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标题:
林青霞、王祖贤、张国荣身上的港星气质,到底是什么?
[打印本页]
作者:
兰梅
时间:
2018-7-1 04:02:35
标题:
林青霞、王祖贤、张国荣身上的港星气质,到底是什么?
到底什么是港星气质?
怎么这么多人都爱它、向往它、希望自己或自己的偶像拥有它?
粉丝的评价指路,我们来试着总结一下:
首先,“港星”主要指活跃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老牌港星。
包括林青霞、张国荣、王祖贤、梅艳芳、朱茵、邱淑贞、关之琳、张敏、张曼玉、周慧敏、李若彤……
他们长相天然未雕刻,气质风流不局促。
有一种雌雄同体的“英媚”,有一种“老娘我最美”的姿态。
美人何以如此呢?
那是一个整容还很少见的时代,
大家都是凭着爹妈给的长相来闯荡江湖
。
各家人有各家人的样子,你不模仿我,我也不羡慕你。
所以都
美得千姿百态,各领一段风流。
除了技术上不整容,他们集体美的释放可能还跟80年代香港的发展有关。
那时,香港和台湾 、韩国、新加坡一起被称为“亚洲四小龙”,是亚洲经济腾飞最快的四个地方。
物质生活富裕,国际化程度提升,整个社会更加开放、自由、多元,
这些蓬勃气象在人的脸上都是会有所表露和展现的。
所以才产出了这种气魄逼人的大气美感。
木心说美貌是一种表情。
他们的表情中尽是黄金时代的纵横捭阖万千风华。
也有人说,真正的美人都是雌雄同体的,是不需要讨好传统性别想象规范的。
换句话说,
美得自由坦荡,可以任意幻化
,像自然中的花、云、清风、河水。
而这一点在港星气质的定义中,绝对是不可忽视的章节。
比如林青霞,可以是翩翩公子↓
可以是俊朗将军↓
也可以是天真少女↓
比如王祖贤,可以性感撩人↓
可以清纯似玉↓
可以妖气横行↓
也可以英气袭人↓
这种自由开阔的气质除了挂在样貌上,还显在言谈中。
在电视中,张国荣可以大方谈自己的第一次性经验↓
评价同行的演技,也毫不避讳,说“王祖贤拍第一部戏的时候还不太好”↓
问合作过的女演员中最喜欢谁,也毫不扭捏,说“最钟意叶童”
↓
谈到感情,更是诚实表态自己的取向
↓
这些自在的形貌和言谈,都留存在港星的气质库里,散发着让人怀念的熠熠星光。
除此之外,诸多拿得出手的作品,也为他们的美增添了一份底气十足的确定性。
那是黄金时代,是香港电影和音乐的繁盛时期。很多作品的影响力都辐射到内地和日韩。
我们现在回忆起来,脑海中浮现的大部分也是他们曾经塑造过的经典角色。
比如朱茵的紫霞仙子,灵动的一眨眼,在多少少男少女心湖上投下石子。
比如林青霞的东方不败,一身红袍水中荡、旋身仰头对天饮的风流,撩拨了多少人心中对江湖的向往。
比如张敏的朝廷郡主,清冷俊秀一袭华袍,身骑白马回眸一笑,多少女生弯成蚊香。
比如邱淑贞的海棠,就,除了好看还是好看。
所以我们怀念港星气质,怀念的也是那个明星们还有作品的年代。
他们创造了这些角色,这些角色也反过来强化了他们各领风骚的气质。
反观现在,本来需要作品积累和浸养出来的独特气质,变成了速成的、刻意尬出来的人设:吃货、努力、少年感、老干部……
而美图软件中的港风滤镜透露的信息是,港星气质似乎还存在于高柔光、高朦胧的照片中。
抛开当时摄影技术上的限制,拍照以及照片呈现方式的变化带来的观看感受上的变化可能是值得讨论的一点。
苏珊桑塔格在《论摄影》中提到,摄影是一种社会仪式,一种防御焦虑的方法,
一种权力工具
。
拍摄行为意味着
一种占有关系
,具有捕食性,体现着对被拍摄对象的占有欲、征服欲等一系列的隐秘心理。
在“港星”年代,没有智能手机,不能自拍,拍了也没有微博发。
我们现在能看到的这些盛世美颜照,都是由专业摄影师拍的。
一旦拍摄行为由别人发起,被拍者会进入到
一种被狩猎被围观的警觉状态,和与这种追捕权力对抗的交流状态
。
正是这样迷人的复杂性,在镜头面前产生了张力,变成了能让人反复回味的时光截面。
现在的明星也拍时尚大片,也街拍,但是多了一项自我曝光的活动:自拍。
自拍把拍摄行为中的追捕者和猎物变成了同一个人,权力的张力也就变成了自我沉溺。
不够复杂好看了。
更何况,大众是需要偶像的,需要高高在上的有绝对神秘感和控制感的偶像。
天天在微博发自拍互动(甚至求赞赏)的明星,可能只是娱乐圈从业人员。
真正深谙偶像之道的高手都是隐藏在角色和作品背后等着人来拍摄和评说。
而制造出来的偶像越来越多,像当年这样有偶像感的明星却越来越少。
最后,我们仔细凝视这些被截取的芳华,你会发现:
那时的照片,观看者与被拍者之间,
涌动的是一种人与人之间最表层但又最舒服的关系。
现在的照片,搞怪的多了,意识流的多了,
普遍绷着一股和你互动的劲儿,但那种真诚的质感却好像少了点
。
说了这么多,我们对港星气质的勾勒就大概出来了。
不同于高级脸在五官上对传统审美的挑战,港星气质更多指向的是一种整体气韵而非具体轮廓。
如果说前者是在国际时尚界对中国女性印象的回应,那么后者就是带着怀念和致敬的回望。
那些镜头下的美,直到今天还被人们一次又一次提起、怀念。
他们自由自信开放开阔的群像所建构出来的集体气质是一场流动的盛宴
,
是我们心中对美的回溯打捞和心向往之。
但这种美本身是没有办法模仿的,我们无法移植一个时代,也无法雕刻一种气质。
我们能从中提取的,是
一种对自身美的不质疑的确认,和对多元美的不鄙夷的容纳
。
所以,与其像模仿网红脸一样去模仿港星气质,which is对它最大的误会,
不如先keep住自己的气质。
欢迎光临 辽宁养老服务网 (http://bbs.lnylfw.com/)
Powered by Discuz! X2