟为代表,“钟鼎”是青铜器的代名词。所以,钟鼎文或金文就是指铸在或刻在青铜器上的铭文。

石鼓文(故宫博物院所藏明拓本)

大篆由甲骨文演化而来,明显留有古代象形文字的痕迹。张怀瓘《六体书论》云:“大篆者,史籀造也。广乎古文,法于鸟迹,若鸾凤奋翼,虬龙掉尾,或柯叶敷畅,劲直如矢,宛曲若弓,铦利精微,同乎神化。史籀是其祖,李斯、蔡邕为其嗣。”早期篆书的象形性比较明显,蔡邕《篆势》云:“字画之始,因于鸟迹,仓颉循圣作则,制斯文体有六篆,妙巧入神。或龟文针裂,栉比龙鳞,纾体放尾,长翅短身。颓若黍稷之垂颖,蕴若虫蛇之棼缊。扬波振撇,鹰跱鸟震,延颈胁翼,势欲纵云。”唐张怀瓘《书断》云:“体象卓然,殊今异古,落落珠玉,飘飘缨组。”

石鼓文(先锋本)(北宋拓) 各纵18.0厘米 横10.4厘米,日本东京三井纪念美术馆藏。

石鼓文之前的《毛公鼎》金文艺术成就很高,年代是周宣王时铸成,其铭文共32行,497字,是出土的青铜器铭文最长者。《毛公鼎》铭文的字体结构严整,瘦劲流畅,布局不驰不急,行止得当,是金文作品中的佼佼者。此外,《大盂鼎》铭、《散氏盘》铭也是金文中的上乘之作。籀文是古代秦国使用的文字,是小篆的前身,由于在春秋时秦人作的《史籀篇》中收藏有223个字,因此叫籀文,据说“籀”的意思是“诵读”。唐朝时出土的“石鼓文”据考证是秦襄公时所刻,和《史籀篇》中文字相同,是籀文的代表。

石鼓文(中权本)(北宋拓) 各纵28.0厘米 横14.5厘米,日本东京三井纪念美术馆藏。

《石鼓文》的年代可谓言人人殊。作为我国现存最早的刻石文字,无具体年月。唐人认为是周宣王时期的刻石(韦应物,韩愈《石鼓歌》)。宋人认为是属周宣王时史籀所作(欧阳修《石鼓跋尾》,宋人郑樵《通志略》认为《石鼓》系先秦之物),罗振玉《石鼓文考释》和马叙伦《石鼓文疏记》都认为是秦文公时物,郭沫若认为《石鼓》作于秦襄公八年,距宣王更近。我认为,《石鼓文》年代大体上属于春秋还是战国——春秋末期秦襄公时期,孔子前50年左右。

石鼓-吾车

《石鼓文》即是刻在鼓形石上的文字,石鼓共十个,每块各刻四言诗一首,内容是歌咏秦国君游猎情况的,故也称“猎碣”。唐初被发现,原有700多字,历史岁月浸染剥蚀,现已仅存200多字,其中一石文字全无。

石鼓文(后劲本)(北宋拓) 各纵23.0厘米 横14.3厘米,日本东京三井纪念美术馆藏

从美学角度看,《石鼓文》文字体宽舒古朴,具有流畅宏伟的美。字势雄强浑厚,朴茂自然。用笔匀圆挺拔:结体已趋方正;章法行列均衡、疏朗。在点画用笔上已形成典型的"圆笔"风格篆法,结体取势上"上紧下松",章法布局上"均衡规整。一般认为,石鼓文是集大篆之成,是由大篆向小篆衍变而又尚未定型的过渡性字体。石鼓文被历代书法家视为习大篆的重要范本。古人认为"篆尚婉而通",篆书特有的美,正在于它笔划的婉转曲折。布白圆匀,宽舒飞动,具有一种图案花纹似的装饰美。苏轼《石鼓歌》中说:“上迫轩(轩辕黄帝)颌(仓颉)相唯诺,揖冰(李阳冰)斯(李斯)同筘鞧”。

作者: 志和    时间: 2018-5-6 22:37:25

石鼓之美在于神!




欢迎光临 辽宁养老服务网 (http://bbs.lnylfw.com/) Powered by Discuz! X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