扇 骨
文/林锡旦▲ 菲黄竹
▲ 圣音竹
▲ 石绿竹
▲ 花竿早竹
若论造型,折扇除了材美,便是工巧了。制扇技艺从扇骨外观造型上就能看出分晓。扇骨的长、短、多、寡、宽、窄及式样组成了扇子的形状,所以扇骨的造型变化甚多,根据不同组合,可获取不同的艺术效果。扇 面
文/黄云鹏 钱公麟▲ 扇面制作材料及工具
当折扇展开时,扇面乃是特殊的平面图形,即所谓扇形。自折扇普及后,扇形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不但是器物的造型,也作为园林建筑中空窗、花墙的典式,这是折扇对美化生活的贡献。明 董其昌 山庄秋景图 水墨泥金纸本扇面 上海博物院藏
扇面的左右边缘是两条直线,呈“V”字形相交于扇钉;它的上下是两条平行的圆弧线,均以扇钉为圆心,上下圆弧线之间,即为扇面,它的下限以扇肩为半径。扇面上下的间距,由扇骨的尺寸而定,一般来说,扇面上下的间距,与扇骨上板(即扇肩至扇边)的尺寸是相等的;扇面左右间距与扇骨的档数有关,扇骨档数多,扇面的面积就大,左右间距也大,反之,扇骨档数少,扇面展开面积就小,左右间距也小。清 梁启超书法
扇面的制作材料,除女用绢扇外,都以纸料为主,以细腻牢韧、久用不裂者为佳。好的扇面,一般采用细洁绵韧的宣纸为面,牢固软熟的皮纸为衬,光滑细薄的竹料连史纸为芯。宣纸做扇面,除素面外,有的经过染色、煮硾、上浆、刷胶矾、上云母、洒金箔等工序,做成淡青色或古铜色扇面,还有煮硾笺、清水笺、云母笺、金花笺等花色品种。苏州制扇面,一般采用安徽泾县产净皮料半生熟宣纸、皮纸、连史纸和浙江宣纸,辅助材料有骨胶、牛皮胶、矾、云母粉、面粉(做浆糊用),以及再加工材料金箔等。金箔有两种,一种是含百分之九十八黄金的真金箔,一种是含百分之七十四黄金、百分之二十六白银的冷金箔,用于制各种泥金和洒金扇面。明 沈周 落花图 设色泥金纸本扇面 上海博物院藏
南宋时就已有在折扇上绘画,赵伯驹是迄今所知最早在折扇上作画的。张雨《题赵千里聚扇上写山》诗曰:“翠水丹山气磅礴,几叠香痕经手握,何年破镜飞上天,吴淞水剪并刀薄。江南宝绘多遗余,王孙不归恨蘼芜。蘼芜消歇秋风起,班姬为我歌乌乌。”郑元祐、倪瓒、陈方均有次韵之作。马远、马麟、杨妹子也在折扇作画,詹景凤《詹东图玄览编》卷三记道:“马远竹鹤、马麟桂花二册,本是一折叠扇两面,与金折叠扇式无卷,折痕尚在,皆素绢为之,麟一面稍破损。”陆深《春风堂随笔》也记道:“予收得杨妹子所写绢扇面,折痕尚存。”可见在南宋时,扇面已作为绘画的载体之一。明 沈周 秋景山水图 泥金纸本设色扇面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至明永乐时,折扇逐渐从宫廷走向民间,折扇书画同样如此。在今传世的折扇中,以宣德二年(1427年)宣宗朱瞻基绘“柳阴赏花”和“松下读书”扇面年代为最早,宣宗并有《咏撒扇》诗曰:“湘浦烟霞交翠,剡溪花雨生香。扫却人间炎暑,招回天上清凉。”据《翰林记》卷十六记载,至成化四年(1468年),“凡遇端午,辄赐牙骨聚扇,上有御制《清暑歌》、《解愠歌》及诸家绘画,金织扇袋”诸物。也就在成化年间,书画折扇在民间蔚然成风。《元明事类钞》卷三十引李日华语曰:“折叠扇,古名聚头扇,元时倭人始贡,永乐间稍效为之,至挥洒字画,则始成化间。”高士奇《天禄识余》卷上称折扇“今则流行浸广,团扇废矣,至于挥洒翰墨,始于成化间”。明 文征明 古木苍崖图 水墨泥金纸本扇面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成化至嘉靖年间,苏州的沈周、文征明、唐寅、仇英的绘画在全国负有盛名,被称为“明四家”,又称“吴门派”。这一时期正是“吴门派”绘画的全盛时期,在全国有很大影响,沈、文、唐、仇四大家留下大量的书画作品,其中就有很多折扇书画,皆为国宝。明 文征明 山水
明 文征明 行书七言句 水墨泥金纸本扇面 南京长风堂博物馆藏
明 唐寅 江深草阁图 设色泥金纸本扇面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明 唐寅 花下酌酒歌
清 虚谷 雨竹图 设色纸本扇面 苏州文物商店藏
清 任薰 设色泥金纸本扇面 私人藏
张辛稼 莲渚秋兴图 纸本设色扇面 私人藏
▲ 各种扇头
▲ 扇袋
▲ 廖仲康先生使用的扇箱
▲ 紫檀木扇柜
▲ 红木扇柜
主编简介:欢迎光临 辽宁养老服务网 (http://bbs.lnylfw.com/) | Powered by Discuz! X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